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企产品经理的10种死法
专栏作者/曹典君
一本正经吐槽的医药行业君,擅长于将产业分析与鸡血狗血一同乱炖成一篇篇杂文。
俗话说的好,猫有九条命。
身为食物链的最高端,猫的铲屎官,人怎么都要比猫多一条命。
那么拥有十条命的产品经理(PM)将会怎么死呢?
本文将从新药PM、原研过期药PM、仿制药/生物类似药PM、中药PM四类产品,来吐槽一下他们常见的死法。
本文纯属YY,如有雷同,实属不幸。
新药PM
1、寻找国内外指南初步了解此产品的临床定位或者同类竞品,发现没有指南,或指南没有收录自己负责的产品,或指南收录了产品但产品处于三线用药甚至更低推荐地位,卒。
2、想要做患者流分析,发现此疾病国内根本没有定义或者是罕见病,专家对此病也不熟悉,或者发现潜在市场很大,但是患者从来都不去医院看病,卒。
3、找公司医学部了解产品优劣点,临床试验的结果,医学部反馈没有和竞争产品做头对头的试验,产品临床优势证据不足,取代现有竞争产品难度较大,卒。
4、好不容易找到医生接触过此类疾病做调研,医生所产品适应症太窄,没有证据比目前在用的药品更好,认为此产品是做慈善;或者医生反映此适应症患者数很多,但是竞争太大,难以突围,卒。
5、要确定开发目标医院和科室,发现IMS采样的医院并没有收录具开发价值/准备启动临床后研究的医院,卒。
6、要举办上市前启动会,领导们一直对主题表示不满意,卒。
7、要举办上市前启动会,领导们一直对产品定位和DA表示不满意,卒。
8、要举办上市前启动会,专家们表示都以为竞争对手们站台,卒。
9、要举办上市前启动会,专家们做的ppt难产了,卒。
10、要举办上市前启动会,品牌提示物的成本一直高于合规预算,卒。
原研过期药PM
1、国外专利没到期,国内专利被挑战成功,国内仿制药加快上市,被知识产权局气死。
2、医院产品统一用通用名处方,商品名用不上了,被卫计委气死。
3、有厂家通过一致性评价,招标采购算同一质量层次,被各省招标平台采购规则害死。
4、产品指南地位被取代,被竞争对手逼死。
5、国外长期观察不良反应被黑框,被自家产品连累死。
6、分级诊疗后需要下放基层但没有进入基药目录,被政务害死。
7、总部决定产品停产或价格太低不供应中国,失业死。
8、总部决定产品销售外包,和其它厂家并线死。
9、国家局飞行检查生产产地,生产产地不过飞检,哭死。
10、进入“4+7”带量采购目录,从此生不如死。
仿制药/生物类似药PM
1、抄袭原研药的说明书,懒死。
2、抄袭原研药的产品定位,懒死。
3、抄袭原研药的DA,懒死。
4、收割原研药的医院,乐极生悲,卒。
5、收割原研药的采购量,乐极生悲,卒。
6、收割原研药的患者,乐极生悲,卒。
7、原料药垄断没竞争对手,乐极生悲,卒。
8、全国最低价逼死竞争对手,乐极生悲,卒。
9、原料药杂质不过关被曝光,卒。
10、医保局认为仿制药无需学术推广,卒。
中药PM
1、编不出和西医语言体系一样的疗效,卒。
2、写不来和西医体系的适应症,卒。
3、做不来中药的有效性临床证据,卒。
4、讲不出组方中的毒性药材存在的必要性,卒。
5、道不明说明书为啥不良反应是尚未知悉,卒。
6、说不清类似适应症的同类中药的差异点,卒。
7、聊不来中药如何提高抵抗力/免疫力,卒。
8、找不到和西药联合处方的理由,卒。
9、议不了上市后让专家参与的临床试验方案,卒。
10、指不出产品不是辅助用药的证据,卒。
产品经理不易,各位医药人,且行且珍惜~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思齐俱乐部”
回复以下关键字
曹典君丨栋哥丨Joe丨刘唐丨chenlia
爱可乐的仓鼠丨六小西丨多吃肉少喝汤
市场丨销售丨准入丨培训丨S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