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几十年前农村常见的“赊锅人”再也没回来要钱,人都去哪了?

农村八十年代神秘的“赊锅人”你听说过吗?为什么要把锅“赊”出去呢?

小时候的农村发生过很多神奇的事情,如:“起刀磨剪子”、“补铁锅”“废铝铸铝锅”“银器打戒指”“收铜钱”等。因此在农村里也有各种奇怪的事情发生。记得在80年代的时候农村里出现了这么一帮人,而这帮人用我们地方话来说,就是一些走江湖的人。

他们操着外地口音,听口音有四川的,也有湖南的,挑着锅走乡串户锅只赊不卖,听到有人唱“我这个锅,不要钱,十年以后再收钱”。' 赊锅的人大概四十多岁,黝黑的皮肤,满脸汗水,脸颊上还留有锅灰,风扑尘尘,流露出满脸的沧桑与辛苦,一大早挑着锅来到我们村,一放下担子,就有村民围了上来,七嘴八舌,有的说:“我们供销社大中小号铁锅都有,你的锅和供销社的锅还不都一样?赊锅人担来的锅底对着石头,很用力甩都不会烂,也让村民做测试,结果确实结实,他说锅不光结实,关键是省柴火,做饭快

当时家里的铁锅要对着石头轻轻一碰,锅就会透底。村民问他锅怎么赊,现钱1套大中小多少钱?给现钱1套30元,后来村民嫌贵,大中小3个锅每套25元,村民多数人都憨厚朴实,看着赊锅人,走乡串户不容易,老家又是外省的,给现钱的人占多数,我们家当时借钱买了一套,一直没有用烂,烧水煮饭比之前的铁锅要快很多,而且省柴。赊帐要高很多倍,赊帐的人很少,我邻居当时就赊了1套,赊锅人本子上记录着乡村名及门牌号赊帐人在本子上签了名字按了红手印并约定了'小麦1元1斤时来收钱'。当时小麦一毛五一斤。当时他卖的锅比我们当地的锅卖得贵2~3倍。但质量确实好。后来我一直疑惑这锅是什么材质这么结实?后来听说是合金铁锅。至于是什么合金铁锅至今还是个谜。

并且他们在临走的时候会留下一句高深莫测的谶语“小麦一元,苹果一角/斤”“(一头)猪上千,(一头)牛上万”“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些谶语也就是说等到他们的预言实现后,他们就会来收钱。而在当时小麦1毛5/斤,苹果6-7毛/斤;猪一头200元左右,牛每头一千多元;当时人们点的是煤油灯,村里没有任何一家有电话。在当时,村民们认为他们的预测不太可能会实现!可是后来他们的预测都真的实现了。

这些外来的陌生人进入村庄,目的很是让人奇怪。他们以预言的方式,来赊给村民们铁锅、剪刀、菜刀。而到现在,“赊锅人”离去已经几十年了,可是他们到现在为止再也没有回来要过钱,他们为什么要把锅赊出去呢?

我想他们一是为了给产品做宣传二是“赊”只是一个噱头,“卖”才是核心。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赊锅人”?他们有什么来头呢?

什么是“赊锅人”?有什么来头呢?

在1878年的《申报》中,就有记载关于“赊卖”人的事情,而“赊卖”人这个职业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都是通过预言加上赊欠的方式卖货传说他们是鬼谷子的后人

据说“赊锅人”这个职业最早出现在宋朝当时他们被称为“卜卖”。而关于他们赊完锅留下的谶语,有的在很短的时间就实现了,有的则需要很多年。

据史料记载,咸丰年间浙江奉化地区曾出现过一名神秘赊锅人,他赊完锅临走的时候等米价从每升八十文降到每升十八文的时候他再回来收账。当时人们都不以为然,但万万没有想到后来米价真的从每升八十文降到每升十八文,当时的人们惊为天人。

光绪年间有一位赊锅人预言到小麦的价格会从90文降价到19文,因为中间悬殊很多,大家都不相信于是纷纷买了他的锅,因为此时买锅是不用付钱的。光绪登基之后开始执行为民政策将小麦的价格降到了19文一斤,这个时候大家才想起来赊锅人说的话。后来赊锅人真的回来将卖出去的锅钱收了回来,而且还不少。

改革开放后,有人效仿这种方式,游走于全国各地。那么“赊锅人”的主要目的有哪些?会亏本吗?如果不亏本,他们赚钱有什么秘密吗?

“赊锅人”的主要目的有哪些?会亏本吗?如果不亏本,他们赚钱的秘密是什么?

  • '赊锅人'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个:

①以销售赚钱为核心;

利用高于正常物价2倍以上的价格,以“高价赊销”“现买低价”来赌多数人会以'现买”方式而达到赚钱的目的。

②为产品作宣传,而达到后期大量售卖的目标。

以过硬的产品质量,在农村里达到口口相传的良好口碑,为后期大量售卖打下良好的基础。

  • 会亏本吗答案是:不会

因为以2倍以上的物价售卖,且“赊销为多倍高价”,多数人会选择现买而趋利避害,只要有一半的人现买,他们就会赚钱。

  • “赊锅人”赚钱的秘密是什么?

后人揭开赊锅人的秘密其实这是一种对赌销售的形式,赊锅人利用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大胆预测,他们本身会将卖的锅价格抬高2倍以上以过硬的产品质量并加以“表演式的售卖”方式引起人们注意以赊销为噱头并加上能预测未来之事制造神秘感以“高价赊销”“现买低价”利用了人们'趋利避害的大众心理来赌多数人会以'现买”方式,而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村民最怕的就是欠别人的钱怕日后要债时给不了别人在背后戳脊梁骨不讲信用!再加上当时的农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若要村民签字画押村民们感觉就象签卖身契”一样惧怕。所以绝大多数村民都会选择现买的方式。当时并要求“赊帐人”付一半钱(为回家路费)或者预言成真后再回来收钱,其实不管什么样的形式他们都是赚钱的。而且还赚了一个预言家的称呼。

“赊锅人”为何不要账了?人都去哪了?

其实关于赊锅人为何没有来要帐,众说纷纭,民间有很多说法:有些人说是因为这些赊锅人都是来自比较偏远的外省,几十年过去了,随着社会的发展,物价的上涨,来一趟收欠款可能不太划算。还有人认为当时都已经做生意的生意人,当时己经赚钱了,现在应该已经是大老板了,所以对于当时的那些赊账根本没有放在心上。还有说法是,因为时间太久远了,农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时赊账的人不好找,不少人去城里打工了,甚至有些赊帐的人都已经不在人世了,还有些人已经搬迁新居,所以这些老账不好处理,并且现在的物价已经比过去不知道涨了多少倍了,当时的那些欠款放在现在估计也没多少钱,所以很多已经老了的赊锅人就不再要这些钱了。还有些说法是,赊锅人已经离开人世,他们的子女们又不做这行,所以帐也就没人要了。

总之,历史上的“赊锅人”实际上就是商人商人是逐利的,赊完锅后,他们肯定是会回来收账的。不收帐的原因无非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物价的飞速上涨,帐太少,收账不划算。而现在随着新农村的建设,上世纪的“赊锅人”已经逐渐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无论怎样,上世纪的“赊锅人”已经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留给我们的只有一些神秘而美好的记忆……

时代在飞速发展,“赊锅人”当初考虑的结果被“远远抛在身后。”但这种事情应该被我们的后人知晓,毕竟这是曾经真实发生过的事情。现代生活中你是否见过赊卖的生意模式?“赊锅人”在你生活的时代有见过或听说过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