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向全国推荐的经典古籍优秀整理版本

历史沿革

1958年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以下简称古籍小组)在北京成立,文化部齐燕铭副部长任组长。小组成立后,确定了古籍整理出版的方针,起草了新中国第一部古籍整理出版重点规划《整理和出版古籍计划草案》,后调整为《三至八年(1960—1967)整理和出版古籍的重点规划》,中央宣传部批准下发。

“文革”中古籍小组工作陷于停顿。

1981年,小组恢复,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李一氓任组长。制定《古籍整理出版规划(1982—1990)》,经国务院批准颁布实施。

1991年,国务院任命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为组长。

1992年,制定《中国古籍整理出版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1991—1995—2000年)颁布实施。

1993年,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更名为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不变。

1996年,颁布实施《中国古籍整理出版“九五”重点规划》。

1999年,根据国务院文件精神,新闻出版总署组建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组长先后由新闻出版总署署长于友先、石宗源、龙新民担任。

2000年,新闻出版总署与古籍小组联合颁布实施《国家古籍整理出版“十五”(2001—2005年)重点规划》,2006年,颁布实施《国家古籍整理出版“十一五”(2006—2010年)重点规划》。

2007年,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任组长。

2011年,《“十二五”时期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颁布实施,子规划“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共85个项目。

2020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黄坤明任组长,成员共57人、顾问13人。

主要职能

古籍小组作为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机构,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国家古籍整理重点出版规划,审定出版资助项目和资助金额及其他有关重大事项等。古籍小组下设办公室,与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合署办公。

成员组成

古籍小组荟萃全国最高水平的古籍人才和相关人员,大师云集、群星璀璨。

从前三届成员看,有陈寅恪、叶圣陶、何其芳、吴晗、范文澜、郑振铎、张元济、冯友兰、翦伯赞、余冠英、钱锺书、白寿彝、周予同、周谷城、张政烺、邓拓、顾颉刚、潘梓年、任继愈、启功、虞愚、谭其骧、、王力、吕瀓、朱东润、季羡林、杨伯峻、俞平伯、饶宗颐、匡亚明、谭其骧等大家,风云际会。

从第四届开始,人员构成有了很大的变化:从侧重文史名家,到广纳相关各界人士,主要涵盖了以下部门:

政府部门:财政部、中宣部等;

专业机构:国家图书馆、陕西博物馆、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等;

高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等;

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文史馆等;

出版机构:上海古籍出版社、岳麓书社、凤凰出版社等。

可以看得出,组织结构更加合理和完整、专业覆盖更加科学和精准、统筹协调更加顺畅和有力。

最关键的是,从指导、规划、研究的务虚型,转向整理、出版、推广的实务型,为高质量、大面积、持续性地开展古籍整理和出版工作,打下了组织的、学术的、社会的坚实基础,也随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全国第二次古籍整理出版规划会议

为规范古籍普及工作、发挥优秀古籍图书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古籍小组组织开展经典古籍版本推荐工作,为广大读者遴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要之书”、“最善之本”。

推荐工作历经前期调研、版本征集、专家初评、样书征集、专家终评等环节,坚持专家评价、群众认可、市场检验相统一的原则。

首批推荐的经典古籍为具有典范性、传承性的古代文化典籍,既包括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久不衰核心理念的原典,也涵盖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名家名作。推荐的经典古籍优秀整理版本遵循古籍整理出版规范,所据底本精善、校勘精良、注译准确、质量上乘,覆盖文本整理本、高级读本、一般读本和选本等多种类型,注重普及,兼顾提高,努力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并于2021年公布了首批向全国推荐经典古籍及其整理版本。

首批向全国推荐的40种经典古籍及其179个优秀整理版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