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如唱歌,似说话,需要拥有节奏感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
同样一件事情,同样一段文字,有的人说出来很有趣,人们也非常乐于听,而有的人说出来干巴巴的,和白开水一样,人们丝毫没有听下去的欲望。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问题出在说话的节奏上。
01 写作需要节奏感
我们都知道,唱歌要有节奏感才能好听,其实说话也同样需要节奏感。
会说话的人,说起话来从来不会用同一个声调,也不会用同一个速度。语速该快的时候快,该慢的时候慢,声音该高的时候高,该低的时候低,内容该详细的时候详细,该省略的时候就省略。
这样一来,有了高低起伏,起承转合,听起来就会更加动听,人们也乐于接受。
唱歌如此,说话如此,写作也同样需要掌握节奏。
写作不是简章的文字铺陈,材料堆积,也不仅仅是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去码字,更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变成大段大段的文字直接推送给读者。如果这样做,是丝毫没有什么用处的。
写作非常讲究文章的节奏感。这种节奏感包括快慢有别,详略得当,高低起伏。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人喜欢看,乐于读。
02 快慢有别
“文似看山不喜平”,好的文章一定是有起伏的,这种起伏不仅体现在情节上,也体现在节奏上。我们在读文章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篇文章看起来没有什么毛病,但读起来总让人感觉缺少些什么,平淡无奇,提不起劲。
这是因为作者在写文章时,采用了平铺直叙的写法,平均分配笔墨,用词也比较平淡,尽管好像什么东西都说到了,但就是打动不了人心。以前我就经常犯这样的毛病。
事实上,不管是讲述故事,发表议论,还是抒发感情,都存在如何推进内容,如何把握推进速度的问题。
一篇文章如果推进速度比较快,就会让文章显得比较紧凑,读起来让人感觉有种紧张的气氛。而如果推进速度比较慢,慢条斯理,文章就会变得舒缓,没有紧张感。
在写作时,作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内容的推进速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吸引人。
比如,我们要进行一些环境的描写,场景的营造,气氛的烘托,就可以采用比较舒缓的语气去写,让人有种神清气爽、渐入佳境的感觉。
如果我们正在讲一个惊悚的故事,就可以加快推进的速度,让人感觉到紧张,读起来毛骨悚然,顿生恐惧之感。
人不可能总是亢奋,也不可能总是沉闷,一张一弛才是正常的状态。所以,写文章不能总是保持一种状态,或平铺直叙,或紧张到底,而应该有所变化。
通过内容推进速度的改变,有的地方说快点,有的地方说慢点,产生节奏的变化,让人就像在坐过山车,忽上忽下,沉浸其中,不能自拔,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形成情感的共鸣。
03 详略得当
写文章用墨不能太过平均,而应根据内容有所变化,有的地方多说,有的地方一笔带过,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文章有时需要一些慢镜头,让细节得到充分地呈现。通过细节的描述,还原一些场景,描写一些人物内心的变化,从而使想要表达的内容得到充分地延展。
这样的文字张力很强,直指人心,直击人的痛点和泪点,特别容易打动人,使人产生共鸣。
文章内容是详写还是略写,主要取决于文章表达的需要。有时候,一些看起来非常啰唆,平淡无奇的文字,放在恰当的地方,却反而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让人产生不一样的感觉。
有时作者正是利用这种繁琐、啰唆等手段,来营造一种特定的文章节奏,这也是一种妙用。但对于初学者和小白来说,还是要慎用这一招,毕竟我们的文字功底还不够。
一般来说,对于那些与写作主题有关的,想重点呈现的,想特意表达的,就可以详写。而对于那些与主题无关的,不是很关键的,或者不想重点强调的,就可以略写。
通过详略得当,才能让人感觉到文章节奏的变化,才能吸引人,才能使文章更具魅力。
04 高低起伏
我们看文章,看电视剧,看电影,都喜欢那种一波三折的感觉。所以,编剧和作者们就会给我们故意制造一些起伏和波折。
比如,男女主角走散了,都在大街上互相寻找对方,明明都已经快看到了,但总会在某个瞬间完美错过。两个人本来都快举行婚礼了,但总会因为一些小事而无奈分手,让人唏嘘不止。
看到这些桥段,观众和读者总会为之愤怒、感慨,为什么总是这样。
其实这只是作者故意设置的圈套,目的就是为了吸引你继续看下去。正因为如此,才使作品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文章推进的快慢、内容的详略,只是对文章表层节奏的改变,真正的文章节奏是通过内容的起伏来实现的。
实现内容起伏有很多种方法,有人喜欢欲扬先抑,有人喜欢层层递进,有人喜欢突然转折,有人更喜欢瞬间爆发,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能产生内容高低起伏的变化,营造出与众不同的节奏感,就可以增加文章的吸引力,让人们在起起伏伏中得到情感的释放,感情的宣泄,感观的满足。
节奏是为内容服务的,该快的时候一定要加快,该慢的时候一定要放慢;要做到快慢有别,详略得当,高低起伏;要学会在文章中按照需求设置自己的节奏,使文章更具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