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2019.5.17):面对74岁的两上肺多发磨玻璃结节,手术方式如何抉择?

金华的陈某,今年已经74岁高龄,个子瘦小。患高血压多年,近日因为双下肢浮肿到金华市人民医院内科住院治疗。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及对症处理,浮肿很快就好了,考虑是原来的降压药的副作用,内科医生予以更改降压方案也就可以了。但住院时检查发现她的两上肺都有磨玻璃结节,如下图:

可见右上肺的磨玻璃结节已经比较偏向实性了,左上肺有2处,还是纯磨玻璃结节。内科医生让我去会诊,以判定结节的性质。在询问病史时,患者儿子说他妈妈肺结节以前也有的,去年3月份同样也在我们医院查过,后来医院还打电话让她到胸外科就诊,但因为平时也没啥不舒服,后来就把这事忘记了,所以没有回来就诊过。我们找出当时的CT平扫如下:

可见当时就已经两肺有3处灶,右上红色箭头所示处为偏实性的混合磨玻璃结节;左侧分别为绿色与黄色箭头所示的磨玻璃结节。当时还做了靶扫描,图像如下:

以上是右上病灶的靶扫描图像,我们见是较为典型的混合磨玻璃结节,瘤肺边界清楚,实性部分密度不均,收缩力弱,但仍需考虑浸润性腺癌,以腺泡型或贴壁生长型可能为大。对于平扫片子,右上病灶从约1.6厘米进展到今年约1.8厘米,是有所进展的。左上病灶的靶扫描图像如下:

对比两次的CT片,左侧进展不明显,而且整体上看,还是纯磨玻璃结节。因为右上是主病灶,而且密度较高,较去年有进展,进行手术干预是必然的,陈某家属也同意手术。

我初始的想法是:患者年纪较大,比较瘦,反正双侧病灶,而且主病灶进展也缓慢,恶性度考虑较低,拟仅行妥协性右上叶楔形切除,左侧先观察随访。后来仔细看CT,发现从肺尖到右上病灶的下缘要5厘米左右,为保证切缘阴性,要求还要下2厘米,而整个上叶在肺膨胀情况下也有9-10厘米(从肺尖到水平裂垂直距离),楔形切除后残留上叶组织可能会比较少,且对余下肺组织的血供造成影响。那么第二个思路是行上叶尖段切除。因为考虑病灶在上叶尖段(没有做增强及三维重建,仅按支气管与血管走行判断等解剖关系判断)。但我们对照肺段解剖与陈病右上病灶的位置如下图:

可见病灶虽然应该位于尖段,但其前方已经是前段,后方已经是后段,也就是说病灶处在三个肺段交界处的尖段范围内。如果做了尖段切除,切缘能不能保证安全,段间平面的发育若有偏差,会不会肿瘤切了一半,留了一半?或者切缘过近,导致复发风险增加?显然,如果行尖段切除,心中还是忐忑的。最后我的考虑,还是不如直接行上叶切除。基于以下原因:1.右上病灶考虑为浸润性腺癌,肺叶切除符合目前治疗规范(如果选择亚肺叶切除是妥协性的);2.右上病灶位置不佳,不是适合亚肺叶切除的合适位置;3.左上病灶为纯磨玻璃结节,而且较去年无明显进展,以后观察随访中如果缓慢进展或稳定,并不一定会需要手术处理。真若在3-5年后进展,也可考虑立体定向放疗等其他保守治疗的措施,如果届时经过其他治疗手段,继续生存3-5年若更久,那么病人已经80岁以上了;4.术前肺功能与血气分析结果均基本正常,能耐受右上叶切除。

手术方式决定以后,积极完善了相应的术前检查,特别是年纪大,有高血压史,予以申请了冠状动脉CT检查,结果示:

虽有轻中度的狭窄,但因平时活动耐力良好,都能下地干活的,也无心绞痛或胸痛情况,故目前还不需要放置支架或搭桥,围手术期心脏事件发生的风险相对不大。

手术安排在2019.5.17上午进行,行单操作孔右肺上叶切除及淋巴结采样术,手术比术前想的难度大了不少,因为年纪大,尖前干血管根部、上叶支气管周围、叶间动脉表面、上叶静脉与中叶静脉之间的淋巴结都是纤维胶原化的,与血管及支气管都愈着紧密。好在叶裂发育尚好,手术组凭着耐心与仔细先后解剖并离断了尖前干(留少许淋巴结组织在血管侧)、上叶静脉,但叶间裂后部、后升支及上叶支气管周围极难解剖游离开,在尖前干离断了的情况下,因胶原化淋巴结的牵拉,仍无法显露上叶支气管根部。手术组最后是避开叶间动脉并确认没有夹到中间支气管之后,由前往后直接将叶裂、后升支与上叶支气管打在了一起。

术中送了快速病理,结果示:浸润性腺癌,贴壁生长型。与术前的判断相吻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