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十二月割帖》

王献之《十二月割帖》 选自上海图书馆藏《宝晋斋法帖-卷一》宋拓本。

释文:十二月割至不?中秋,不复不得相,未复还,恸理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 《十二月帖》

《十二月割帖》,王献之草书作品,墨迹曾为米芾收藏,后摹勒上石,南宋人收入《宝晋斋法帖》。墨迹早已失传,现仅有拓本传世,存5行32字。

据米芾《书史》记载,王献之《十二月割帖》墨迹曾为米芾收藏,为黄麻纸本,是米芾以书画宝玩向苏激换来的。

拓本的《十二月割帖》的文辞与米芾《书史》所记一致,曰:“十二月割至不?中秋,不复不得相,未复还,恸理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凡三十二字。虽然从文意上说未全,但是将此本与《中秋帖》相较,不难发现,《中秋帖》帖文全从《十二月帖》临出,只是略去《十二月帖》第一句“十二月割至不”六字,其后又分别缺漏“未复”、“恸理”四字,凡十字“反”因草书形近“为”,有时还被误临成“为”字。如此可以断定,米芾所藏《十二月割帖》墨迹本,乃《中秋帖》的底本。

那么《十二月帖》为什么文字也不通呢?据明代董其昌考证,《十二月帖》与宋太宗淳化年间的《淳化阁帖》中王献之的《庆至帖》原为一帖,后被割裂。《中秋帖》和《十二月割帖》因句子被割,无法标点,无法释读,语句不连贯,不知所云。

《十二月割帖》后摹勒上石,南宋人收入曹之格摹勒的《宝晋斋法帖》。墨迹早已失传,因此现仅有拓本传世。

《十二月帖》是王献之行草书中独创风格的典型作品。此帖开笔的“十二月”三字作行楷书,第四字便转为行草书,笔势连属。第二行共七字,前六字一笔贯通而下,优游疏爽。其后连多断少,形势宏逸。现在所能见到的《十二月帖》是刻本,笔画映带的细微变化,墨色枯燥的质感,已损失良多。如果是毫发毕见的墨迹本,草纵之致,宏逸之势当更显神骏。最得王献之笔法、笔意并发扬光大,卓然成为大家的米芾认为《十二月帖》“运笔如火筋画灰,连属无端,末如不经意,所谓一笔书。天下子敬第一帖也”。

唐张怀瓘称王献之能一笔书,即“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应当说,此帖已肇其端,但还不甚明显,至唐张旭、怀素才真正写出一笔的草书。而张怀瓘评王献之书法,“非草非行,流便於草,开张於行,草又处其中间”,“挺然秀出,务於简易”。因而创造出一种优游骏神的新体,改变了古质的体貌,取得了与王羲之书法并驾齐驱的地位,这一看法是能够从《十二月帖》中体现出来的,无疑也是正确的。传为王献之所书的《中秋帖》,即为米芾从《十二月贴》上节临的数语,已为世上基本公认。两帖相较,则能看出王献之书法的超逸流便,米芾书法的纵逸豪放,这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

此帖书法,第一行由行楷书起,渐为行草,第二行以下则字多联属,所谓一笔书,正是此类。米芾乃仿古高手,曾以集古字自称,临摹此帖,极有可能。且此帖曾被米芾收藏,米芾临习,理所当然。更重要的是,《中秋帖》翻折之笔,以及笔画末端为承接下笔而出现的圆弧,甚有米芾的手性。《中秋帖》原帖不可见,而宝晋斋法帖中所刻,当不致太失真。两帖比照,不难看出,《十二月帖》更质直一些,也就是古意更浓厚一些。笔画间的张力,总是给人以非常饱满的感觉,而线条强如屈铁,正与《洛神赋十三行》、《鸭头丸帖》等相似。不排除刻帖时由于失真,而使线条更加圆劲的现象,但结构上的张力,是不会太失真的。史传王献之用笔外拓。“外拓”一语,到现在还是有人指点到今疑,好像没有一个正确的解释。一般理解,好像与王羲之的内擫相比,羲之的线条凝重内敛,而献之的线条显得骨肉匀停些。恐怕也是误解。从此帖刻本来看,献之的线条,又何尝肥厚?只是结字的虚灵、行气的贯注,显得更加洒脱不羁些罢了。孙晓云先生《书法有法》中,释内擫外拓为使转之法,方向有所不同,可能是深思熟虑而切近原意的说法。王献之的技法特点,用笔使转,或似乃父,而结字虚和,是独得之趣,行间一发不收,踏歌行云,则为前无古人。由此孕育后世的狂草,如旭、素、王铎,也算是教化之主了。

附:

晋 王献之《中秋帖》卷(传)纸本草书,27×11.9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中秋不復不得相還爲即甚省如何然勝人何慶等大軍。”

《中秋帖》是著名的古代书法作品,曾被清高宗弘历(乾隆皇帝)誉为“三希”之一,意即希世珍宝。行书3行,共22字,无署款。

 《中秋帖》是《宝晋斋法帖》、《十二月割帖》的不完全临本,原帖在“中秋”之前还有“十二月割至不”六字。帖用竹料纸书写,这种纸东晋时尚制造不出,约到北宋时方出现。从行笔中可知,所用毛笔是柔软的无心笔,而晋朝使用的是有心硬笔,吸水性较差,笔的提、按、转折往往不能灵活自如,常出贼毫,如此帖那种丰润圆熟、线条连贯、行气贯通、潇洒飘逸的效果是写不出来的。清吴升《大观录》云:“此迹书法古厚,黑采气韵鲜润,但大似肥婢,虽非钩填,恐是宋人临仿。”据当代书画鉴定家研究,大多认为是宋米芾所临,故同样宝贵。

  卷前引首清高宗弘历行书题“至寶”两字。前隔水乾隆御题一段。帖正文右上乾隆御题签“晉王獻之中秋帖”一行。

  卷后有明董其昌、项元汴,清乾隆题跋,其中附乾隆帝、丁观鹏绘画各一段。

  卷前后及隔水钤有宋北京“宣和”内府、南宋内府,明项元汴、吴廷,清内府等鑑藏印。

  此帖曾经宋代宣和、绍兴内府,明项元汴,清内府收藏。民国时溥仪将其携出宫外,流散民间。建国前和王珣《伯远帖》一起被典当于香港一家外国银行。1951年底,典当期将满时,国外有人意图购获,周恩来总理闻讯,当即指示有关部门购回,入藏故宫博物院。

   宋内府《宣和书谱》、明张丑《清河书画舫》、《清河见闻表》、《清河秘箧表》、汪砢玉《珊瑚网书跋》,清顾復《平生壮观》、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吴升《大观录》、内府《石渠宝笈·初篇》等书著录。

(0)

相关推荐

  • 书法史上最著名的12件传世书法墨迹

    中国法帖珍赏 书法史上最著名的12件传世书法墨迹 王羲之<兰亭序>.智永<真草千字文> <灵飞经>.颜真卿<祭侄文稿> 颜真卿<自书告身帖> ...

  • 怀素《论书帖》另一版本被发现 书法豪迈多姿|论书帖

    在中国历史上,怀素是唐代杰出的书法家.他擅长大草与小草,以草书名世,与张旭齐名,被尊称"草圣".怀素的传世作品有<自叙帖>.<小草千字文>纸本.<苦笋 ...

  • 王献之《敬祖帖》

    王献之《敬祖帖》

  • 王献之《吴兴帖/书法全集》1.0版 | 已收录2篇

    王献之<吴兴帖>行草书. 提示:点击蓝色文字可浏览查阅 ┣ 字体.字库 --------- 王献之<吴兴帖>一版 王献之<吴兴帖>二版 ┣ 书法展(及赏析)--- ...

  • 王献之《月终帖》字库1.0版

    王献之<月终帖>,拓本.31字,4行.行书.入刻<淳化阁帖>. [始] [1]献之言:月终,伏惟哀伤不可任.不审尊体诸患复何如?悚息谨言.疏不备.献之言. [终] 书法字帖·企 ...

  • 王献之《余杭帖/书法全集》1.0版 | 已收录1篇

    <书法全集> <余杭帖书法全集>1.0版新增王献之等历代书法家1篇高清图文:6篇书法展:3篇书法课堂等内容. 我们力争做到史上最全,如有遗漏与错误恳请帖友补充与指正! 王献之& ...

  • 王献之《吴兴帖》一版/字库1.0版

    王献之<吴兴帖>行草书. [始] [1]吾十一日发吴兴,违远兄.姊,感恋无喻.庆等别,不可言.比奉告,故多患姊,经感极顿,忧驰益深.适咨议十六日 [2]告,风疾故尔.反侧!余可行未?东动静 ...

  • 王献之《吴兴帖》二版/字库1.0版

    王献之<吴兴帖>行草书. [始] [1]吾十一日发吴兴,违远兄.姊,感恋无喻.庆等别,不可言.比奉告,故多患姊,经感极顿,忧驰益深.适咨议十六日 [2]告,风疾故尔.反侧!余可行未?东动静 ...

  • 王献之《余杭帖》字库1.0版

    王献之<余杭帖>拓本,6行,51字,行书,入刻<淳化阁帖>. [始] [1]献之白:思恋,触事弥至.献之既欲过余杭,州将若比还京,必视之.来月十左右,便当发.奉见无复日,比告何 ...

  • 宋朝最美的小楷,姜夔《跋王献之保母帖》

    先看局部放大: 再看全卷: 姜夔<跋王献之保母帖> 小楷,纸本,全文计101行,藏故宫博物院 姜夔"崇晋贬唐",反对俗书,和提倡文人意趣的苏东坡.黄庭坚.米芾等相一致. ...

  • 美翻了:最新版王献之《江州帖》单幅字帖

    [整幅图片在文章结尾处] 东晋王献之的草书九帖,千百年来,让多少人痴迷!从皇家贵族,到平民百姓,虽只有拓本在手,也都奉为神书来临习.王献之只有42岁的生命,创造的书法高度,后人谁能企及呢! 小编感喟之 ...

  • 王献之《集会帖》二版/字库1.0版

    王献之书<集会帖>,拓本.又称<诸舍帖>.<深哽帖>.4行,26字.入刻<淳化阁帖>. [始] [1]诸舍不能集会,深哽塞!仰料静婢自常不和,知从事甚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