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毕业之后,才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很多硕导看重本科出身?
依稀还记得自己当初报考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时,我的很多同学都在不间断地向我分享关于考研考场之外的相关消息。例如哪些考研辅导名师,发表了关于考研复习相关的方法;考研初试复习最重要的是哪一步;在读研究生学姐建议怎样安排复习;考研复试又歧视;提前联系硕导等。但在此类消息中,我们探讨次数最多的就是绝大多数的硕导都很看重考生的本科出身,当然我们最终的结论就是承认现实,并没有对此有更多的抱怨,毕竟我们是普通二本院校的学生,这已经是不可更改的事实。
可是,关于这个问题的疑惑,其实我们都会时不时地思考,总觉得这样有些不公平,但又无可奈何。就这样,我们几个关系不错的朋友,不管是调剂还是第一志愿上岸,我们都顺利地拿到了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开始了自己的研究生生活。三年的时间,很快,转眼我们都已经毕业了。但在我们研究生毕业之后,才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很多硕导看重考生的本科出身了?这其中的很多事实再一次告诉我们,硕导有这样的想法,真的很客观,没有错误。
因为本科出身好的考研学生,他们的可塑性要很高。通俗地讲,这些学生他们能够在硕导的指导、带领下,很有可能在学术研究领域取得很不错的成果,甚至是影响力很大的科研成果。或许你觉得这只是一个概率时间,没错这就是概率时间,但相对来说,普通高校的学生和本科出身双一流高校的学生相对比,概率要低于本科出身好的。毕竟有一部分普通高校的学生,之所以考研,目的非常简单,那就是混一个研究生学历,能够毕业即可,所以他们的目标是读研的下限,这就是很现实的原因。
同时,一旦到了研究生毕业季时,那些本科出身好的学生,再加上研究生期间的辛苦付出,往往都能够找到一份专业领域内非常好的工作,绝对能够给自己的导师带来一定的荣誉,例如谁谁的学生,进入某某单位了,导师指导的好啊!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学生往往能够成为导师手中的资源,也就是人脉资源。几年之后,这些学生也在成长,也在发展,也会有自己的一片天地。那这就是导师的人脉资源了,能够对导师的科研以及在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都会有一定的现实价值。
当然,这仅仅只是站在导师的视角以及概率的视角去考虑,所以必然会具备一定的局限性。毕竟每一个考研学生最终可以实现的高度,绝对不可能因为本科出身的不同而有了明显的限制,更不可能因为本科出身不好,而不会有好的发展,这完全是个假命题。但要想在研究生毕业时,能够有一个好的基础,那么你现在就没有必要在意自己的本科出身了,而是要谋求研究生期间的新发展,新成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