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从业者的普遍误区
现在的养老服务业者们大多有误解。一些养老机构、社区养老认为既然配置了100张床位,那么就要先住满老人,无论什么样的老人,只要他想住就接受,也不考虑能不能照顾的很好,不管不顾只在意入住率。
可是,每个老人的需求差异很大,可能是失能/半失能、失智/半失智、活力老人聚集在一起,有足够专业的人力物资配置照顾老人吗?
显然,做好综合养老服务是不太现实的,在项目初期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还很可能得不偿失,而导致老年人养老体验差,最终损害品牌声誉。
因此,必须找到服务定位,重点关注服务项目,明确养老服务对象,制定特色养老服务模式。
什么是特色化养老服务模式?
简而言之,为某种老年人或某种服务需求提供垂直精细的养老服务。
单一容易形成特色,而多样性难以形成特色。就像餐饮业,基本上每家店都有一到两个甚至多个特色菜,而不是整个菜单都是特色菜。
养老服务也一样,可以通过某一招牌、精选的养老服务模式,打造特色养老服务标签,建立专业的品牌形象。
根据客户的特性、服务需求,可分为失能/半失能专业护理、失智/半失智专业照护、活力康养、高血压或血糖护理、外出助浴服务、专业日常护理服务等。
当服务聚焦了,相对应资源投入的方向也会一同聚焦,才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打造专属特色化养老服务。
因地制宜形成特色服务模式
虽然现在养老服务业还处于初期阶段,但可以参考其他成熟的行业。参考他们以前走的路、积累的经验,并且举一反三,没有必要再“摸着石头过河”。
互联网过去经过20年的发展,经过从网站到垂直电子商务平台,再到各类信息网的精细发展。就拿房地产行业举例,从2000年开始商品化,说到房地产,万科、华润、碧桂园等房地产品牌在脑海中闪烁。
这些房地产品牌通过优质的房地产服务,在形成质量服务理念和品牌形象的同时,对不同的城市、不同的服务人员有不同的产品线。比如:最高级别放在一线城市的CBD上,其他二线城市白领阶层公寓产品线,以及三、四线城市的旅游地产产品线等。
可见,大公司的品牌、产品、服务都是十分聚焦的,同时也会根据实际地区、人群的需求和缴费能力,提供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
结语
养老服务同理,不论是机构养老、社区养老还是居家养老,在打造特色化养老服务模式时,都需要因地制宜。
从实际出发、从自身资源出发,根据不同地区、人群服务需求以及付费能力,来配备高、中、低的软硬件服务配置和护理项目,从而打造人性化、精细化的特色养老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