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骨

这是一个有思想有情趣的公号,如果喜欢,请点上边蓝字陶冶视野加关注。别忘了点文章下面的在看,谢谢帮助转发的朋友

风骨
作者 陶冶
天下万物有生就有灭,唯盛衰过程里各有不同,各自抱守着自身的庸常宿命,逆来顺受。当然也有盛时耀眼到极致者,仍是抵不住衰亡到来时的悲悯不堪,陷于龌龊的泥潭也是难免。而独有菏这个物种与其不同,以它的灵秀气场独善其身生出别样的辉煌。
初秋的一场晨雨过后,荷塘里陨落了最后一片娇艳的粉红,夏日里那几只戏水的小野鸭已不见了踪影,也许跟着妈妈飞往了原乡。本已稀少了的蛙鸣更没了声息,那些一刻也不得闲的水黾(孩童时一直叫它“香游”)已不知去向,点缀诗人、画家笔墨的蜻蜓与蜂蝶也消声灭迹了。荷塘静了下来,墨绿中的荷并无沮丧之意,也没为逝去的繁华而惋惜,更未沉醉在“出淤泥而不染”的盛赞中,而是静静的像位智者在沉思。
白露一过,爽气警醒了思索中的秋荷,像是在困惑中悟出了生命存在的意义,便以色彩渐变的方式开始了华丽转身。随着气温渐渐由暖变凉,荷塘率先有了秋的迹象,秋黄以合围的手法浸染着菏叶的边缘,日渐一日地蔓延、扩充着自己的领地。幽幽的墨绿以和谐的姿态接纳着一个新的季节来临。
转眼便是秋分节气,秋水倒映着张望的秋荷;夕阳里,一缕金风扫过,打破了荷塘的静谧。斜晖闪烁中仿佛一场盛大的阅兵仪式,受阅的兵士摇撼着一面面镶金的旗幡,在暖调的辉映里欢呼呐喊,竟编织出一脉悦目的风景。
到了寒露,草木已开始日渐萧条,几场清霜过后,荷塘越发活跃起来。这倒让我想起若干年前喊过的响亮口号,“雨淋红旗旗更红,雪压青松松更青”。霜染过的菏叶梦幻般地呈现出异彩,犹如一张张伞盖被一根根独立的茎秆擎起,以绿、黄、褐色交错的斑斓仰望着深邃的长天。它们以独立的美妙连接出整片的绚彩,为冷秋涂抹出迷人的灿烂。特别是逆光里,除伞骨般的荷叶筋脉皆被映透,显出橘黄色的艳丽,好似荷塘里点亮了无数的灯盏,欲照亮晨阳里尚未明亮的昏暗。而渐已镀上铁色的莲蓬已凸显出它的骨感与冷峻,领略着这冷暖交替中世间的况味,又像是在鼓舞着族群宁折不屈的志向。
总感觉仲秋的荷塘如一首韵致浓郁的古诗,被一位懂它的朗读者,以准确和美的抑扬顿挫让它的内涵在韵脚中掀起了高潮。又似妙笔丹青,墨韵飘香,好一幅荷塘秋韵图!这倒让我想起一幅《鹂鸟莲子图》的画来,它的作者是王洪凯先生。画面上是一只鹂鸟站在浮在水面的荷叶上,正仰头用它那较长的尖嘴够食倒挂的莲蓬上的莲子。它解开了我曾百思不得其解的一个疑问,原来荷塘里空了莲子的莲蓬,莲子是被鸟享用了,先前为何没有想到,人食得,鸟亦食得。
霜降后的一场苦霜,刀剑相逼,郊野已是几分萧杀,荷塘里散去了最后的绿意,而菏像是接受了天地间新的洗礼,以它独有的气质反倒是一番气宇轩昂的傲立。莲蓬显露出骨骼的力量,好似高举着斧钺的义士,在奋起捍卫世间正气。荷叶像似没完全收拢的伞盖,垂首而不猥琐高挂在挺拔的茎秆末端,更像一面面隐形的旗帜期待着迎风展开的信息。寒凉悄悄地抹去了荷塘里的色彩,而素色、残缺,并非荷塘的孤傲,更无人认为是菏的残败,而是一种超脱,一次自我升华,让灵魂有了最终的归宿。连倒影里都是无畏的刚直不阿,不屈不挠,向天地、向这个世界昭示着独有的耿直风范。
秋风的无情当然抵不过寒冬的冷酷,大雪节气,覆盖菏塘的坚冰已无缘荷的倒影,像是在宣告一世轮回的终结。而残荷未倒,依旧挺立,挺立在寒冰之上。铁骨铮铮,魂魄不散。或独立、或三俩相近,它们不甘匍匐,个个倔强挺拔,哪怕是折去了头的莲蓬茎杆也仍是保持着挺拔的站立姿势,像是在高歌“大风起兮云飞扬……”。
我想起了一位从民国走来的大师陈寅恪先生,他一身耿骨,宁折不弯,坚持理性的信念。在久负盛名的《对科学院的答复》中他讲道:“我认为研究学术,最主要的是要具有自由的意志和独立的精神。所以我说“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俗谛”在当时即指三民主义而言。必须脱掉“俗谛之桎梏”,真理才能发挥,受“俗谛之桎梏”,没有自由思想,没有独立精神,即不能发扬真理,即不能研究学术。……但对于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我认为是最重要的,所以我说“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独立精神和自由意志是必须争的,且须以生死力争。正如词文所示:“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贤所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一切都是小事,惟此是大事。”“我要请的人,要带的徒弟都要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不是这样,即不是我的学生。”这就是一代大师逆境中的风骨。
雪的飘落掩埋了季节走过的曾经,白茫茫的视野中唯荷塘里生出独有的灵动。雪中的残荷好似一组组快乐的音符,仿佛在纯洁清幽的氛围里书写出了自由的乐章,轻灵与美感的演绎诠释着荷的自在淡然与铮铮傲骨。
我喜欢荷,打心里赞赏它的品性,而面对雪后的残荷却无从笔墨,费尽心机终难找出最佳赞美的词语。因这是一种精神,一种坚持独立、自我的精神。它不趋炎附势,不随波逐流,不卑躬屈膝,越是逆境越是鲜明它的立场,显示出坚韧不拔的正气。它无疑是铁骨铮铮的硬汉,面对冰封雪飘朗声大笑。它本是水生草本,却有胡杨的风骨,残而不枯,枯而不倒,倒而不朽,直至数九寒冬依然傲立世间。
如果说“夏日荷花别样红”是一季繁华,那么“残荷数点冷擎秋”就是场盛宴,而严冬里雪中傲立的风骨与气象,当然是英雄侠士笑傲江湖。
(0)

相关推荐

  • 金手指作品 | 生如秋荷

    生如秋荷   ◎ 子衣   多年前,朋友邀我到普者黑赏荷.时已九月,秋老虎东奔西突,肆虐横行,柳树没精打采,玉米杆子耷拉着叶片,路边的瓜藤软软地贴着篱笆,满地的生气仿佛被热浪抽干了三魂七魄,一脸呜呼哀 ...

  • 投稿@闻音慕琴‖江南可釆莲

    江南可釆莲 作者:闻音慕琴 6月,江南.在水网交织的水乡平湖,处处可以是荷,处处可以见荷花.如若走入乡村,映入眼帘的多半是十里荷塘,一望无际. 江南的夏天,有着"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热烈,也有"晓开一朵 ...

  • 赏荷随笔

    作者简介:轻盈,一名喜欢在闲暇时光走进文字,在文字中感悟人生,寻找诗意生活的南方女子.有诗歌.短文.小说散见报纸副刊.<散文诗>等纸媒,及各网络平台,是<江山文学网>等网站的签 ...

  • 枯荷,冬日里一道靓丽的风景

    时光不老,斗转星移.春夏秋冬,四季更迭.不一样的季节总有不一样的风景,春天春暖花开,莺歌燕舞,鸟语花香:夏季林木葱郁,荷红柳绿:秋天漫山红叶,蒹葭苍苍,荻花摇曳:冬季飞雪连天,梅雪相映.除此之外,还有 ...

  • 倚窗听雨 | 月色溶溶,采得莲蓬归

    淅淅沥沥了几日的秋雨,终算在午间停了下来,暮色下,虫鸣的叫声也变得轻微起来,不似夏日那般的吵杂. 是夜,月色溶溶,约三四人,采着轻盈的步伐去了荷花池,借赏荷为由头,缓解一周来工作上的各种闹心.秋凉,少 ...

  • 魏亮:夏日赏荷正当时

    夏日赏荷正当时 魏  亮 自初中时在语文课本上学过北宋理家家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第一次从文字中感受到荷之品质,我就莫名对荷花印象极佳.似水流年,至今我对荷花还是一往深情,每当看到有描述 ...

  • 北墨作品 I 满满荷香是故乡

    故乡,荷香四溢. 在我的记忆里,数学启蒙就是从数莲子开始的. 对于贫瘠水乡的孩子来说,嫩莲子是最最甜美的纯天然美食.这诱惑,几乎无人可挡. 暑期,正是嫩莲子最馋人的时节.我家东边的那个池塘,从我记事起 ...

  • 卢志荣作品辑 | 中式风骨,国际表达

    在他的作品中,你几乎看不到国内设计师常用的"中式符号",而细节处又无不在表达着中式风骨,诉说中国文化的精髓--卢志荣这种"去符号化"的设计格调,表面上看貌似不着 ...

  • 风骨,是男人的灵魂!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不论身居何处,不论地位如何卑微,当坎坷和不如意袭来之时,只要不屈从于失败和惧怕磨难,敢于坦然面对,就已经完善了活着的意义. 这便是男人的风骨. 男人之所以称之为男人,是因为具有男人 ...

  • 清朝-黄自元《四时读书乐》苍劲有力,文人风骨楷书书法欣赏

    (宋)翁 森 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新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敞明朱晖. 昼长吟罢蝉鸣树, ...

  • 【雅人韵士】王天胜|古来魏晋多风骨,一入山林笑五侯。

    走进诗摘词选,品味诗意人生 诗人简介 王天胜:笔名荒石,男,1958年生于陕西泾阳.业余从事易经.书法.摄影.文学等方面的研究.70年代从事文学创作,已在海内外发表诗歌.小说.散文随笔400多万字,曾 ...

  • 抗战中的十所大学:不同的命运,一样的风骨;远去的岁月,不灭的火种

    这张泛黄的老照片记录的,是1938年西南联大部分师生徒步迁徙的影像,更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一段慷慨悲歌的缩影. 抗日战争的纷飞战火中,中国大学顽强地生存.抗争.发展,其中蕴涵着某种让后人肃然起敬的精神. ...

  • 108期/百期特刊9:“王耀辉”祝贺专稿《文人风骨随想》/梁剑清读

    梁剑说:前几天刊发了林静华诵读的石岗老师的作品<谷雨这一天>,让我们一起领教了中国历史上文人的风骨,今天是<美丽的原创生活>百期特刊第九篇,王耀辉教授也为我们发来一篇主题类似的 ...

  • 113期/《文人风骨随想》(二)王耀辉作品/梁剑清读

    梁剑说:王耀辉为本平台百期特刊撰写了<文人风骨随想>,因篇幅较长在发特刊时只看发了前两部分,今天刊发的是后半部分,为便于大家阅读,特意将108期作了附条,一并刊出.这篇文章的后半部分主要介 ...

  • 294期/李子白作品《陈公风骨祭》/轩诚清读

    文 / 李子白 编辑/清慧 播读/梁轩诚 已获授权发布 陈公风骨祭 若非亲眼所见,既往都是传闻. 大概是2014年的夏天,经我从中绍介,忠实先生为一朋友的亲友文集写了序.书出,朋友感激,携了送先生的文 ...

  • 7分钟纪录片,让你读懂中国风骨

    钱颖一:中国教育的今天,就是中国经济的明天

  • ​祝允明《桃源图诗册》,风骨烂熳天下无

    祝允明<桃源图诗册>,草书作品,纸本,38开,每开28.2×16.5cm,朵云轩藏.前有吴昌硕题签.   祝允明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为 "吴中四才子".晚年,他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