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园秋语·电视散文】常青树:新西行漫记之九·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第197期
赏 梅 园 视 界 听 诗 语 心 声
梅园秋语文学社
诵读诗界·图文悦赏·诗情画意·文化导航
本期主
主 播: 安然随心
制 作: 凌 岩
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
——常青树:新西行漫记之九
九月初,我与友人相约来到镇北台。秋高气爽,清风拂面。登临台上,极目远眺,身心顿感远离城市的喧嚣,一种远古而清爽的气息扑面而来。置身于“万里长城第一台”,塞外的山风从耳边呼啸而过,远处湛蓝的天空上飘着大片大片的鱼鳞云,与眼前的古台胜景天地相映,让人有置身世外的旷达。
镇北台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城北4公里处红山之顶,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由时任延绥巡抚余子俊修建而成,是古代重要防御关隘和军事瞭望台,也是古榆林为保护红山马市和榆阳贸易设立的一个观察哨所。在明代长城遗址中,镇北台是气势最为宏大的要塞。镇北台顾名思义就是威震北方之意,与山海关、嘉峪关、居庸关齐名,是长城线上“三关一台”中的主要一景,素有“万里长城第一台”之美誉。
镇北台是明长城遗址中保存最为完整的建筑之一。镇北台其各层均有约两米高的砖砌垛口,每个垛口上部都有瞭望口,各层垛口相通。在第一层的四周建有房屋,用于当时驻守将士的营房,由于年代久远,历经损坏,营房现仅存基座。镇北台每层往上,都有石砌台阶,站在其顶层远望,可见大片的黄沙、清澈的水库、逶迤的长城和绿色的林带。附近城郊现代化的建设风貌已然使这个古台胜景与时代相连接,形成了托古衬今的彩色画卷。
据说,当年自与蒙人互市后,蒙古人经常伺机南下,掠夺财物。为了边城的安全,成化十年(1474年),延绥巡抚余子俊在秦、隋长城的基础上,历时四个月修筑起延绥镇长城,同时为配合红山市的贸易往来,修筑了易马城和供蒙人纳贡的款贡城,以控制贸易。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又在长城南北险要处,红山之上款贡城西南角修筑镇北台,居高临下观察敌情和互市贸易情况。实际上,古代战争时期远比和平时期要短,在大部分时间里,各民族还是和睦相处,能进行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可见自古以来和平与发展就一直是劳动人民心中的美好愿望。
镇北台比一般的古战台和烽火台有着很大的不同,它规模很大,既可驻兵,又可作战;既可观察,又可以烽火告急,具有多种功能。因之规模大,功能全,因而有万里长城“第一台”之称。
明延绥巡抚、陕西三边总督、兵部右侍郎刘敏宽巡视镇北台时写了《镇北台》诗一首:“重镇秋声霁色开,巡行不是为登台。千山远向云霄列,一水还从沙漠来。戌阁崔嵬天阙近,塞垣缭绕地维回。凭高极目狼烟靖,恍是逍遥莨苑偎”,极为形象地描述了镇北台的雄姿和战略作用。
我们瞭望远处的黄沙故垒和记述着历史的断壁残垣,莽莽的青山如翻滚的怒涛,在遥远的天边奔涌。战鼓烽烟已经远去,而镇北台却为人们在讲述着远去的历史。此时,我的耳边仿佛又响起了羌笛胡笳悠远的声音,它和着起伏的风沙和青草绿波,又一次把远古的岁月唤醒,如这眼前的故垒残壁在思绪中久久不息……
✿猜您喜欢:
【点击即可阅读】更多精彩尽在《梅园秋语》公众平台,您关注后尽可欣赏梅园更多视频故事,有更多精美诗歌、散文、游记。关注就是您的参与,我们欢迎您的到来!
HANGQINGSHUI
作者:常青树
郝小平,笔名常青树,延长县小学教师。喜欢文学,个性阳光明媚,偶尔有散文、诗歌发表。热爱生活,崇尚一切真,善,美!
NRAN
朗读者:安然
安然随心, 江苏扬州人。一位声音的行者。愿意与您一同在美好的文字中修行,在潜心的声音中修心。让我们一起在美好中成长!
现代诗人简介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同年,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26年任光华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前身)、大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和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1930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
【宸父提供】
主 编:中天
副主编:宸父
副主编:安然
责 编:中天
常青树
编 审:安然
比我帅就点个赞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