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堤防:不收门票的风车博物馆,名称来历有两个传说你信哪个?

上一篇:把家变成博物馆,自己还亲自讲解:海牙最著名的私人收藏馆

今天要从海牙去小孩堤防和鹿特丹,做攻略时我在荷兰的实时交通网站上计算了一下,使用OV卡的话一个人需要20.17欧元,而南荷兰省有一种游客交通日票只需14.5欧元。这种票包含南荷兰省全境的地铁、电车、公交、水上巴士,不含火车、快速摆渡、夜班车、195和295路巴士,正好适合一天往返海牙、鹿特丹和小孩堤防。我们一早赶到海牙中央车站,在人工售票处买了这种游客交通日票,便乘上通往鹿特丹的地铁。说是地铁,其实在进入鹿特丹城区之前都是在地上跑的,而且与火车站共用站台,非常便捷。

乘地铁E线到鹿特丹的大中转站Beurs(鹿特丹的五条地铁线都经停这里)后转ABC任意一条线到Kralingse Zoom下车,出站后换乘489路公交到Kinderdijk, Molenkade站即可。不过有一点我们忽略了,并不是所有489路都能到Kinderdijk, Molenkade,只有整点后的01分和31分发的车才到,16分和46分发的车只到Alblasserdam, Vogelbuurt,距离小孩堤防还有4站。我们恰好坐了这种,车到终点后掉了个头不走了,司机告诉我们去小孩堤防的话到对面站台等下一班或者316路和190路都到。

经历了这个小波折后,我们顺利抵达小孩堤防。从地图上看,小孩堤防位于一片三角洲地带,北边是莱克河(Lek),西南是北河(Noord),在此交汇成新马斯河(Nieuwe Maas),向西流经鹿特丹后通往大海。

小孩堤防的名称源自一个15世纪的美丽传说:在1421年的圣伊丽莎白大洪灾中,有个木头摇篮在这一带的水中起伏摇摆,原来是只猫在摇篮中前后跑动保持平衡。当摇篮漂到岸边时,人们在摇篮中看到一名熟睡的婴儿安然无恙,摇篮中竟然未进一滴水。于是人们将这里命名为小孩堤防,希望它也能像小孩的摇篮一样保护当地的居民不受水涝之灾。当然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因为修此堤防时曾使用大量童工,故而得名。这两种说法一个温情一个残酷,我宁愿相信前者。

讲了那么多,还是往里走吧,我们是来看风车的。

此处风车最初的作用是将田地里的积水抽出排入运河,现在的风车虽然还能工作,但此项任务已转由两个柴油水泵站完成。后来风车也用于磨坊和锯木头造船等等。这个三角洲里的运河整体是东西走向的,但西头的这一段近乎南北走向。因地势略有不同,运河西南边被称为低沙洲、东北边则为高沙洲。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两岸的风车也不相同。低沙洲风车多为石制圆形建筑,普遍建于1738年前后。从入口处往里走西南侧的第二架风车如今已被开辟成低沙洲风车博物馆,介绍18世纪住在风车中的当地村民的生活。

东北岸的高沙洲风车多为木制八角形建筑,建于1740年左右。

我们顺着运河中间的一条步道走走停停,不住地选景拍照。

老婆也来劲儿了,开始疯狂地又蹦又跳,创意各种造型。

给她拍过一组之后,我独自跳到岸边高高的芦苇和盛开的花丛中,为远处的风车留影。

走到低沙洲第五架风车东边,有座白色的木桥。

过桥后,靠近这架风车,是我认为比较理想的角度。

继续向东南方向走,有架外形与众不同的风车。

这种叫圩田风车,在侧面可以看到一个大大的水轮。它可以将水卷起一米多高,排水效率不错。这好像也是我们一路走来看到的唯一一架正在运转的风车,四片大扇叶在我们侧方头顶呼呼地旋转,很有气势。如今这架风车内被开辟成圩田风车博物馆,讲解内部的机械构造。

前面提到的两个风车博物馆都是凭票入内的,8欧元一张通票。尽管使用荷兰通可以打八折,我俩还是没有选择入内参观,因为外面的美景都看不够,哪有心思到那里面去挤啊。

到这再向东南走就没有沙路了,不过我们没有停下脚步。如果有人还在犹豫租不租自行车,我的建议是不租,此处便是最好的例子,因为骑车闯入这片草地肯定是不合适的。

游船到这里也掉头了。

不知是不是这边人少的缘故,河里的小鸭子明显多了。眼瞅着这两大家子从岸上下来,合并到一起,两对父母前后保护,在河中畅游。

岸边的花也不一样,除黄花外还多了一种白花。

一路上都没有人,尽情地摆pose吧。

走到几棵大树的地方就基本到头了,仔细端详,东北岸高沙洲风车上果然写着1740的字样。

向回走的路上,重点看看对岸的风光。

最后不得不感慨一下,如此美丽的景区即便是在荷兰这种重商的欧洲国家也是不收取任何门票的。事实上,欧洲的自然景观极少遇到收取门票的,因为那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比如我们去过的湖区和巨人之路。相比之下,我们国内的名山大川哪有不收钱的?甚至很多古镇都围起来要钱,而且都是尚有人居住的镇子,想一想简直不可思议。对此,您怎么看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