解读博尔赫斯《<吉诃德>的作者皮埃尔·梅纳尔》|残雪

《建构新型宇宙》,2019

残雪解读博尔赫斯

作家出版社

解读博尔赫斯

《吉诃德的作者彼埃尔·梅纳德》

《吉诃德的作者彼埃尔·梅纳德》这一篇描述的是创作中最根本的矛盾,即怎样无中生有,或潜意识如何启动的问题。

大脑中储藏着古老记忆的作家,在创作的瞬间面临着生死攸关的选择:是抛弃一切世俗的负载,通体空灵地进入那种“纯”的境界,还是为世俗所钳制,写些自己不满意的、与记忆中的境界(吉诃德)不一致的权宜之作?

对于作家来说,前者达不到,后者又为自己所唾弃,他没法选择,因为二者是一个东西。于是作家开始了挣扎,开始了同命运搏斗的漫长旅程。作家的目标是那种“纯”境界——伟大的堂·吉诃德,作家笔下的东西是朝那种境界突进的尝试。尝试永远是失败,是权宜之计,因为堂·吉诃德只能存在于人的心底。那么创造就毫无意义了吗?

不,这正是意义所在:作品只能是同那种最高意境达成的妥协;人唾弃生命的世俗,唾弃笔下文字的世俗含义,人却通过世俗的桥同永恒相通。每天深夜到郊外的野地里去烧手稿的那个幽灵,在火光中看见了什么呢?

《堂·吉诃德》是心灵的王国,一个无限丰富微妙的、不可言传的存在,它的不可言传还在于那种变幻不定,任何要用文字将它固定下来的企图都是滑稽可笑的。滑稽可笑的人类中的英雄,却每时每刻继续着那种地底下的文学创造,在绝望中向着围困他的虚无不断突围。

只要有艺术家存在,这种极限意义上的写作就不会停止,一切都在暗地里进行,但读者可以从表面的书籍和文字中发现那种特殊创作的信息,并在那些点上闯入艺术家那无限深邃的灵魂。

《堂·吉诃德》的王国的到达不论对写作者还是对读者来说都需要依赖偶然性,那是一个捉摸不定的世界,人没有模式可依,唯一可依仗的只是自身的冲动。当模糊的理想在前方若隐若现时,人只能像成吉思汗的骑兵一样在懵懂中发起冲锋,当然那前方的朦胧之物正是由他自己在多年的苦苦追求中所营造的。

由人类祖先就开始了的这种特殊的长年不懈的心灵劳动构成了人的历史,这是比教科书上的历史远为深广的另一种看不见的历史,它来自于心的创造,对它的体验也只有通过个体独特的创造来达到,否则它就不存在。这种神秘的历史,要由个人的创造来证实的内在的历史,就是真理的母亲。也是现实的根源。人可以运用它的宝藏来构造自己的《堂·吉诃德》,只要人不停止创造和认识,人就同母亲在一起。然而怀着这种向往的艺术家,注定了只能在地狱般的痛苦中煎熬一生,这痛苦是与生俱来的;真理之母横蛮地否定他所有的创造物,逼得他盲目地奔突,但母亲从不给他任何希望,只给予他剥夺。

他感到母亲靠近的瞬间,同时也就是他感到离母亲最远的瞬间,为着重返有关母亲的记忆,人必须准备开始下一轮的创造,如此循环,直到艺术生命的限制使这种创造终止。然后另外的个体又重新开始,那种开始并不是继续前人的事业,而是用新的体验来颠覆前人的作品。这就构成了纯艺术的未完成、以及不完美的特点,因为它只是过程中的残片,或者说对完美的渴求之信息,人在这种残缺之物中表达了他的渴求,但人没有获得他所渴求的完美。

那本不朽的杰作《堂·吉诃德》永远在黑暗的最深处,它依赖于人借助蛮力,借助偶然性(灵感)将它一点一点地显现。所以真正的艺术家在创作之际永远摆脱不了对自己作品的厌恶,以及那种深入骨髓的羞愧感;他不得不将心中的理想与肮脏的世俗进行那种猥亵的交媾,这是惟一的获得真理、皈依历史的途径。

博尔赫斯这一篇里面那个梅纳德,就是艺术家无比高傲。脆弱已极、又非常强韧的艺术自我,这个难以捉摸的精灵,生活在深深的苦难之中。她既热衷于创造,又被创造所伴随的虚幻感弄得失魂落魄;她借助于世俗来超越世俗,因而永远只能处于暧昧的身分中;她怀着实现不了的狂妄目标,却只能在暗无天日的绝望中挣扎。她是艺术家心中永远摆不脱的痛和灭不掉的渴望。

艺术自我的这种处境是由创造本身的双重性造成的:创造要求将一切不可能的变为现实,同时又要求对一切已实现的现实加以彻底的否定。梅纳德的精神生活就是一边紧张地创作,一边偷偷摸摸地焚烧手稿。

引用来源:

《博尔赫斯文集·小说卷》, 1996年版

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

她既热衷于创造,又被创造所伴随的虚幻感弄得失魂落魄;她借助于世俗来超越世俗,因而永远只能处于暧昧的身分中;她怀着实现不了的狂妄目标,却只能在暗无天日的绝望中挣扎。她是艺术家心中永远摆不脱的痛和灭不掉的渴望。

——残雪

—Reading and Rereading—

作家出版社

题图:博尔赫斯,1978

布宜诺斯艾利斯

(0)

相关推荐

  • 世说新语 | 惑溺篇:古今中外最精彩的话语、最经典的故事

    世说新语之惑溺篇 --古今中外最精彩的话语.最经典的故事 编著/古月 1. 上世纪80年代,苏联戈尔巴乔夫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会见,戈问:您是怎样保证人们都能得到食物的?撒切尔夫人答道:这都是价格机制 ...

  • 《堂吉诃德》有何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 1.高度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着力刻画了两个不朽的艺术典型. 2.把写实与荒诞,严肃与滑稽,悲剧性与喜剧性等彼此对立的因素巧妙得结合在一起,表现手法灵活多样. 3.戏拟骑士小说的写法与口吻, ...

  • 林丽筠║梅纳尔——博尔赫斯笔记

    梅纳尔 --博尔赫斯笔记 依然是博尔赫斯着迷的话题.依然是无限.如果我读出绝望,也只是我的绝望,不是博尔赫斯的. 在特隆庞大虚幻的星球后面,"真实的"皮埃尔·梅纳尔显然更为虚幻.他 ...

  • 博尔赫斯:我们的时代最迫切的问题,是国家逐渐干预个人的行为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1899-1986),享誉世界的阿根廷诗人.作家.翻译家,西语美洲文学之父.创作风格深邃博学,独树一帜,尤以融现实于虚构而臻于神秘的迷宫式构思著称,对世界当代文学创作及文艺批 ...

  • 摄影:飒爽英姿(1)

    精于剑术的侠士.如 唐 人传奇中的 红线 . 聂隐娘 . 虬髯客 等.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古传剑侠甚著,近世寂不闻."<花月痕>第四二回:" ...

  • 解读博尔赫斯《塔德奥·伊西多罗·克鲁斯》|残雪

    博尔赫斯 解读<塔德奥·伊西多罗·克鲁斯> 残雪 <塔德奥·伊西多罗·克鲁斯>这一篇令人想起卡夫卡的<致某科学院的报告>,可以说它是卡夫卡那篇故事的逆向版本.卡夫卡 ...

  • 伊塔诺·卡尔维诺:博尔赫斯是一位简洁大师

    原标题: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选自<为什么读经典> [意大利]伊塔诺·卡尔维诺  著 黄灿然 / 李桂蜜  译 译林出版社 2016年3月版 博尔赫斯在意大利获得好评,可追溯至约三十年 ...

  • 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 | 博尔赫斯

    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 文丨博尔赫斯 我给你瘦落的街道.绝望的落日.荒郊的月亮. 我给你一个久久地望着孤月的人的悲哀. 我给你我已死去的祖辈,后人们用大理石祭奠的先魂:我父亲的父亲,阵亡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 ...

  • #天上有座图书馆#博尔赫斯说天堂应该是图...

    #天上有座图书馆# 博尔赫斯说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天堂是一座巨大图书馆,在这里的人穿梭其中,享受书中的乐趣. 真是绝妙的想象. 我们中国人的神话里没有把天堂想象成图书馆的模样,不过也天上也有专门 ...

  • 诗歌 | 博尔赫斯《南方》:我的无知还没有学会

    廖伟棠 诗意:关于新诗的三十种注脚 诗歌 | 博尔赫斯<南方>:我的无知还没有学会 诗歌 | 博尔赫斯<南方>:我的无知还没有学会 00:00 02:31 当前音频可试听120 ...

  • 诗歌|博尔赫斯《雨》:下雨,无疑是一件发生在过去的事

    廖伟棠 诗意:关于新诗的三十种注脚 诗歌|博尔赫斯<雨>:下雨,无疑是一件发生在过去的事 诗歌|博尔赫斯<雨>:下雨,无疑是一件发生在过去的事 00:00 04:01 雨 博尔 ...

  • 卡夫卡的作品已是人类记忆的一部分|博尔赫斯

    ∞<最后的对话Ⅰ>,2018En Dialogo I博尔赫斯×费拉里 著 陈东飚 译新经典文化|新星出版社卡夫卡的作品已是人类记忆的一部分<"卡夫卡可能是人类记忆的一部分& ...

  • 被莫言余华吹上天的博尔赫斯,到底有多牛?

    莫言是他的粉丝, 余华是他的粉丝, 苏童是他的粉丝, 格非.麦家是他的粉丝, 马尔克斯是他的粉丝, 卡尔维诺是他的粉丝, 库切是他的粉丝, 略萨是他的粉丝, 苏珊·桑塔格是他的粉丝-- 今天书单狗介绍 ...

  • 博尔赫斯: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

    图源百度 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 我给你贫穷的街道.绝望的日落.破败郊区的月亮. 我给你一个久久地望着孤月的人的悲哀. 图源百度 我给你我已死去的先辈,人们用大理石纪念他们的幽灵: 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边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