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展飞——《旁观者未必清》
中国有句老话叫“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说的是很多事情,作为当局者,往往“不识庐山真面目”,为什么呢,“只缘身在此山中”。作为旁观者,有时确实比较容易看清一些事情。正如打麻将,如果有人同时看了四家的牌,自然就知道各家要胡什么牌,也就“清”了。
历史上,这种旁观者清的故事也有不少,三国时的徐庶,挺足智多谋的一个人,没想到却被曹操伪造的他老娘的一封信给骗了过去。书上写道,徐庶接信以后,方寸大乱,立马拜别刘备动身去曹营。然而水镜先生却旁观者清,认为徐庶如果去了,其母性格刚烈,必死,后来果然如此。
这种事例,历史上有很多,但是这个旁观者清,只能在一定条件下成立,在更多的时候,我认为旁观者未必清。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各种体育运动,像中国足球,这种被中国亿万球迷唾骂为扶不起的阿斗的运动,每次球赛,球迷们都在旁边各种点评、各种怒骂,大声指挥:“传球啊,传球!”“射门啊!”……仿佛只要听了他的,国足这局就能赢了似的。其实让他下去踢,他连国足那帮臭脚也赶不上。
足球这个我不太懂,说说羽毛球,同足球一样,在球场外看别人打羽毛球比赛,作为一个旁观者,永远会感觉球场上的球友,打的很一般,也就那样,比我好那么一点点,这已经是对业余高手最好的评价了,更多的球场球友,在旁观者眼中,都是菜鸟,步伐不到位,力量不足,速度不快,战术不行,配合不默契,跟自己相差很远!
如果依然是“你行你上”,恐怕下局你来上场试试,一局被对手打的连十分都上不去。
因为你不上场,你永远不知道球场内的情况,当你踏上球场那一刻,你再去观察对手,观察球路,思考球路,思考站位,包括球网的高度,球网的长度,球场的界内界外,发球线等,你就会发现,场上跟你在球场外是完全完全不一样的。
有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给一些参加实验的人呈现一张图片的一部分,让被测试者描述这张图片的内容。这部分图片上有一名穿着运动服的男子在路上跑步,于是,被试者说这是一个人在锻炼身体;这时,心理学家呈现了图片的另一部分,只见那名男子前面还有一名女子一脸惊恐地跑,被测试者们立刻断定这是一个流氓在追一个姑娘;最后,心理学家给被测试者看了图片的全部,被试者才发现图片上这两人身后还有一只老虎在追,这才是这两人要跑的原因。
由此可见,旁观者面对一件事的时候,只通过一个片段而后根据自己的经验作出主观判断,是难免有失偏颇的。
《十五贯》中,糊涂县令断案时说:“看她艳若桃李,岂能无人勾引?年正青春,怎会冷若冰霜?她与奸夫情投意合,自然要生比翼双飞之意,父亲阻挡,因此杀其父而盗其财。此乃人之常情也!”这种武断的判词,只能让人觉得荒唐,焉能说是旁观者清?
这又让我想起了那句经典的“你没撞你为什么要扶?”,好家伙,一句话让中国的道德水平倒退了三十年。这又算哪门子旁观者清?
不明就里的旁观者,实际上是难以理解当局者有怎样的心志和信念的。正如前几天我写的文章里提到的,在不知道别人经历了什么的时候,就去劝别人原谅和放下,实在是在慷别人之慨。你没有经历别人的苦难,有什么资格替别人原谅?
前些日子网上曝出一个留美博士,十几年不与家人联系的事情,于是各路键盘侠纷纷上线,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指责这位博士。直到后续报道出来,才知道这位博士受到了这个家庭怎样的盘剥,才不得不远走他乡。我感觉到,很多时候,作为旁观者,我们有一种天生的傲慢,而一旦产生了傲慢的心,我们就失去了同理心,看不到当局者的真实情况,我们武断的下了结论,也就失去了好奇心,不再去了解情况。傲慢的旁观者并不清,他只是在讲述自己的故事。如果只讲述自己的故事还好,因为傲慢,他会觉得他的故事就是所有人的故事。
“换位思考”是一种提法,事实上,有些位是无法置换的。如此一来,旁观者不明当局者的心志,不解当局者的奋斗史,更没有当局者的热心肠,是不可能“清”到哪里去的。
写到最后,想起了屈原,那年的屈原,怀着满腔悲愤,来到咆哮的汨罗江边,遇见了渔父——那个最具代表性的旁观者诘问道:“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渔父之问深深刺痛了屈原,他怎么会懂得一位爱国诗人体内流淌的热血?他只知道渔舟唱晚的美妙,却不清楚忠而被谤的苦痛。“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的理想抱负不得施展,忧心如焚,无日可了,只能在绝望中愤怒地呐喊着投汨罗江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