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慢聊小城故事魂

原创|慢聊小城故事魂

文/欢爸

时间/2018-08-24 02:18

【引言】喜怒哀乐寻常事,慢聊小城故事魂。

【广而告之⑴】郭氏龙虾馆,地址: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黎苑路25-29号,电话:0561-5239555/5239666,联系人:郭茂良‭13905615007‬。

【广而告之⑵】胡桃里音乐酒馆(普陀店),地址:上海市普陀区118广场伯士路57号(农工商超市入口处),联系人:聂元彪15856188882/胡亚伟18816580187。

【正文】原创|慢聊小城故事魂

不提马尔不推文,

东篱渔庐记忆存。

喜怒哀乐寻常事,

慢聊小城故事魂。

人生在世不如意常有,不被三灾九难磨炼过,谁敢称曾来人世上走一遭。马老师在《东篱风物》里说:灾难的最大的力量,并不在于它施加的灾害的大小,而在它对人心的摧毁程度。很多时候,垮的不是家园,而是我们的心理承受力和抵挡的心理防线。

小城地处皖北平原的丘陵地带,倚坡而建城,自带地利,对于防范水灾确实没啥经验,东篱书院位于二泉山坡地,渔庐、南山村也都不是低洼地带,均遭灭顶,始料未及、始料未及。

天灾归天灾,人还是乐观的,记不得《马尔》的哪一篇里有张照片是画家张此潜在南山牌楼处趟着齐腰深的洪水里拍的,光着肚皮回身搭话,手里还夹着一根烟,满脸孩童戏水的开心状。

等到《挺住啊,我的东篱》,心情却沉重起来,毕竟物损严重,欲哭无泪的感觉。于是在文末跟帖道:

一水漫东篱,

庭院已没膝。

七夕飞横祸,

四下漂狼藉。

文学不死地,

文青泪眼滴。

受损岂财物,

多年聚心力。

老沈莫痛惜,

万难众友移。

打扮重梳妆,

山庄仍美丽。

阁楼悬空里,

宝贝藏高梯。

洪浪任滔天,

无非送塘泥。

文学不死、文青还在,小灾而已,大男人哭个啥子,顶多就是骚文墨客感慨一下罢了,好大的事儿!重筑东篱,指日可待。

网友秋意也跟帖道:文化是极其脆弱的,史上可随时泯灭于天灾、瘟疫、战乱、饥荒…田园损失惨重,书画、家具浸泡受损,着实令人心痛。文化又是极其坚韧的,祸兮福所倚,愈是屡经磨难,愈是抖擞重来,男人嘛,趟趟水而已,有什么要哭的,既然慰藉心灵那么久,这点苦难算什么?

莫畏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

《大雨倾城》跟帖里,冲哥提到过“大自然没有坏天气”,远在澳洲的郑蔚一早就跟帖“对乐观的人而言,一个温比亚台风算老几?”...

小城的人性格开朗,无论大人、孩子都有着淳厚、阳光的性格和与生俱来的幽默感,举手投足之间就能让你领略到小城人的实在、积极和达观。

尽管马老师还沉浸在文青的慨叹之中,老沈却已经开始打扫庭院、重筑东篱了。引用主席的一句诗“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东篱是小城人的乐土,不仅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有形的东篱经历的荣枯兴衰,都会在小城人的心里为无形的东篱加重情感的砝码,只增不减...

诚如马老师所言,东篱已经成为小城的文化符号。其实“大一中”有何尝不是小城的文化符号呢?大前天在胡桃里(普陀店)跟来沪采访的母校潘主任提起过,校庆就是由历届的师生用故事串起来的故事汇,希望除了老马校长之外,多几个讲故事的人,大家一起来讲一中的故事、讲小城的故事…

地铁里翻看推文、回味马老师《东篱风物》里所说的“风物”,脑海里闪过的是佛家常用的一个词而---“开光”,物件被人抚摸过、鉴赏过、使用过就有了故事,物件便不再是原来的物件,成了承载故事的道具,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在春夏秋冬的流转中有了情感和生命,故事也因此流传开去,成为茶余饭后的美谈,离开的有了牵挂,归来的有了慰藉,一切变得柔软、圆润和丰富起来,此物已非彼物矣…

“风”“开光”了“物”就如老师启蒙、点化了学生,赋予了“魂”的物和人,随星移斗转、岁月芳华,情意绵绵、思念悠远,那便是梦里的故土、理想的家园...

切切游子意,浓浓故乡情。依旧是被冲哥怼出来的那首歌《致我所不能忘怀的小城》和歌里的歌词:身虽离、心仍在,小城我无法忘怀。

作者相关文章:

原创|切切游子意,浓浓故乡情

原创|校友录(11)《校庆》/《胡桃里之夜⑶》

原创|校友录(12)《寸草心之郭氏龙虾馆》

原创|写意龙城

原创|龙城宿将、皖北名家

原创|丹青之兴比雅颂--读张长征国画作品(《兴比雅颂》序)

资源持续更新中......

【欢言趣语期待您的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