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春打五九尾,花子跑断腿”,五九尾和六九头有啥区别?
俗话说:“春打五九尾,花子跑断腿”,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什么是“春打五九尾”呢?既然五个九是45天,冬至之后三个节气是立春,三个节气也是45天,那就正好是五九尾,为何还有“春打六九头”的说法呢?
春打五九尾
“春打”也就是打春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立春”,由于古人在立春之前都有鞭打春牛的习俗,是一种用土做成的牛,与真牛大小差不多,牛身上会披红挂彩,然后一人执一根二尺四处的柳条,代表着二十四节气,用来鞭打春牛,祈求风调雨顺。也叫做“鞭春”或者“打春”。
所以“春打五九尾”的意思就是立春这一天正好在五九的最后一天,五九也就是五个九天,正好是45天,那么45天也就是五九的最后一天,为何还有“春打六九头”的说法呢?其实这与冬至的早晚是有关系的。
在民间常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这一天也是太阳直射点南行的极致,所以冬至也是一年中黑夜最长的一天,同时也是白昼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之后,太阳就开始走“回头路”了,所以冬至也是太阳直射点北返的转折点。
因此人们在冬至这一天就开始数九了,用以计算寒冷的天数,一直数九个九,也就是八十一天,也就春暖花开了。所谓的“五九”也就是第五个九天,也就是45天了。而“六九头”就是第六个九天的头一天,也就是第46天。
人们通常把两个冬至之间的时间段分成24个节气,而两个冬至之间约为365.25天,也就是说每个节气的时间是15.2天,三个节气就是45.6天,也就是45天14个小时左右,所以冬至的时辰就决定了立春的时间,也就是说冬至之后第三个节气就是立春。
由于每个节气都不是整天,所以冬至的时间如果是当天的十点之前,那就是45天后立春,也就是“春打五九尾”,如果冬至的时间是上午十点之后,那就是46天后立春,也就是“春打六九头”。在干支纪年法中,立春就是新一个轮回的开始,也是一年的岁首。
“春打五九尾,花子跑断腿”是什么意思?
无论是立春在五九的最后一天还是六九的头一天,都是因为冬至时间的小数点之差而导致的,也只是一种时间而已。不过古人认为,如果立春在五九的最后一天,下一年的年景就不会太好,容易出现倒春寒,从而导致粮食减产。
大家都知道,如果冬至在农历纪年中提前的话,立春也就会跟着提前,就拿今年来说,正好是春打五九尾,也就是说腊月二十二就立春了,意思是过年的前九天就已经立春了,那过年后肯定冷不到哪儿去了,但是早早的立春又容易出现倒春寒,是会影响粮食产量的。
在以前社会,如果粮食减产也就是荒年,大多数人都吃不饱饭,就连叫花子跑了好多家都要不来一口吃的,毕竟主人都没饭吃,哪有多余的饭食来施舍给叫花子呢?于是就有了“春打五九尾,花子跑断腿”的说法,其实是没有什么根据的,或许只是一种概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