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人才管理,归根到底就是价值链管理!

超级会员年卡

阿里等名企HR已加入
了解

华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逻辑框架,可以概括为“1核心3价值”,“1核心”是以奋斗者为本,“3价值”是价值创造、价值评价和价值分配。依据价值评价的结果,给予合理的回报,就是价值分配。对于员工从招聘到离职,从在公司内部跨部门横向流动到晋升,华为有一整套人力资源政策。价值评价的核心是公正性,其关键是评价标准及评价程序的公正性。

 01 

价值创造

在价值创造方面,华为的理念是高增长、高压力。一些中小企业,有10%~20%的增长,它们就很满意了。但这样的增长方式是没有未来的,因为财富贬值的速度太快了。

在价值创造中,常见的误区是根据内部的资源能力和条件制定目标,而不是根据外部的市场和机会制定目标。华为曾制定了一个目标:2020年做到1300亿美元(接近万亿元人民币)。其实这个目标多多少少是拍脑袋拍出来的,体现的是企业家的追求,当然前提是市场有这么大容量。企业家“拍完”目标以后,整个企业全力以赴驱动这个目标的实现。

公司总体目标制定出来之后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下属中有人接招儿,也有人不接招儿。一般来说,面对目标,大家开始都会说“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实际情况是,到年底这些目标全部实现了。俗话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但前提是有科学的方法去实现,华为对这些“科学的方法”做了大量的投资。所以,企业家要有雄心,勇于揭开目标的“盖子”。

从这个理解来说,目标管理的机制就是一种“自己给自己下套”的机制,并非目标分解。在华为,老板只关心自己的目标,下属的目标如果不支持老板的目标,就会被打回去重写。在华为,目标是自己定的,叫作目标解码,不叫目标分解。解码是由下到上,这样总体目标就是大家目标的总和。所有企业能力都是逼出来的,要用高目标倒逼企业内部的能力,这样的企业管理才有效。蛋糕做大了,价值就创造出来了。

价值创造有两大要素:一个是劳动,另一个是资本。要么资本雇用劳动,要么劳动雇用资本,谁雇用谁都是手段,更强的一方是雇用方,双方共同的目的就是把蛋糕做大。价值创造者分为三类:第一类价值创造者是劳动者;第二类价值创造者是知识贡献者,比如通过工艺改进降低成本10元钱的人,就是知识贡献者;第三类价值创造者是企业家。企业家和常人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追求不确定性,因为不确定性才是利润的来源。其实不确定性就是风险,企业家的工作就是管理风险,从而获得高额利润。企业家能看到将来的机会,并指挥团队往那个地方发力。有远见的企业家,还会同时布局市场和能力,当市场和能力能够跟机会匹配时,机会和能力相遇,就是所谓抓住了机遇。

 02 

价值评价

华为集体进行价值评价,这就避免了个人说了算。个人权力过大,权力就会跟着个人跑,而不是跟着公司跑。集体价值评价的不足之处在于,效率会受到影响,会牵扯主管的很多时间和精力。华为在这方面也在不断完善,但是一个基本的标准—责任结果导向,是一直没变的。

好的价值评价有一个特点:是评价结果,而不是评价过程;是评价价值创造,而不是评价价值消耗。举个例子来说,前段时间新闻里曝出某个城市有个很奇怪的现象,下倾盆大雨的时候,洒水车还在给花草树木浇水。为什么会这样呢?背后的逻辑可能是:洒水工人的考核指标是洒水次数、出勤次数。这样的话,无论下雨刮风,洒水工人只要出勤就能拿到奖金。之所以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本质上就是因为只考核过程。正确的方式是考核结果,即花草树木存活了就可以了,下雨天不用洒水,天晴时多洒水。

结果是用来考核的,过程是用来纠偏的,结果反映了价值创造,过程是价值消耗。只考核过程不考核结果,就是鼓励员工多花钱。很多企业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指标,其实大多考核的是价值消耗,比如“培养了多少人”“举办了多少场培训”,这是典型的价值消耗。华为考核“挣钱”,不考核“花钱”,因为挣了钱后才有钱分,花钱是为了挣更多的钱。

依此类推,客户满意度是过程指标,订单和回款才是结果指标。仅仅让客户满意,没有订单,没有回款,这就是消耗。质量也不是结果指标。华为早年出现很多问题,就是因为考核指标不清晰。比如对于企业的客服中心,受理了多少问题、处理了多少问题,这些都是过程指标。客服中心应该考核客户回头率、客户保有率和增值服务,这才是价值创造,其他都是手段和过程,不是结果和目的。正确的考核才会带来价值增量,不然毫无意义。企业考核完成率也是错误的,比如一个人创造了1000万元的利润,完成率100%,另一个人创造了2000万元的利润,完成率50%,因此就说前一个人的贡献大。其实创造了2000万元利润的那个人的贡献更大,虽然目标完成率只有50%,也许这是因为他年初目标定得太高了。所以,企业在考核时应该注意尽量考核绝对值,少考虑相对值,回归到正确的价值评价上。

价值评价的起点是部门的价值定位,就是部门成立的初衷,即它在价值链里面对什么负责。找到了部门的价值定位,考核就简单了,这就是以终为始的思维方式。举例来说,市场部相当于足球场上的前锋,对总体销售结果负责,它是一个机会中心,从财富的角度来讲就是收入中心,必须源源不断地给公司创造收入。

研发部门相当于创新中心,要源源不断地给前线提供新产品,老产品交给生产部门。研发部门要创造新的收入来源,所以考核的就是新产品的收入。

售后服务部门相当于成本中心,也就是花钱的部门。成本中心的定位是保证前线及时到货,所以用到货率来考核,奖金主要来自成本的下降。华为供应链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万元发货成本率,如果这个指标没有下降,说明没有增量价值创造出来。

职能部门的定位是效能中心,业务单元给效能中心交费,效能中心给公司打造一个好的平台,让业务能力能够提升,这就是效能中心的价值。后台所有职能部门的考核,都要看是否对前线有支持、有帮助。很多企业犯这样的错误:后台职能部门的考核与前线没有关系,闻不到前线硝烟的味道。很多部门没有体现出与前线的关系,原因很多,比如很多企业画组织结构图时,先画董事长,再画总裁、总监,画到最后,前线被忽略不计了,这是典型的管控思维。华为画组织结构图时,先画客户界面,把“前线怎么打仗”先搞清楚。如果客户界面出现了“三不管地带”,有问题无法解决,就由职能部门补齐相应功能,这就是后台职能部门的价值。在这个原则下建立起来的组织,就是流程型组织。

职能部门的核心价值是资源开发,保证资源增值。比如人力资源部门的核心原则,就是实现组织不养闲人,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对于能力强的人,要让他担当重任,否则就是人力资源的浪费,人力资源部门负责消灭这些浪费。

从企业的价值观到流程型组织的建立方式,就决定了各个部门的职能,也就能推导出不同职能的考核方式。当然,考核也要结合其他管理方式,这样才能最大化地做到让“组织充满活力”。

 03 

价值分配

形象地说,价值分配就是“油门”,一脚油门踩下去,推背感出来了,这个价值分配就对了。如果油门踩下去车没有加速,就说明价值分配出问题了。在华为,价值分配导向冲锋,导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围绕“冲锋导向”的价值分配,一定是错误的。比如,可乐的销量对天气的依赖很大,如果有人说“今年是因为天气太热导致销量井喷,所以不能按照年初制订的奖金计划发奖金”,企业要平衡一下。如果这样做,企业就没有活力了。企业家要尊重这些不确定性,不能无视偶然性。

常见的价值分配错误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按工龄分配,工龄越长的人享受的待遇越好,其实工龄长的人在后期对企业的贡献是递减的,华为没有工龄工资。华为有个退休政策,年龄达到45岁,工作满8年就可以光荣退休了。后来华为又出一个补充政策,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亚健康人员都可以退休。让年龄大的人提早退休享受生活,既是对这些员工多年贡献的肯定,同时也能把更多的机会和岗位让出来,给年轻人提供更多空间。

第二种是按学历、认知水平分配。学历只是个人学习能力的体现,并不必然地给企业带来价值。

第三种是工资普调。

华为讲求“不让雷锋吃亏”“给火车头加满油”,能干的人肯定能升职加薪,而且加薪非常快,这是华为的特征。华为创造了一种长期艰苦奋斗的文化,能够冲锋。大家很辛苦,但是结果是好的。不想过程辛苦,又想要好的结果,如果这种想法在企业实现了,说明这家企业出了很大的问题,人才肯定会离开。“过程很舒服,结果不舒服”与“过程很辛苦,结果很舒服”,很多人还是会选后者,因为不管怎么说,后面的情况还能让人赚不少钱。所以,价值分配要导向做大蛋糕、创造价值。

来源:本文节选自《规则:用规则的确定性应对结果的不确定性》,经机械工业出版社授权原创发布。购买链接↓↓

向华为学习线下实战营

华为战略规划与执行落地

华为绩效与激励管理实践

锻造聚焦商业成功的干部队伍

支撑企业长期持续增长的创新管理实践

全面解读华为组织与人才管理体系

激发组织活力的绩效与激励机制

华为干部管理与人才梯队建设

总有一款适合你

欢迎咨询课程详情及报名
扫码查看线下公开课排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