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颜色认知到作品欣赏的零门槛艺术启蒙——蓝

这个暑假有晨读

——《思维导图学古文》车胤囊萤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及长,风姿美劭,机悟敏速,甚有乡曲之誉。选自《晋书》

陪淘淘小朋友诵读小古文,读到“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练”的注释为“白布”。其实我也没多想。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颜色里的中国画·蓝》,才明白车胤为什么选择“练”,“练”跟“反复”的关系。

《颜色里的中国画·蓝》中有一幅画

张萱《捣练图》局部 唐代 约1200年前

书中只选了局部(可以参考墨·中国艺术启蒙系列 看懂名图《张萱和他的捣练图》)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一千多年前,纺织水平还不够先进,刚织成的丝帛叫生练,表面有硬胶,不能直接用来做衣服,要经过倒练,就是用木棒反复捶打,待丝帛变柔软了,才能缝制衣物。

车胤家贫,选用装萤火虫的布一定是初级品生练,且生练是硬的才正好可以“练囊”装“数十萤火”,好似现在的灯泡。

想到这里不禁感叹古人选词用字确实是精挑细选。倒练的过程需要反复捶打,所以“练”有反复的意思。

《颜色里的中国画》有四册,“红黄蓝绿”,涵盖90位文化艺术大家,从东晋顾恺之,唐代张萱,到近现代齐白石、徐悲鸿,没有枯燥的理论,只有美丽图画和有趣的故事交错,开启孩子艺术启蒙之旅。

敦煌莫高窟249窟《狩猎图》局部 西魏 约1400年前

梳子?山脉?

有趣的提问,引导孩子观察比较。画面底部,是连绵起伏的蓝色群山,它们像梳子齿一般,大小均等,整整齐齐地排列着。蓝色颜料是中亚地区人们偏爱的颜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在敦煌融入了中国绘画。

哪个是砸缸的司马光?

王安石是北宋的大文豪,也是一位政治家,他主张变法革新。郑国公富弼与他政见不合,便称病告老还乡,回洛阳养老。在洛阳,富弼邀请了十三位名士聚会,饮酒作诗,这个聚会被称作洛阳耆英会。

古人把六十岁以上的年纪称为耆,耆英就是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个聚会中,年龄最小的司马光,就是那个小时候砸缸救人的司马光,都已经63周岁了。

你猜猜看,下图中哪个是司马光呢?

佚名 《耆英胜会图》局部 明代 约370年前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远山、近树、中间一条河,这是山水画里的经典构图。

近景的高楼上,一行行蓝色的瓦片排列得像鱼鳞一样,楼上还坐着两个小人儿,一个在吹横笛,一个在旁边静静地聆听。

楼下面,是一树树开得热热闹闹的粉花。两岸幽蓝的山峦,圆圆的,像什么呢?像馒头一样,十分可爱。

齐白石 《石门二十四景·棣楼吹笛》局部 近现代 约100年前

艺术无国界,尝试拓展到国外,有一套《给孩子的艺术课》承继意大利艺术史学家克拉多·里奇所创的主动研究、试验的精神与儿童认知过程结合,邀请著名插画家对艺术品原作进行重新演绎,让孩子通过观察、研究、游戏,不带偏见地接近艺术,并由此接触万千美好的事物。

全套书有16个艺术基本主题,红、白、蓝、黄、名画中的动物、游戏的艺术、人体、户外风景、静物画、女爵与骑士、桌边的艺术、伟大的马赛克、奇妙的雕塑、手工印刷与字体设计、乔托的设计笔记、未来主义之家,每本都是一堂创意课。

以《蓝》为例,里面有最古老的蓝埃及蓝的《蓝色的猴子》(补充画)、蓝色之王群青的《威尔顿双联画》(涂色)、布列塔尼人用来威胁、吓唬敌人的人体彩绘菘蓝(人体彩绘设计)、物美价廉的靛蓝《双彩虹景观》(彩虹色识别),石青、普鲁士蓝、矢车菊蓝……

《蓝色猴子》 雅典 公元前1700

约翰·康斯太布尔《双彩虹景观》1812 伦敦

西班牙著名艺术家毕加索的“蓝色时期”,穷人、病人、老人、乞丐和囚犯,似乎都被冻结在悲伤中,散发出浓郁的忧伤和不安。作者设计改变《穿蓝色衣服的女子》中人物衣服和背景的颜色,然后观察颜色的变化会为最终效果带来多大变化,从而让孩子观察、试验、体会。

巴勃罗·毕加索《穿蓝色衣服的女子》1901

夜幕降临时,蓝色是主宰自然的颜色。星空是深沉的、接近黑色的蓝,如果没有星辰指引,我们几乎会迷失在这样的蓝色中。

古往今来,繁星点点的夜空给诗人和艺术家带来了无限的灵感。如今,我们依然着迷于欣赏动人的夜色。笼罩在沉静深邃的蓝色之下,我们不禁想问自己,天空之外、太阳系之外、宇宙之外存在着什么。

比较一下卡尔·弗里德里希·申克尔为莫扎特的《魔笛》设计的星空布景和乔托、凡·高的画,然后想一想,今晚属于你的夜空吧,朦胧月色下再读一读《色彩列传·蓝》。

作者:淘妈 · 编辑:诗诗妈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