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到了,远嫁的姑娘,你过得好吗?想家吗?
未经允许,请勿私自转载,否则视为侵权
每逢佳节倍思亲,明天就是中秋节了,今天想聊聊远嫁。
提到远嫁,我就会想到让我看一次,哭一次的“探春远嫁”。
这一段简直是少时的噩梦,看着探春似生离死别般的远嫁,用少女稚嫩的肩膀,肩负起国家的荣辱与家族的前途,让人同情,也令人敬佩。
少时不知愁滋味,小时候只是觉得这一幕很催泪,背景音乐甚是凄凉,骨肉分别如撕心裂肺般痛苦。忍不住就会联想到自己,如果有一天要跟父母分开,一定会心如刀割。
但在当今社会,因学习,工作等原因,很容易就能结交到外地朋友,我也不例外。我在外漂泊多年,最终远嫁他乡,有了自己的家。虽并不似探春般肩负使命,却也是自己深思熟虑后的选择。
远嫁后,有了孩子,为人母的我,才逐渐体会到很多父母不允许女儿远嫁的根本原因。
1,人生地不熟,心理委屈了无人诉说
嫁到异乡,如果跟老公闹矛盾,吵架了,想要摔门而出,可当你打开门的那一瞬间,你突然会觉得都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去,更没有人可以诉说。那一刻,真的很心酸。
父母不允许子女远嫁,就是希望当孩子受了委屈,有了苦楚,可以回家诉说,不管遇到什么难事,父母都是子女最温馨的港湾。
但事实上,即便你没有远嫁,当你跟家人吵架,摔门出去,也不会跑去父母家,给父母平添烦恼,要么自己出门冷静,自我消化,要么找闺蜜聊聊,还是在闺蜜也有时间的情况下。
只要是婚姻,都会有一地鸡毛的时候,无论身处何地,都要面对,与远嫁无关。
所以,不远嫁,虽然内心深处觉得有依靠,但身体很实诚,都是成年人了,自己的事情会自己处理,对父母向来都是报喜不报优。
2,水土不服,饮食习惯难将就
我有个朋友,从饮食清淡的地区嫁到了重口味的山区,奔着爱情去了,没想到却输给了水土。从小吃惯了清淡菜系的她,到了火锅圣地,空气中都飘散着麻辣的味道。无论吃什么饭菜,她的肠胃都无法适应,一个月有大半个月都不舒服,她的老公虽然很疼爱关照她,但当地亲人都不理解,甚至调侃她老公:娶了个林妹妹回来。好容易怀孕,生子,还是落了一身的病,年纪轻轻的就长吁短叹,悔不当初。
如果说情绪问题可以消化、处理,那么身体的不适就属于无可奈何的存在了。远嫁,嫁的不仅仅是一个人,更是一座城,一座曾经跟你没有任何瓜葛的城。一个人再爱你,也没办法帮你抵挡所有的困难,背井离乡的痛,生个病就知道了。
远嫁,的确要考虑水土、饮食习惯、习俗等,尤其是饮食习惯方面,在谈恋爱期间就应该迁就、磨合好,否则每天面对一日三餐的不同需求,再美好的爱情也会输给不可调和的烟火气。
3,背井离乡,无法尽孝
说到远嫁的心酸,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体会:
因为远嫁,父母生病,无法床前尽孝;
因为远嫁,父母有个头疼脑热,都不会告诉我,他们自己扛着;
因为远嫁,亲人病重,山长水远的赶回去,也没能见到最后一面;
因为远嫁,亲人的临终遗愿是“见我女儿最后一面”;
。。。。。
这样的心酸,说多了都是泪。
远嫁,内心再坚强,始终觉得有亏欠,亏欠的正是养育自己长大的父母。父母想你了,不敢打电话,怕影响你工作;父母生病了,不敢告诉你,怕儿女担心。父母永远都是为儿女着想,也是这份爱,舍不得儿女离自己太远。
可是,如果在家乡守着父母,尽了孝,心会不甘。毕竟,人生只有一次,没有重来的机会。
归根结底,这个世上没有什么适合远嫁或者不适合远嫁的人,只有值不值得远嫁。大千世界,人们判断幸福与否的标准都各有千秋,何况是一个选择题。
我虽然也是远嫁,但跟严格意义上的远嫁略有不同,我跟恬爸一起来到了一座非亲非故的城市,所以我俩离家乡都很远。虽说少了很多亲人之间的热闹,但这样的婚姻也让我成长了很多。
结婚之前,我一直坚信每件事一定有对错之分,没有模糊地带。可结婚之后,我发现,当事情掺杂了亲情后,就很难一刀切的分辨对与错,更多的是立场问题。
而远嫁这件事,在处理和面对这些立场不同的事情时,我觉得有两方面需要特别注意:
第一:要学会跟自己相处,与自己和解。
也就是要学会接纳自己,找到属于自己内心的平静,喜悦和力量,这样你才有能力去接纳和理解别人。
第二:要学会独立。
都说远嫁的女人要经济独立,思想独立,我认为女人独立与否跟远嫁没有直接关系。任何时候,女人都要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不依附他人,做最好的自己。只有自己过的更好,家人才安心,才放心。
既然选择了远嫁,那就努力经营婚姻,让你的远嫁值得!而不是一边远嫁,一边愧疚,站在此岸望彼岸,两岸都不到边。
远嫁是修行,婚姻是修行,人生也是一场修行!
中秋来临之际,祝愿所有为了自己的幸福而远嫁他乡的姑娘都能得到珍惜和宠爱,生活幸福美满!也愿所有女儿远嫁的父母都能安心顺遂,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