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发冷7年,为何重用附子,才将顽疾“斩...
背部发冷7年,为何重用附子,才将顽疾“斩于马下”?
同事说他接诊了一个患者,说背部背部寒凉,而且经常有冒风下雨的感觉,即使是三伏天还要穿羊毛衫及毛裤,他给开了两副温阳的药依然没有效果。于是叫我帮看看。
刻诊:她除了上述症状之外,还伴气短,腰背疼痛,脉沉弱,舌淡紫,苔薄白。
于是我仔细思考四诊合参之后开方:附子,干姜,黄芪,丁香,葛根,羌活,白术,鸡血藤,细辛,鹿角胶,炒杜仲,炙甘草。3剂。
同事看了看方子说,这怕不行吧,你一下子用这么多的附子,怕是有点不妥。
我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她这病能耽误7年能用到的方法估计都用到了,这个量是很大,但是我心里有数,根据的她的情况,没有问题。
而且行医这么多年,这点把握我还是有的。她这病从舌脉和病症上看就是脾肾阳气虚馁,气虚血瘀的表现。要想治好非重用附子,干姜不可。
他说,也是现在能重用附子治病的大夫确实不多。
二诊时她说,你这个大夫好啊,我之前看了那么久大夫都没有用,我现在觉的背部冰冷减轻了很多,而且气短的现象基本消失了。
于是我将附子的用量逐次减轻,又开了六剂。吃到第五剂的时候,她发消息说,现在背部温热、寒冷感觉没有了,颈部疼痛乏力基本消失。
我又另开一方活血化瘀加以巩固。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手大。”
饮为阴邪,阳气不能蒸化而内停,凡饮邪停留之处,阳气被阻遏而不能展布,所以饮留心下,则背部当胃之处,感觉寒冷。
尤在泾:“留饮即痰饮之留不去者也,背寒冷如掌大,留饮之处,阳气所不入也”。
留饮的形成,总的来说,是阳气衰微,水饮潴留所致,盖饮留之处,阳气所不能到达,结积留饮成澼囊。
《本经疏证》云:“附子以走下,干姜以守中,有姜无附,难收斩将夺旗之功;有附无姜,难收坚壁不动之效。”
方中附子,其性温而烈,主入心肾二经。补坎离之火,其性走而不守,温以助气化,助阳化饮。
丁香辛温,温肾助阳;葛根解肌舒筋;羌活以疏导血气为用,通行脉络,能直上顶巅,横行支臂,以尽其搜风通痹之职。
鸡血藤活血通络,补血疏筋。地鳖虫逐瘀破积,通络理伤;
鹿角胶益阳补肾,强精活血,通督脉。甘草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强筋骨长肌肉,强力解毒,调和诸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