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 论书法批评的立场

摘 要:书法批评立场是书法批评的前提,没有好的立场,书法批评不仅难以展开,而且会在导向上偏离、迷失。本文旨在梳理当代书法批评应当持有的书法立场。

关键词:书法批评 立场 时代责任 风骨

书法批评虽然跟书法技巧、风格、创作有交集,但书法批评不是书法技巧的直接传授,也并非书法风格的细致推演,更不是书法创作方法的具体探讨。尽管在书法理论体系中,书法批评必不可少、不可替代,但相对于书法赛事、书法展览而言较为低沉,批评之风未成规模,批评接受难被认可。书法批评其实是无处不在的,只是批评的方式、程度、效果不尽相同。书法批评更像是一双冷峻的眼睛,守望着书法的发展轨迹,审视着书坛的诸多动向,良引利导,正本清源。从书法史纵向比较,当代书法批评相对于古代书法批评,沉寂而声微。从当代书法横向上看,相比于创作、考据、美学等,书法批评确实显得寂寥而冷清,书法批评的地位与价值有逐渐边缘化、附庸性的趋势。因此,当代书法领域重申书法批评的立场尤为重要。书法批评立场不仅要立足时代,研究典型,梳理脉络,也需参照古代书法批评,继承古代书法批评的风骨文韵,而不是随意将西方文艺理论生搬硬套,乱立名相,更不可没有原则和尺度,用简单粗暴的语言偏激而随意批评。
书法批评的时代责任。书法批评对书法创作有着参照、反思、指导的功用,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书法现象与书法风格。时代的书法沉淀主要是书法作品、书法理论。从历史层面上看,书法批评与书法创作的关系不是对立排斥的,书法批评紧跟时代书风自古有之。如东汉草书初兴,社会纷纷崇尚草书书写,对于热衷效仿草书的书法人群,赵壹以儒家立场冷静地观照当时的书法现象,提出个人的书法批评。虽然他的立场观点未尽适宜,但这种文人对社会、时代的关注意识和责任意识,现在看来依然真切可贵。
那么,何为书法批评的时代责任?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书法现象、书法问题,包括创作、鉴赏等。需要书法批评家站在历史的高度,立足于创作、理论研究,适时、及时地对创作现象、书法风格进行梳理、探讨、规正、导引。这是时代赋予书法批评者的责任。书法批评脱离时代责任,其批评价值必将大打折扣。书法批评的时代责任有两个要素:一是时代的功用,书法批评紧跟书坛动向,为时代书法把脉,为书法创作提供参照;二是历史的功用,留下可贵的书法批评言论,为后来人研究书法提供参照。历史的演进往往在淹没过往,如果一个时代没有或少有书法批评表达,那么当后人反观,若是空洞和粗浅,必是遗憾。因此,有责任的书法批评家总是热心于书法事业,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创作水平,冷静审视书坛动态,理性地分析比对,坦率真诚地提出自己的批评见解。
作者书法作品(来源网络)
书法批评的学术立场。书法批评并非一般意义上主观地对书法作品肯定或否定的简单点评。书法批评应界定在学术立场上,凸显学术的严肃性、深刻性、科学性。在理论的高度上对书法现象、书法问题、书法风格进行哲理思辨、推理演绎。既有对典型性的剖析,又有对普遍性的归纳;有共性的探讨,又有个案的研究。不管研究的外延内涵如何,学术性是书法批评把持与坚守的立场。
首先,从学术角度上看,书法批评家对书法批评应有敬畏、严谨的学术精神。正如项穆《书法雅言》提到:“学术经纶,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奚邪?”书法批评可以有情感,但不是做人情;可以有赞溢,但不宜去吹捧。将书法批评界定为纯粹的学术探讨,书法批评家的主动性、公信力才能得到提升和肯定。书法批评家应坚守学术原则,摒弃附庸谄媚。没有学术性的书法批评必易沦为庸俗肤浅的杂碎语言的堆砌——这与书法批评的学术精神完全背道而驰。
其次,学术立场能保障书法批评的学术性。书法批评家应在深研书法史的基础上,梳理书法现象、技法、审美、风格的发展规律,熟识书法发展脉络,积累历代有价值的个案。对历代书法理论有深入的研究,这是书法批评家的基本理论素养。阅古可以鉴今,有了历代书论的底蕴,对于新的创作样式、审美表达,才能从容应对。
再次,书法批评家审视书坛,应立足于学术的高度。书法批评的学术高度需要书法批评家对复杂的书坛现象、多样的书法创作风格进行系统比较、冷静分析,并提炼出值得批评的素材。在学术高度上给予界定评述,对批评本身的意义价值给予思考和定位。登高方能远眺,有学术高度的书法批评,其批评的层面才会更宏远开阔:一来易于从宏观高远的角度把握批评对象,梳理出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时代性的批评对象;二来避免书法批评停留在某些狭隘的小问题上纠缠打转,不至于将书法批评导向细枝末节的领域进行探讨。书法批评的学术性能保障批评有理论依据、指导意义、参照价值,而非简单粗暴的信口点评。
书法批评的非功利性立场。书法批评的立场应是非功利的、公允的。书法批评一旦功利化,其批评的导向必会偏颇,批评结果会变得怪异、复杂。公允的立场是书法批评的基本要求,没有公允心的书法批评家等同于“吹黑哨”的裁判。有失公允的批评,无异于将书法批评放置于艺术道德、书法艺术发展的对立面,使书法批评失去公信力,使其批评价值、批评意义难以经得起时代的考验,最终使书法批评沦为形同菜市场的吵杂言语。因此,书法批评的非功利、公允立场是批评展开的关键,也是批评接受的前提。
相比之下,古代书法批评纯粹而非功利。古代书法批评或是以著书立说的姿态呈现,或是思辨才情的随性诗文,或是感触即兴的简语题跋,其书法批评往往是内在心声的鼓荡和鸣,而非外在目的的诱导催生。正如苏轼说的:“言发于心而冲于口,吐之则逆人,茹之则逆余。以为宁逆人也,故卒吐之。”内心的表达须是畅达无拘的,直抒胸臆方是快然自足。古代书法批评中,我们能透过批评看到批评者正大的人格印记,以及批评者的心性修为。
由于许多社会功利因素在干扰,当代书法批评在面对庞大的书法群体、纷繁热闹的书法活动以及绚烂多样的书法创作时,其书法批评底气、批评声音显得微弱。书法批评有时出现不愿说、不敢说的情况,进而渐渐演化成不屑说,熟视无睹。多数书法批评家在“吐”“茹”之间的抉择,思量再三之后,很多人还是选择自己一“茹”了之。
非功利性让书法批评成为纯粹的个人审美表达、鉴赏心得、学理探讨的有意思的行为,这契合古代文人书法家遣兴悠游的精神生活。正如朱以撒先生所说:“一个批评者要达到客观公允的批评,他必须沉浸在书法家的精神产品里,为书法家的构思、表现而怦然心动,在这样的感受下言说。”[1]书法批评如果少了功利心,书法批评能从功利的现实中解脱出来,站在独立无挂碍的立场进行评价,其公允的一面自然而然呈现给世人。
当代书法美育领域中的【左图右史】《书法美育的思想启蒙》《书法美育的经典图释》陈振濂/著

书法理想生活馆

78.40
批评家的文人风骨。文人作为中国文化独特的群体,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哪个艺术门类,一旦被文人参与进来,定能兴盛。当代书法批评家角色相对单一,少部分是书法家,多数是书法理论研究者,少数两者兼之。不像在古代,书法批评的话语权掌握在文人手中。书法批评家们能诗、能文、能书、能评。书法批评中随处可见文人的风骨和操守,主要体现为:一是批评对象的选择,以理贯之,而非书法以外的因素干扰对象的筛选;二是批评原则的坚守,原则性的把持,不为外力所屈挠;三是批评品味格调的定位,立言与立德同在;四是批评话语的拿捏,体现在批评用语上的不媚、不俗、不矫情、不奉承,做到客观而得体。古代文人中有许多不以书法立名者也参与书法批评,其中不乏风骨浩然见解精辟者。如提出书法美学与书法批评交融的李白:“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提出书法美标准的杜甫:“书贵瘦硬方通神”。就连曾国藩家书里亦有诠释书写心法,评论书法本体之语:“数月之后,手愈拙,字愈丑,意兴愈低,所谓'困'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习字,凡事皆有极困极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批评语言的文采立场。书法批评不等于草率的批判。因此,批评语言应该要有情感和温度,在明晰辨别中体现批评者的理性和睿智。批评语言不能媚俗,也无须刻板严肃,摆出一副卫道士的架势。因此,书法批评语言要讲究文辞之美,有文的追求。
首先,书法批评语言决定着批评的精准表达效果,直接影响批评的接受程度。批评文章也要讲究文采,刘勰认为文采的重要性“言以文远,诚哉斯验。”言论需要借助文采才能流传深远。其次,书法评批语言需要温度、亲和力。书法批评是为了表达批评观点,传递批评理念,产生批评接受,达到批评共鸣。刚性的语言未必比亲和的语言更有表达效果。因此书法批评家不必以冷峻刻板的姿态对待批评对象。有情感温度和亲和力的语言更易于营造友善的批评气氛。再次,从批评语言的驾驭上,书法批评家的学养胸襟可窥一斑。当代书坛,并非缺少理论功力深厚、眼界心胸宏远、文字表达精准的书法批评家。然而在批评文字中讲究文采的确实少而可贵。书法批评家应当研究修辞手法,探索优美文辞在批评领域的应用:一则提升批评的表达效果;二则让批评表达更具有可读性。纵观古代书法批评,其思想之深邃、文辞之优美、可读性之强,值得当代书法批评家深研借鉴。
总之,确立与把持批评立场并非空洞的虚言。相反,能使批评更为坦荡、恳切,使书法批评既有高度又有深度,既能抒怀又能警醒。
注释:
[1]朱以撒.当今的书法批评[J].福建艺术,2009(4):16.
作者:高炎丹,单位: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0)

相关推荐

  • 杨勇|书法批评何为?

    编者按:书法创作的繁荣为书法批评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书法批评也推动着书法实践的发展.然而,当下的书法批评存在着学科建设.理论规范.场域建构等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本期[锐评]发表三篇关于书 ...

  • 文学批评:诗性与学术

    出评论集,我时常会把长文和短文分开编选,今年出版的<为思想寻找词语>和<共鸣与回响>也照旧如此.前者所收录的,多为长文:后者则多为短章.除了字数上的差异,其实两者还有更为内在的 ...

  • 古诗鉴赏要在多元解读中寻觅真相

    诗歌批评:在多元解读中寻觅真相 --黄理兵<唐诗的真相>读后 作者: 华中师范大学  谭邦和 摘  要 黄理兵的唐诗解读新著及其书名,促使我们思考诗歌批评的一个理论问题和现实困境:诗歌作品 ...

  • 王进玉:接受批评是艺术家的必修课

    关于文艺批评,当下实在欠缺,尤其欠缺锐利的.深刻的专业批评.很多批评家总喜欢轻描淡写式的批评,说话.行文,有意减轻问题的重要性,甚至有意将问题避而不谈,只赞扬,零批评.当然,很多时候,被"赞 ...

  • “批评家”与“批评者”换框

    批评家与批评者 "批评家"是一种缺乏同理与共情的指责,很多时候是局限在自己的信念里,是问题框架. "批评者"站在对方的角度,提出建议或意见,并用"如何 ...

  • 姜寿田:对101位书家实事求是的批评!

    书法批评离不开 历史的眼光和史学支撑 无论是从古代书史立场 还是从现当代书史立场来看 书法批评都与 书法史学构成一个整体 由姜寿田编著的 <现代书法家批评>一书 立足宏观的文化审美框架 恪 ...

  • 学术·观点 | 从碑帖之学看海派书法

    从碑帖之学看海派书法 刘一闻 –– 世纪中叶沪读地区被开辟为对外通商口岸随后外国金融源源而人.在经历了百年沧桑之后上海从一个偏僻乡镇迅速地发展成为空前繁华的工商业城市. 晚清学者张鸣坷曾在<寒松 ...

  • 学术·观点 | 秦汉瓦当书法

    西汉  金乌瓦当及拓片 直径21.7cm  秦砖汉瓦博物馆藏 西汉  蟾蜍玉兔瓦当及拓片 直径21.6cm  秦砖汉瓦博物馆藏 泱茫无垠:寻绎汉瓦文字之美 陈根远 在千年瓦当收藏研究史中,绝大部分时间 ...

  • 【学术报告】虚拟对话与立场构建:“你”在互动中的移指用法

    题目:虚拟对话与立场构建:"你"在互动中的移指用法 主讲人:史金生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时间:5月17日(周一)上午9:30 地点: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大会议室 科研处 ...

  • UC头条:书法批评已成高危行业: 有人被刀捅

    书法批评越来越难做了,据来自德阳全媒体的报道,4月2日的时候,在德阳文庙广场,发生了一起案件.受害人温某在点评王某的书法作品,引起了王某的不满,王某恼羞成怒,拿起水果刀便将温某刺伤了.周围围观的群众报 ...

  • [学术观点]李远国:王家祐的道教研究

    李远国:王家祐的道教研究 王家祐(1926~2009),字宗吉,1926年8月生于成都,祖籍四川广安.生前系四川省博物馆研究员.1948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文学院史学系,师事史学大家蒙文通先生.1951年 ...

  • 【学术观点】大数据时代的网络舆情管理

    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进入数据时代.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正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对网络舆情管理也带来深刻影响. 一.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大数据意味 ...

  • 【观点】书法技巧=3 7 5 5

    一.三大创作原则 1.线条坚而浑--激情源自线条的熟练.线是力和势的组合,行笔要沉着痛快,做到稳健.轻便,重笔势(即趋向),根据字形大小排字的走向,线条斜势,整体纵向走势. 2.结体奇而稳--注意重心 ...

  •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学术观点,九法五径法则。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学术观点,九法五径法则。

  • 梅墨生评二十名家书法:看懂书法从阅读书法批评开始

    评 吴昌硕 书法 冲天一怒从戎事,几个文人有胆肝. 苍石酸寒奔走尉,朱砂分白钝刀刊. 模糊十鼓终生法,古拙钟繇自在看. 沪上无须吴四绝,开宗领袖史名磐. 梅墨生:"吴昌硕行书以及草书的笔法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