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车有房的三口之家出车祸,仍在网上众筹索要400万,这事怎么看?

每一个睿智的灵魂

作者:毒哥&玉成

来源:毒鸡汤(ID:Du-JiTang)1

最近,网上一个关于众筹的事件,引发了很大的争议。

8月8日中午,在广东顺德,一辆汽车在路上正常行驶,车内一共有6名乘客,分别来自两个家庭,这天他们本是打算一起出游,车子则是向其他人借回来的。

然而,车子走着走着,突然燃起了熊熊大火,火势之迅猛,事态之突然,令车内的乘客根本来不及撤离。等到群众和警方赶到帮忙时,车内6个人,除了一名小孩被母亲护着,仅被烧伤了四肢皮肤之外,其余5人全身均被重度烧伤,情况危殆。

他们被紧急送院救治,事情也被当地媒体报道了出来。

当晚,一条名为《顺德一家三口不幸意外重度烧伤生命垂危,恳求您救救我孙女一家》的众筹消息,刷爆了顺德人的朋友圈。

众筹的发起人,是车内其中一名乘客梁某的父亲,救治对象则是他的儿子、儿媳和孙女。

由于事情当时已经有了一定的流传度,加上梁某父亲在众筹信息中,发出了一家人在医院惨烈不已的伤情照片,得到了很多网友的支持和转发。

短短几个小时,400万的众筹目标就已经完成了,根据平台数据显示,一共有16多万人参与了众筹,大众的爱心不可谓不令人动容。

同车的另一家人也发起了目标为200万元的众筹,同样得到很多人的支持。

但与此同时,社交平台上出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

有了解伤者家境的人在朋友圈表示,这家人生活富裕,住豪宅,读名校,开工厂,这样都要众筹,简直匪夷所思。

这一下子就有点尴尬了,毕竟如果这个说法属实,很多捐款的人都远没他们有钱。自己还要吃泡面,接受捐赠的人却有房有车,怎么看都说不过去。

对此,有记者采访了伤者家属,家属表示,这次的众筹“问心无愧”,据称伤者一家的确有自建房和作坊,但生活只是小康,远没到富裕的程度。

这次一家三口烧伤,所需治疗和后续护理费用非常昂贵,保守估计要600万。况且现在一家人生命垂危,就算要卖车卖房,都找不到本人来处理,所以家人才会想到众筹救急。

伤者哥哥也承诺,自己已经做好了卖房救弟弟的准备,众筹所得的所有善款,也会打到医院的对公账户,自己并无私心。

相比于外面互联网世界的质疑,已经捐钱的网友则显得比较宽容,在众筹评论区和同城群组之中,大部分人都表示,在这种危难时刻,不应该计较对方有钱没钱,自己能帮则帮。

这也是这件事的定性要更复杂一点的原因,众筹乱象我们见过不少了,但相比那些明明有钱但不出,还要卖惨众筹的人来说,这家人多了几分苦衷,不能说他们有房有车,就一定不能众筹。

在我看来,他们之所以被诟病,不是因为不够穷,而是进度太快了,跳过了很多应有的步骤。

一般人众筹,都是起码已经动用了亲戚朋友的力量,最后没办法才众筹的,但他们是发生意外后几个小时,就发起了众筹,连部分证明材料,都是众筹目标已经达成之后才补的。

所以最后就造成了一些信息模糊的现象,也是引起网友们不满的主要原因。

在昨天的文章里,我们已经讨论过,现在的网友不要求你完美,但绝对不能接受被骗。

如果当初一开始,这家人就将所有情况清晰地如实相告,网友们不见得就不捐钱,毕竟救急不救穷;但捐了之后,才被告知有猫腻,就难怪网友们会质疑了。

当然,我不觉得这是那家人的锅,毕竟伤者的哥哥也好,父亲也好,年纪都不小了,绝不会有这么敏锐的互联网思维,一来就发起众筹。

这大概率是众筹平台的工作人员亲自上门,指导他们做出来的。

所以,与其讨论这家人的行为合不合适,还不如思考一下,众筹乱象究竟都是怎样产生的,毕竟是涉及真金白银的领域,现阶段众筹的规则、监管,真的到位了吗?

2

众筹算是互联网时代的新产业,从募捐到捐款,再到善款的运筹和监督,都在互联网上完成,所以理论上,为了防止有人用小作文和虚报的材料骗钱跑路,众筹的监管应该比实体募捐更加严格才对。

但实际上,现在的众筹平台监管水平怎么样呢?

有一说一,不但监管无限接近于零,甚至很多时候故意引人入局,和赌场里收场地费的没什么区别。

为什么这样说?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众筹平台的盈利方式。

众筹看似是发动大家的爱心去做善事,但目前为止,所有众筹平台走的都不是公益机构的路线,而是互联网公司的路线。

众筹平台的收入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善款交割产生的手续费,即俗称的抽成。抽成的比例,每个平台都不太一样,但总体来说比例不高,在0-2%左右。

二是巨大的流量产生的价值,虽然明面上众筹平台不收什么钱,但每一次筹款、转发带来的潜在流量都是难以估计的,大家就思考一下,你每天会见到多少个众筹链接?

有了流量,就有越来越多潜在客户,在资本眼中的价值也就越高,越能融更多的资金。今年5月,水滴筹在美国纽交所上市,融资额为4亿美元。

三是卖保险的收益,很多小伙伴可能不知道,很多众筹平台,比如轻松筹、水滴筹等,本质是保险经纪公司。众筹本身可能不赚钱,但随之带来的曝光量以及保险费,体量是非常巨大的。

因此,大家可以看到,众筹只是平台的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众筹,得到流量和收益。所以对于众筹平台来说,来参与众筹的人越多越好,患者的情况写得越惨烈、越能吸引大众的目光和同情心,那就越好。

至于情况属实与否、合乎道德和常理与否,那是次要的了。

所以,每一个做得足够大的众筹平台,背后都有着堪比美团扫楼的地推团队,以及极度宽松的募捐门槛。

去年,两个著名众筹平台的地推员工,为了争夺客户(即伤患者),在医院大打出手,导致其中一名员工被打成脑震荡,不知道后续有没有给自己发起个众筹。

地推如此,平台规则本身呢?

同样是宽松得连你都不信。

只需要一些完全可以瞎编的基本信息、佐证照片,就能发起一次众筹,只有医疗证明是相对难造假一点的,但也只是相对而已,PS和某宝都能解决。

而且,在医护圈里,现在也有了一个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因为平台工作人员,会经常过来请求医生帮开证明。

医生只需要提供签名,患者只需要提供基本信息,剩下的,从催人泪下的小作文的编写,到募捐的数额和流程,都有专人提供一条龙服务。

网上的信息本就容易造假,隐瞒重要信息更是很多人的常规操作,最后结果就是,很多人生病众筹之后,治病不仅不用花钱,反而赚钱了。

有人众筹之后,在朋友圈发文“感谢众筹让我保住了车和房”,还在群里吆喝宣传自己的新餐厅。

有人身为公众人物,在北京有两套房,却也要众筹,没别的原因,反正不亏。

所以,众筹平台发展了这么些年,从次次都催人泪下,到大众都已经看麻木了,走的都还是博同情、求转发、卖广告的那一套,连基本的规则,都还没有定下来,就有点离谱。

什么是众筹应该有的规则?

就是大部分人都认同的、符合公序良俗的标准,比如说,怎样的家庭才能发起众筹?救急也好,救穷也好,“急”和“穷”的标准大概是怎样的?

或者说,怎样才能保证患者提供的材料和故事没有造假?怎样监督?万一发现造假了,平台又将承担什么责任?

不讲这些问题厘清的话,无论现在众筹平台看上去多风风火火,也终究会有被厌倦的一天,到时,大众的同情心就没那么好骗了。3

怎样的家庭才能发起众筹?

不是说有房有车就一定不可以,但起码,众筹是一个家庭迫不得已的选择,而不是迫不及待的选择。

比如说,伤者的家属已经采取过其他筹款方式了,动用存款也好,向亲戚朋友借也好,要是刚需房不能卖,卖一辆车子救人总不过分吧?这些方式起码都试过了,但还是不够,那才应该发起众筹。

有时我也很纳闷,人都有基本的廉耻之心,不到山穷水尽的时候,谁愿意低声下气求人呢?

但同样的情况到了众筹平台上,就变成了大家一出事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拍照、写作文、卖惨众筹,就很迷惑。

如果真的有特殊情况,比如像上文的烧伤家庭那样,全家都出了事,且费用高、事态急,或者家里的财产有不能变卖的苦衷,那也应该在众筹页面上交代清楚。

顺便也可以将基本的家庭情况,包括有没有向亲戚借钱之类的,也简单介绍一下,那大众起码有个大概印象,再决定应不应该捐、捐多少,而不是一味只知道“我很惨,求打钱”。

此外,众筹涉及到真金白银,而且动辄几十万、几百万,众筹平台是绝对应该担起监管职责的。

比如,如果患者说谎怎么办?

群众肯给一个陌生人捐款的前提,就是觉得这人值得帮,但如果连这个前提都是假的,那就和诈骗无异了,必须记入征信,冻结或强制退还善款,必要时还要追究法律责任。

而平台作为担保方,也要承担监管不严的责任,且要接受复盘审查,当初是怎样通过其众筹审核、有没有刻意诱导等情况,也要向大众交代清楚。

所以,想要规范众筹领域,像现在那样,任由资本野蛮生长,绝对不行,必须要接受更高规则的监管。

比如国家发布专门针对众筹的法律、众筹平台接入征信、用行政力量打击众筹平台监守自盗等等。

无数事实已经证明,单靠资本,是不可能建立良性规则的,所以,法律和行政监管,是众筹平台规范化的唯一出路。

我只希望,在将来,众筹不会成为骗子的代名词,大众的同情心,也不再被无耻之人和失德的平台,一次次那样消费下去了。

作者:毒哥&玉成

来源:毒鸡汤(ID:Du-JiTang)

别怪我毒舌,生活比我的话更刻薄。负能量也是鸡汤,只不过它更真实。毒哥新书《别装得无懈可击,却活得软弱无力》热卖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