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色戒》:通向女人内心的路是阴道,通向男人内心的路是胃

玩你自己,活得有趣,活得明白

2007年,大导演李安的新片《色,戒》横空出世,惊艳世人。

《色,戒》上映后,一夜爆红,色戒的女主汤唯也跟着红了,一起爆红的,还有张爱玲那篇原本不温不火的小说《色,戒》。

可是,这部电影没有上映多久就被禁了,被禁的原因——尺度太大,近乎黄片——因此少儿不宜,但在张爱玲的原作里,性描写其实隐忍克制,都是一笔带过,甚至隐而不写,但李安将这些东西还原出来,让《色,戒》更像《色,戒》。

李安说“这是张爱玲最完美,最深刻的一部作品。”

01

张爱玲出名很早,二十来岁就是名满天下的天才作家,在她的创作生涯里,《色,戒》是与众不同的,这篇万余字的作品,却很难产。

晚年的时候,张爱玲回忆《色,戒》时谈到过,她在1953年就开始构思这篇小说,此后反反复复不断修改,前后经过了差不多三十年的时间。

她说过:

“这个小故事曾经让我震动,因而甘心一遍遍修改多年。”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广州沦陷,岭大搬到香港。恰巧那时,有一群汉奸卖国贼也到了香港。

王佳芝和邝裕民、梁润生等几个比较谈得来的学生组成了一个锄奸小团队。

通过一些关系,邝裕民打听到不少关于汉奸的消息。经过思量,这群充满爱国心的青年,决定制定一个刺杀大特务易先生的计划,大家七嘴八舌,最终定下一条美人计,由一个女生去执行。

这个女生,选定为年轻漂亮,最吸引人的王佳芝,她要扮成一位风尘太太去勾引易先生。

计划制定了,就要准备执行,由一个有钱的同学打点行头,最起码穿得要像一个贵太太,锄奸小队里的人,有的充当司机,有的充当表弟,开始接近易太太。

第一次接触,和易太太等人打了一天麻将,和易先生匆匆见了一面,但王佳芝已经成功吸引了易先生的注意。

那天,得知易太太要帮易先生做两套西装,王佳芝趁机推荐裁缝,并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

这是第一次接触。

02

接近计划顺利进行,但是另外一个问题来了,王佳芝扮演一个妖媚的太太,可本身却是一个未经人事的少女,这不合理。

最起码,她得由女孩变成女人,在性事方面有相当的经验。

王佳芝喜欢邝裕民,可是邝裕民毫无表示,队伍里只有嫖过妓的梁润生有性经验,她心里是拒绝的,但是既然已经有了牺牲的决心,那也只能便宜梁润生了。

就这样,其他人一个个都溜出了房间,留下王佳芝和梁润生,演着一场由女孩变成女人的戏码。

一连几天,都是如此。

佳芝牺牲了自己,变成了女人,可是易先生久久不来电话。

折磨了王佳芝两星期之后,易太太终于来电话了,可是易先生等人已经离开香港去了上海。

真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他们这个小团队里又出现了各种问题。

王佳芝后悔了,可是天下就是没有后悔药,她和梁润生之间闹得很僵,其他人知道她懊悔了,也都躲着她。

佳芝牺牲自己,原本伟大,但是这群人见到她时,都会用异样的阳光看她,至于为什么会是异样眼光,相信所有人都明白。

后来,海路通了,同学们都回到上海去求学,但佳芝没有同他们一起。

社会的习俗和人性里面的偏见,即便是对于自己推出来的英雄本身的某些地方,也没有丝毫包容,但更加可笑的是,人们喜欢英雄人物侠肝义胆、披荆斩棘,可是对于英雄人物,他们依然吹毛求疵。

原来大家喜欢的是完美的人,可是他们忘了照一照镜子,也忘了,有些人身上的缺陷,恰好就是他们造成的。

03

两年后,同学们再次向王佳芝发出号召,让她回上海继续完成美人计。

美人计重新启动,这一次,一切顺理成章,王佳芝以麦太太的身份出现在易太太的牌局上。

此时的王佳芝,比两年前更加成熟,也更加迷人。

最终,她得以接近易先生,并与其不断发生关系。

之前两年,王佳芝受尽白眼,哪怕是这个计划里的人,也用异样的眼光在看她,她讨厌那些眼光,但是却无从改变。

现在,这个计划到了很关键的时候,但是“每次和老易在一起都像是洗了个热水澡,把积郁都冲掉了,因为一切都有了个目标”。

她是为了一个伟大的目标而去做这件事的,这让她感觉到安慰。

不得不说,这又是另外一层人性的讽刺,她的“同志”和“队友”,在嘲笑她,她在他们面前觉得不自在,但是在和易先生的欲望的激情里,积郁的心情却能得到释放。

暗杀计划终于到了最后一步,今天晚上,和易先生一起乘车出去,王佳芝要假借“修耳坠”将易先生骗到暗杀地点。

在焦急的等待之中,佳芝想到了很多,想到了过去两年受到的白眼,内心复杂。

易先生来了,和王佳芝走到珠宝店。

这时候,易先生却要给王佳芝买钻戒做纪念,一只六克拉的钻戒,这种做法,让王佳芝心有波澜,她想到往日和易先生缠绵悱恻的一切,,内心涌现出两句话:到男人心里的路是胃,而到女人心里的路是阴道。

她觉得,自己有点爱上了易先生,但她又不确定,因为没有谈过恋爱,不知道爱上是什么滋味。

她看着易先生,突然想“这个人是爱我的”。

于是,在刺杀即将开始之际,她低声对易先生说:“快走。”

易先生逃走了,美人计因为美人变计,功亏一篑。

04

是感情胜过了大义?

不,感情炽热,但大义也在,只是未必在一个小女人的身上。

王佳芝选择牺牲,这种行为不可谓不高尚,可是最后她因为爱,放走了易先生,这又错在哪里呢?

把她推出来的团队,在她失身之后,回报她的,是异样的眼光,可是在易先生那里,她得到了释放,紧绷的心弦得到放松,这于她而言,也许就是“爱”。

所以最后的做法,于她也只是:“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

两种情况一对比,一个爱国信念没有那么坚定的王佳芝,她的选择就不足为怪,何况,她是一个衣食无忧的大学生,还没有真正见过苦难,只是从别处听来的爱国热情,又怎能坚定不移呢?

易先生逃走后,立马派人出击,最终,王佳芝等人,全部被杀。

《色,戒》最初发表后,有作家评论说:

“作家如果故意标新立异,特意发掘不道德的题材,也许反而会毁了自己。至少我认为,歌颂汉奸的文学———即使是非常暧昧的歌颂———是绝对不值得写的。因为过去的生活背景,张爱玲女士在处理这类题材时,尤其应该特别小心谨慎,勿引人误会,以免成为盛名之瑕。”

一向对外界评论不搭理的张爱玲,特地为《色,戒》打了一次笔仗,写了一篇《羊毛出在羊身上———谈〈色·戒〉》予以强烈反驳。

鲁迅先生一生嫉恶如仇,对那些封建残余的思想,他是能批就批,手中的笔,像一把枪,哪里需要,就打向哪里,谁要是写文章批评他,他多半也会写文章骂回去,这些回骂的文字,你在鲁迅先生的书中,可以看到很多。

但张爱玲深居简出,对外界也不关注,她一生之中打过的笔仗寥寥无几,而为作品《色,戒》的辩护就是其中一次。

她解释说:

王佳芝的动摇,还有个原因,第一次企图行刺不成,赔了夫人又折兵,失了童贞之身。对于她失去童贞,这些同学的态度相当恶劣,连她最有好感的邝裕民也未能免俗,让她受到很大的刺激,她甚至疑心自己上了当,有苦说不出,有点心理变态,不然也不至于会一时动心,铸成大错。

王佳芝是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人,不是一架机器,可以任人摆布。

05

当然,这么说并不是说可以为了感情不顾大义,相反,我们更应该懂大义,晓大义,甚至必要的时候,可以视死如归。

就像孟子说:生,我所欲也,义,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也。

最近电影《长津湖》正在热播,让无数人热泪盈眶,正是因为有那些舍生取义的英雄,才有了我们今天,正是因为有无数为国家为社稷奉献终身的人,我们的祖国,才会越来越越强大,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美好。

而先辈用生命守护的大义,也绝对不可能遗失,今天有大义,明天同样有大义。

但是读文学作品,有些时候,就是要跳出来然后再走进去,不可用一时一地的观念去看待,因为艺术具有超越性。

超越生活,向更深层次的东西跨进。

更深层次的东西是什么呢?那是人向自己的本质发问,向创造一切的造物主发问,最终得到的回音。

在那本质里,藏着真正的正义、善良、以及美好。

正是因为有了它,丑恶才会显现,卑劣才会产生,懦弱才得以出现,但也正是因为还有一个可以超越的彼岸,人可以跨越自己的限制,跨越世俗的限制,走进彼岸,走进永恒。

并从更远处窥见命运在人身上的投影,我们称之为人性的东西。

06

再看《色,戒》这篇文字,没有一般写汉奸的文章的大义凛然,反而是最后因小爱失去了大爱,因为个人似是而非的小爱,失去了爱过的大义。只是大义若需要某个小人物去扛起来,未免可笑,大义之所以是大义,是因为绝大多数人如此做了,是因为无数人坚信它不会因为某个人而失去。

在人生的战场上,张爱玲将人性被披露得淋漓尽致,人性复杂,而且大多卑劣。

但这些人卑劣得并不明显,因而不会成为众矢之的,反而是某些不幸的人,需要面临道德的两难困境而被成为众矢之的。

以前看到过一个故事:

某个地方,有一个很可怜的女孩子,靠乞讨为生,这里很多年轻力壮的男人,就欺负她,女子力弱,反抗不了,但她恨这里的人。

附近的山里有一个贼人,烧杀抢掠,人人都恨不得诛之,但是这个贼人,给她钱,让她衣食无忧,并且定期来看她。

有一天,官兵来抓贼,找到了这个女孩,让她说出贼人的行踪,但是女子坚决不说,这个时候,很多人说她不识大体,不晓大义,为虎作伥。

女子说:他对别人怎么样我不知道,他是不是你们说的贼人我也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他对我很好,他不会像你们这里的某些人一样,表面上大义凛然,实际上只是衣冠禽兽。

大家指责她,因为她包庇贼人,可是在她眼里,那个贼人,实际上是恩人,比这里的人更让她感受到温情。

道德,若先没有要求自己,反而拿去要求别人,就是不道德的。

《色,戒》这个故事,如果是站在大义的角度,它确实不够“正义”,但是如果所有文学作品,都要满足道德说教的正面,那么可能就会造就出一大批伪君子,而对人性黑暗和虚弱的地方,将没有一束光去照亮。

有些故事,写得很阴暗,但是那阴暗里,其实有着隐藏的光,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写得残忍,但是他把那些残忍拿出来,就是为了让人去思考何为美好,去思考如何克服人性中的虚弱。

我很讨厌不道德的人,但是我绝对不用道德这个元素去评价别人,去要求别人,道德与我而言,是要求自己。

07

在这里,我们还要谈一谈人性里的道德问题,尤其是在今天,语言可以通过网络,跨越千里万里的时候,道德问题就显得很重要。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在现在,网络发达,人人都可以随意去评论别人,有一些人,甚至因此而自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就是,之前有一个女孩子,特别喜欢狗,她就把自己住的地方,变成流浪狗收容所,但是一些人知道了,就特意将狗狗丢在她家附近,随着收留的流浪狗越来越多,又没有多少人领养,最终,家里实在放不下了,因此,这个女孩,就对一些流浪狗进行安乐死。

她的做法,被人知道了,于是,无数铺天盖地的谩骂声就来了,这个女孩最后不堪困扰,自杀了。

大多数人为什么骂她呢?凭什么骂她?因为这些开口骂人的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然后用这些道德去要求别人,甚至都不知道实际情况,就随意开口,这就是道德杀人。

封建时候的道德杀人是生死事小,名节事大,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是现在的道德杀人,是嘴炮。

我们应该思考一个问题,在我们试图批评别人的时候?我们凭什么?难道因为我们自己就没有过失吗?

有一个关于道德的故事是这么说的:

有一天,耶稣的门徒将一个妓女带到耶稣身边,他们认为这个女子道德败坏,因此应该被石头砸死。

耶稣对这些人说:你们之中,谁若是没有犯过错,就可以向她扔石头。

最终,没有一个人向这个女子扔石头,大家都默默地走开。

我想,这才是道德的意义,他不是审判别人,而是审判自己的,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在人性上,谁也没有资格去审判别人,道德上审判别人,那是上帝的事,而在行为上审判别人,那是法律的事情。

用道德要求自己,那就是要求自己做一面镜子,可以不染尘埃,即便染上了尘埃,也可以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如果人人都是一面镜子,那些肮脏和丑恶的东西,就将无处藏身,而如果人人都无视自己,让自身成为黑洞,丑恶和肮脏,极有可能在里面萌生。

文|不有趣灵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