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药品准入的3大挑战及应对招式!

 专栏作者/Felix Yao

日拱一卒,业精于勤。

疫情对经济影响很大,一季度GDP增长-6.8%,也是自1992年开始发布GDP数据以来的最低数值。

而疫情对药品准入的影响也很大,一季度按下暂停键,同时因为疫情,各项医药政策发布速度也明显下降。

医院作为准入的主战场,采取最低治疗限度及预约制就诊来预防疫情在医院蔓延,企业药品准入步履维艰。

准入三大挑战:政策、医院及情报

竞争前移,药企在前端争相进入国家各种目录,后端医院层面药品准入也异常激烈。竞争前移以及不确定性,将致使准入难度增加,准入部门挑战重重。

1、政策准入的壁垒提高。

政策准入壁垒在逐步提高,随着医保目录改革,医保准入为国家目录方面的准入做出很好的示范, 进入目录有国家背书,享受支付倾斜。

首先,目录制定符合国家医改战略,从根本上促进百姓的获益。其次,在流程上日趋透明,及时向公众发布信息。再次,更加倚重专家意见,提升药品论证合理性。最后,目录产品大多证据充足,价格低廉。这些变化也使得药品在政策准入层面难度增加。

2、医院准入难度加大。

人人都喊准入难,但依然有大量品种准入,难在哪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产品信息非常少且评分低。品种本身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优势不明显,药事委员会成员不会给该类产品评估高分,尤其面对“新药申请表”、“新药优势说明表”,该类产品信息显得捉襟见肘。

(2)药事委员会是准入屏障,二级以上医院准入都应该有严格的流程,三级医院更胜一筹。上海某三甲医院在药事委员会召开前,除一月一次接待外,需要提交新药PPT,包括药品基本信息,同类药品疗效、安全性和经济性对比,产品优势且为A级证据。在此基础上,药事委员会对资料过审品种才给予评估。

(3)名额限制是药事管理的重要策略。准入本来是非多,名额限制导致从之前准入并存到现在二选一的局面。北京某医院药事委员会在评估两个原研药物,属于同品类,疗效、安全性以及经济性相当,药事委员会以“名额有限,二选一,价格低者进入”,未进入者日治疗费用仅高于对方0.2~0.3元/日。可见,在名额总控的背景下,价格低确实是优势。

3、信息准确性不够。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在准入信息情报收集中,销售应该是急先锋,不能依靠KA,或与KA推诿扯皮。准入时机转瞬即逝,提单关键人物,药事委员开会时间,成员以及今年新药评估规则,这些都需要销售团队提前获取。某医院对标产品已经零采,竞品代表竟然一无所知,客户缄口不提,这样的情形已经不在少数。

销售有担当,准入更霸气。国内某头部外企,截止2月,国谈准入产品覆盖公立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民营医院超过150家。面对准入难题,该企业以周为时间单位,进药覆盖率近一周对比下降的大区经理,需周会说明情况,并介绍近期行动计划,这就是销售准入的成功案例。

积极应对环境变化,重塑准入策略

面对环境变化,准入策略也需不断调整。要想解决以上准入难题,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重新赋予准入相关利益人“新”的价值。

从药品上市,从GA、KA、销售、市场整体都将参与药品准入。政府事务负责宏观准入,在政策层面制定策略和行动方案。KA制定全国准入策略和影响准入规则决策人,如果有区域KA,也将专注于策略而不是进药的具体事务。销售负责具体准入,有必要在销售层面设置准入岗位,帮助KA以外医院的准入推进。市场则作为准入链条,负责衔接GA、KA与全国销售信息互通。

2.政策准入前置管理。

政策公布,不可朝令夕改,在顶层设计框架下,逐步推进,负责政策准入人员应该锻炼前置管理能力。根据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了解政策制定趋势,熟悉政策方向,积极影响政策制定决策人。

3、加强准入情报收集。

各家企业鲜有专门准入情报收集的人员,大多为销售或KA,对于准入情报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恐怕需要落在KA 运营策略的肩上,这一部分情报科学、准确分析,对上将影响企业准入战略制定,对下给销售准入指导以及明确方向。

4、销售团队作为准入主体。

从目前现状来看,销售团队重视准入,准入结果就好,反之准入效果大打折扣。药品准入“一言堂”的时代不复存在,如果靠GA、KA来帮助准入,无异于天方夜谭,毕竟再大的KA团队也就几十人,这是由准入规则变化导致。因此,在准入层面销售必为第一责任人,在执行层面推动准入。

准入机会,需要找,非等

2020年几大目录的动态调整,企业想必已经开始前置管理,从医保局医保目录、国家集采目录,卫健委基药目录,重点监控目录,都需要详细梳理,如果今年不调整,也要提前准备。

在医院准入层面有一些机会值得商榷:

1、抓住政策或环境机会

疫情蔓延过程中,有企业抓住疫情机会,通过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借助新冠肺炎治疗机会准入。有企业通过定向赠药形式,加强企业品牌价值,借此达到准入目的。这些举动既能很好体现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同时也能获得较好的经济价值。

2、大医院临时采购,就是正式准入的前奏

大医院严格新药采购流程,已经成为准入必经之路。但是在正式准入之前,可以采取零采进行准入,这就要求销售的客户把控能力。

北京某医院零采一个国谈产品,竟然把同样国谈的大外企甩出几十条巷子,该产品代表早访、晚仿、家访,靠自己的勤奋和敬业获得客户高度认可,地区经理高度关注时时拜访重点客户,大区经理亲自为主任讲解产品优势。缺一环都会前功尽弃,在准入异常艰难的今天,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3、借力第三方集中铺货

在等级医院和药店之外的第三终端一直被忽视,随着医改深入,第三终端已经步入千亿容量时代。第三终端呈现薄利多销的特点,需要企业要及时供货和控制成本,这一点就需要借力商业公司集中铺货,扩大第三终端准入。诚然没有一家商业公司能覆盖全部第三终端,需要企业因地制宜采取精细化商业合作进行铺货准入。

4、院外渠道或将超越第三终端

这一点包括院外药房和线上药房,疫情推动移动终端发展、医保移动支付,移动医疗或将成为未来一大趋势。

国内头部药企已经在互联网营销中获得先机,在某移动医疗平台线上销售突破2000万/月,成为国内名副其实的网红领军企业。

另外,诸多国内企业开始着手运作线上销售团队。疫情中,经济停滞,但是有一组数据很亮眼,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3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销售达18536亿元,实现正增长。

小结

疫情中,都很难。无论是医药销售还是准入,准入被赋予新的意义。解决准入需要从政策入手,从宏观和企业战略层面制定准入策略,在医院层面需要以销售团队为主体,进行销售情报和准入推进,这已经在现实中屡试不爽。未来准入先行,强者胜。

文章声明:

思齐俱乐部是医药人学习分享社区,为医药个人学习赋能。作者观点和案例仅供学习方法使用,不代表商业公司真实情况。

END

戳原文了解更多课程

头已秃,点在看求生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