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内镜能瞬间区分胃炎和胃癌

在除菌后的病例中,萎缩、肠上皮化生、胃底腺呈马赛克样混杂在中间带的部位,所以黏膜看上去凹凸不平。放大内镜可见胃底腺形成的圆形小点、萎缩黏膜和肠上皮化生形成的管状模样,还有肠上皮化生形成的圆形小点(开口部伴有LBC,与胃底腺不同),图像多种多样。在这些多样的黏膜表现中如果隐藏癌病灶,诊断起来是非常床难的。

病例:70余岁男性,14年前因胃溃疡进行除菌治疗。普通内镜白光下在胃体下部后壁大弯侧可见色调逆转现象,因此判断Hp阴性化,胃角前后壁可见溃疡瘢痕(普通内镜图像 )。

中间凹凸不平的区域中可见色调偏褐色及发红部分(白色粗箭头:褪色;黄色粗箭头:发红 )。

NBI低倍放大,可见黄色粗箭头部分为非癌部分白色粗箭头为癌病变(图6b的NBI低倍放大图白色粗箭头:褪色;黄色粗箭头:发红 )。背景黏膜可见胃底腺的圆形小点或萎缩黏膜的管状形态等多样性黏膜表现,无明显不规整。如果知道了这是除菌后的病例,就很容易理解这是除菌后中间带黏膜表现(图6c)。

要点1 利用放大内镜进行筛查非常有用,能够在瞬间区分出胃炎和胃癌。

图6d NBI放大观察图黄色箭头为癌

增加放大倍数,可见有白色区域不清晰和血管不规整,很容易判断为癌,也可以做出范围诊断(图6d、e,黄色箭头为癌)。可见WGA。

醋酸染色后,病变部位出现密度不均匀的圆点(图6f,白色箭头内考虑为癌腺管的点 醋酸染色的NBI放大图白色箭头内侧为癌腺管形成的圆点 )。考虑为分化型癌。

要点2  醋酸染色后形成腺管的腺癌,即诊断为分化型腺癌。在内镜检查时要考虑用哪种方法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图像和提示,这才是成为专家的必经之路。

但是,这种醋酸染色的图像,癌部与非癌部的界限不是很清晰,故不应用于范围诊断。活检诊断为Group5(tub1)。

ESD治疗时用普通内镜观察,明确病变比较困难 ESD时的普通内镜白光图)。

在考虑癌的病变附近进行低倍放大观察,可见活检瘢痕(图6h,白色粗箭头为活检瘢痕),

再用NBI放大观察此部位,可见癌的病变范围(图6i白色粗箭头为活检瘢痕,

图6j NBI放大观察图 黄色箭头为癌

进行ESD治疗。病理诊断为adenocarcinoma(tub1),pTla,lv(-)v(-),pHM0,pVM0,Type0-Ic,10mmx8mm。病变口侧(图6k)和肛侧(图6l)的病理图见图示。

在病变口侧可见癌附近有胃底腺黏膜(蓝线内为胃底腺)(图6k)。图6l为同一切片的肛侧。背景为萎缩黏膜,混杂存在肠上皮化生(蓝线内为肠上皮化生)。

图6k ESD切除标本(口侧)蓝线内为胃底腺 

图6l ESD切除标本(肛侧)蓝线内为肠上皮化生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需要了解:除菌后的病例表现为中间带凹凸不平。放大观察下黏膜表现为萎缩黏膜和胃底腺黏膜马赛克样混杂在一起。但是癌与此不同,具有不规整性。因此在筛查的时候如果发现异常,就直接进行放大观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