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杨晋翔教授治疗萎缩性胃炎的用药规律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表现为上腹部饱胀不适、隐痛、泛酸、暖气等,胃镜及病理则表现为胃黏膜红白相间,而以白相为主,黏膜皱襞变平或消失,可见显露的黏膜血管,或可见黏膜呈颗粒或结节状,固有腺体减少。CAG属于现代医学范畴,祖国医学根据其主症多表现为脘腹疼痛、胀满不适、触之无形,将本病归为“胃痛”、“痞满”、“胃痞”、“嘈杂”等范围。西医治疗目前尚缺乏特效药物,虽然可获得短期的疗效,但常缺乏明显的逆转性,存在易反复、副作用多等问题。而中医在临床中运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不仅能很好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缓病情进展,还能有效地阻止甚至逆转部分病理变化。杨晋翔教授是董建华院士的学术传承人,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CAG的中医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近四十载,运用纯中药治疗CAG取得良好疗效,随访病理逆转明盟,并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值得探讨研究,以期实现其临床经验及主要学术思想的有效传承。研究目的:通过采集杨晋翔教授门诊过程中确诊为CAG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胃镜、病理检查报告及首诊处方,运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研究杨晋翔教授辨治CAG的用药配伍规律,从而总结出其治疗本病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实现其经验及主要学术思想的有效传承。研究方法:采集的病例来源于杨晋翔教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及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门诊于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确诊为CAG的患者,共262例。收集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胃镜、病理检查报告及中药首诊处方,随后将数据录入到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6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及IBM SPSS Modeler 18对录入的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同时将使用频率≥1%的35味中药按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药学》的药物分类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中药物的功效以及杨晋翔教授门诊过程中所授其主要用途进行人工分类,并对用药种类进行频数统计。研究结果:1.一般资料:262例CAG患者中,女性为154例,占58.78%;男性为108例,占41.22%。所有患者的年龄均处于29~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75±10.31岁。胃黏膜损伤程度内镜分级中,属于轻度CAG的有63例,中度CAG的有97例,重度CAG的有102例,各分级患者所占比例依次为24.05%、37.02%、38.93%;有Hp感染的有78例,无Hp感染的有184例,所占比例分别为29.77%、70.23%。2.药物四气五味归经分析:四气分析结果得出,温性药及寒性药使用频次较多,依次为2055、1985;五味分析结果得出,苦味、辛味及甘味药物使用频次较多,依次为3286、2672、1777;归经分析结果得出,所用药物中归肝、脾、胃经的频次较高,依次为 2961、2682、2629。3.频数分析:262首方剂中共有205味药物,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对各药物对所有药物进行频次及频率统计,结果显示,药物使用总频次为5196次,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为徐长卿,频次为195次,频率为3.753%,其次为青蒿,使用频次为181次,使用频率为3.483%;前35味药物使用频率均超过1%,且累计使用频率为60.681%。将使用频率≥1%的35味中药作为高频药物,进行标准化分类及频次分析,结果按使用总频次由高到低排列,可分为为理气药、清热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祛风湿药、化湿药、止血药、消食药、平肝息风药、收涩药、驱虫药、温里药、解表药十五类。4.关联规则分析:使用IBM SPSS Modeler 18对处方用药进行基于Aprior算法的关联规则分析,在本次研究中,设置最低支持度为10%,最小置信度为80%,最大前项为10,分别对药物进行二阶、三阶及四阶关联规则分析。关联规则分析所得药对、角药及药组中,排在
前6位的分别是“徐长卿、预知子”,“青蒿、茵陈”,“佛手、香橼”“徐长卿、预知子、青蒿”,“青蒿、茯苓、预知子”,“徐长卿、预知子、茯苓、青蒿”;关联规则分析所得
核心处方为:预知子、茯苓、青蒿、茵陈、徐长卿。
5.聚类分析: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对出现频次≥40次的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分别聚类为5-10类。从聚类树状图及聚类分析结果表可以看出,当药物聚为6类时,各类药物基本稳定,结合专业知识考虑聚为6类比较合理,
结果:(1)徐长卿、刘寄奴、石见穿、藤梨根、半夏;(2)青蒿、茵陈、瓦楞子、旋覆花、赭石、黄连、浙贝母、海螵蛸、吴茱萸、车前子、栀子;(3)预知子、茯苓、延胡索、蒲黄、三七、六月雪、丹参、川楝子;(4)白芍、芦根、桔梗、诃子、莲子、防风;(5)白术、功劳叶、黄芪、仙鹤草、厚朴;(6)大腹皮、香橼、佛手、枳实、豆蔻、郁金、紫苏梗、莱菔子、槟榔、苍术、牛蒡子、鸡内金。
研究结论:杨晋翔教授辨治CAG时用药以温性药及寒性药为多,药味以苦味、辛味及甘味药物为多;药物多归于肝、脾、胃三经;治疗时以重疏肝气、健脾和胃、“平”治中焦及化瘀解毒为主,同时注重辨证与辨症相结合,标本兼治,从而使肝气条达、脾气健运、胃气和降,中州得安,临床疗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