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悟透《易经》中的盈虚之理,便可宠辱不惊,内心强大

曾国藩在《挺经》第十八章“盈虚篇”中写道:尝观《易》之道,察盈虚消息之理,而知人不可无缺陷也。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天有孤虚,地阙东南,未有常全而不缺者。

即:我经常思考《易经》中讲的道理,用现实经历来考察盈虚升降的道理,才知道人生是不可能没有缺陷的。比如说,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天有孤虚,地阙东南,世界上没有总是十全十美而一点缺陷也没有的事物。

《易经》云:一阴一阳谓之道,任何事物都存在着正反两面,都有盈虚之理,即:满盈的事物就亏损,亏损的事物就慢慢充盈。

用老子《道德经》中的说法就是:道者反之动,自然之道总是朝之相反的方向发展,好事会变成坏事,坏事会变成好事。如果应用到人生,便是老子所说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福可以转为祸,祸可以转为福。

真正聪明的人,知道世上有许许多多不吉祥的灾祸,能够忍受得住缺陷而不去追求过于完美的东西,然后积极进取,等到着否极泰来、时来运转,所以内心强大,宠辱不惊。

而一般人不懂得“盈虚平衡”的道理,总是渴望追求完美,十全十美,又害怕祸患,所以他们遇到挫折和磨难时,就开始变得怨天尤人、内心浮躁而脆弱。

正如荀子所说: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曾国藩就是不喜欢怨天尤人的人,而且他还能够深刻体会到《易经》中所说的盈虚之理,遇事能够迅速调整好心态,积极乐观应对。

比如,他用亲身经验手把手教育手下将领,说道:日中则昃(zè),月盈则亏,故古诗“花末全开未圆”之句,君子以为知道。自仆行军以来,每介疑胜疑败之际,战兢恐惧,上下怵(chù)惕者,其后恒得大胜;或当志得意满之侯,狃(niǔ)于屡胜,将卒矜慢,其后常有意外之失。

首先,曾国藩客观阐述了日中要落、月满则亏的自然现象,再说君子都是追求“花未全开月未圆”最美人生境界。因为花开全了,就要凋谢;月亮圆满了,就要亏损。

然后,曾国藩分享自己的打仗经验:每次大敌当前,胜败不定的时候,大家由害怕而谨慎、恐惧,团队上下由害怕而警惕、怵惕,小心谨慎,如履薄冰,最后往往总能取得大胜。但是,在连续打了几个胜仗的时候,大家志得意满,团队骄傲散漫,最后往往就要吃大败仗。

曾国藩的这番话其实也应验了一个道理:哀兵必胜,骄兵必败。因为人们小心谨慎对待事情,所以往往能够取得胜利;因为人们骄傲自满,得意忘形,最后往往会“满招损”,招致失败。

除了带兵打仗是如此,曾国藩发现生活中的许多方面都遵循着“盈虚之理”,就如他在家书中总结道:自咸丰以来,每有得意之时,就有失意之事相随。

咸丰二年,曾国藩被任命未江西主考,十几年没有回家乡,心情激动,突然收到了母亲去世的消息。

咸丰四年冬,曾国藩攻克武汉田家镇,收复武汉三镇,声名鼎盛;腊月二十五日刚得到御赐黄马褂之赏,当夜就大败,衣服、文卷荡然无存。

咸丰六年冬、七年春,曾氏兄弟三人在外率兵,瑞州合围,形势很好,转而却又是父亲去世。

咸丰8年,九弟国荃攻克吉安,声誉极盛,十月初七接到加知府道员衔的圣旨,可是初十就有六弟三河之变,战死疆场。

这4件事让曾国藩深刻悟透:人生就是吉凶同域,忧喜并时,福祸相连。

我们若是能够多经历人生成功与失败、福气与祸患,同时多领悟《易经》中的盈虚之理,也可以学习曾国藩那样做人做事宠辱不惊,内心强大。

就如明代处世奇书《菜根谭》中所讲:上天要降祸给一个人,一定会先用小小的福运来骄纵他,所以福运来了不必太高兴,还要看他会不会受用;上天要降福给一个人,一定会先用一点点灾祸儆戒他,因此灾祸来了不必太忧愁,还要看他会不会解救。

具体又该如何面对人生的福与祸呢?

其实,曾国藩的一句名言可以启发我们: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当我们处于顺境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戒骄戒躁,保持谦虚谨慎,免得盛极而衰,最后招致大祸患。

当我们处于人生逆境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戒懒惰,坚信“天道酬勤”,自强不息,努力进取,则可“穷则思变,变则通”。

综上所述,我们对于人生,首先要悟透《易经》中的“盈虚之理”,然后做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心理准备,宠辱不惊,具体情况又能灵活应对:失意的时候,勤奋努力,戒懒惰;得意的时候,谦虚低调,戒骄傲。

如此这般,当我们身处低谷的时候,便可不断积蓄能量;当我们身处顺境的时候,又懂得求缺惜福,让福气延绵地更长。

所以说,学习曾国藩智慧,悟透《易经》中的盈虚之理,我们便可宠辱不惊,内心强大。读懂曾国藩《挺经》第十八章“盈虚篇”,我们做个内心强大的人朋友们,您觉得呢?阅读更多关于曾国藩强大内心的文章,可以关注本专栏!


关注“国学新导航”,用国学开启属于你的人生新导航!

和琢磨君一起,每天学习一点,每天进步一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