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芋情结

山芋情结

郭文华

元旦晚上,与友人吃完晚饭,一起溜达在如皋中山路上。夜晚的皋城灯光旖旎,车水马龙。头顶明镜般的月光映照着眼前雪白路灯,显得分外的耀眼。

两人漫无目的的走着,突然,一阵扑鼻的烤山芋香味窜入鼻孔,循着香味前行不远,右手边绿化带上,一个老者站在烤山芋的炉子旁,生意清淡,双手不停的搓着取暖。我们虽然不饿,但还是买了两个山芋,边走边吃。小时候,在山芋堆里长大的我,一眼就瞄准一只大“黄大头”山芋,扳开分一半给友人,看着焦黄的山芋,嗅着扑鼻的香味,一股暖意从指尖流向心房,勾起我对小时候那段贫苦生活的回忆。

小时候,生产队大片的山芋地连在一起,成行的垄,碧绿的藤,很是壮观。老家旱田多,高低不平,沙质土壤,不好种植水稻,大部分土地在“削平高沙土”运动前,都是种植山芋的,在那个物质匮乏、粮食紧张的年代,大部分人家吃不饱饭,山芋成了贫苦人家的救命粮。

记得“南头”人家沟西有一大块旱田,从“西沟坎”一直延绵到九队的界河处。记忆里这块地至今都没有长过水稻,一直都种着杂粮。由于是沙质土壤,特别适合种植山芋。夏天,麦子收割后,将打麦场扬出的麦灰、麦芒之类的杂物,洒在麦田里,从农家收上来的有机肥料,均匀地洒在麦田里。牛将地翻耕好后,再将犁好的地耕成垄的初胚,然后人工用钉耙将垄做好,此时,一大片旱田里,一条一条的山芋垄,整齐划一的排列着,南北方向排列,远远看去像一队队列队的士兵,蔚为壮观。

山芋垄做好后,开始往垄里栽山芋苗,山芋垄的土做的很细,很松软,大人用手在垄上挖个塘,然后将山芋苗栽到塘里。栽山芋不是什么技术活,半天下来,一大片山芋垄变成一片绿洲。女劳力在前面栽山芋苗的时候,男劳力用粪桶从河里挑水,给山芋苗浇水。由于垄的土质较松软,浇水不能用力,否则山芋垄会塌边,一般是一颗一颗的按塘点浇。山芋苗的生命力非常旺盛,很容易成活,生长也快。

夏天,田间变成绿色的海洋。这期间,三组劳力(男劳力是一组,女劳力是二组,老头、老太是三组)每天到田间锄草,同时,给长势旺盛的山芋藤翻藤。初秋时节,满地的山芋藤密不透风,茂密的看不到田埂,三组劳力将山芋藤的一部分割下来,给生产队的猪吃,山芋藤的茎叶里含有奶白色的浆,营养丰富猪非常喜欢吃,山芋藤是猪最好的饲料。生产队养着几十头猪,割山芋藤喂猪后,不要几个月,猪就可以杀了过年了。山芋藤是猪出栏前的最后一次添加精饲料,这个季节的猪最容易长膘。割山芋藤是为了控制藤蔓疯长,割去藤蔓,让供藤蔓的养分恰当好处的供给到山芋上去。所以割山芋藤很有必要。

晚秋时节,开始下霜,山芋藤上的叶子都被霜打蔫了,耷拉着叶子,很多叶子开始枯黄掉落。经霜后的山芋变得更加脆甜。下霜后,山芋也就快好“锄”了(将山芋从地里挖出来,称之为锄山芋),这个季节是农家快要断粮的时候,秋收的玉米吃的差不多了,农家的米坛子里的粮食所剩无几,每家每户巴望着生产队早点锄山芋。

生产队早晨五点天还没亮,就上工准备锄山芋了。女劳力用镰刀将山芋藤全部割去,剩下光秃秃的山芋垄。每个山芋垄都裂开很大的口子,裂开的口子越大,里面的山芋也就越大。从裂开的口子外面能清晰的看到红皮和黄皮的山芋。男劳力用钉耙从山芋垄的旁边将垄锄开,锄山芋是有讲究的,不会锄的人,很容易将埋在垄里的山芋锄坏,而锄坏的山芋是放不住的。用力巧妙的从孔的旁边将垄锄开,此时,垄里一堆一堆,大小不一的山芋聚在一起,山芋连着根部,趴在一起,像一窝小猪仔围着老母猪吃奶,又像农家老母鸡下的一窝鸡蛋,一个一个挨在一起。农村锄山芋的喜悦会在农家蔓延好一阵子。

上午锄好山芋,下午开始分山芋了,一般按人头分,有时也按工分多少分。用一只大竹筐装满,倒一个堆子,就这样估估堆分,不会精确到斤两,也没人计较大小多少。山芋地里堆满一个个小山似的的山芋堆。分山芋这一天,可热闹了,全家老小齐出动,肩扛手推,麻袋竹筐全用上。而此时的孩子们,往往都手拿泥头泥脑的黄大头山芋啃着,那黄大头山芋又脆又甜,还没啃几口,脸上、手上、身上,全是泥土,比小花猫还要脏。

分山芋的第二天早晨,生产队利用一个早晨的时间,让全队的人到山芋地里“倒山芋”,锄山芋的时候,总有小部分拉在地里,这时,谁锄到就是谁的,不用交给生产队。贫苦的农民兄弟们饿怕了,家家户户齐出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趴在土地上,一遍一遍的翻找着,一个早晨下来,一般一家都能翻倒出几十斤山芋。生产队的时候,粮食永远不够吃,这个时候农家就靠山芋“衬饱”,早中晚一天三顿全是山芋,早上山芋稀饭,山芋放在水里烧开,飘几粒玉米粯子,就算稀饭了,中午蒜末焖山芋,晚上山芋茶。妈妈将山芋切成片,晒在花帘上,晒成山芋干,留作来年开春我和哥哥弟弟做零食。

烧山芋是小时候最美好的记忆。大人做完饭,灶膛里满是火红的柴火灰,此时,偷偷拿几个山芋埋到火灰里,一顿饭的功夫,山芋也熟了,扒开山芋外面的焦皮,一股扑鼻的香味,直往喉管里钻,馋的口水直流。这个时候顾不得山芋烫手,这个手倒腾到那个手,也顾不得山芋外面有黑灰,一边吃,一边吹,那个香啊,至今都无法从记忆里抹去。

每天都将山芋切成块,装在口袋里当零食吃,记忆里的黄大头山芋胜过任何一种水果,那个甜一直氤氲在记忆的最深处。

如今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生产队长山芋分山芋,也早就成了历史,成了回忆,山芋成了我记忆里最美好的食品。

【作者简介】郭文华,供职于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江阴市衡山路一号)。

(0)

相关推荐

  • 【报告文学】告诉你真实的六七十年代(中) 河北 又一村

    报告文学|告诉你真实的六七十年代(中)  □ 河北 又一村   04  人民公社 一个县划分为若干个公社,一个公社根据人口多寡和居住集聚情况由几十个大队组成,大队视人口多寡分为几个农业生产队,每个生产 ...

  • 有关"外公"那篇文章的随想

    年轻时,唯恐文章写得不美,华词丽语用得多,难免会矫情.年纪大了,唯恐文章写得不真,尽量去掉多余的词藻, 想质朴了再质朴. 以前发的<想起外公>那文,现在又看,这段是不太真的: " ...

  • 徐良观:难忘那饥饿的岁月

    难忘那饥饿的岁月 作者:徐良观 之所以想起那饥饿的岁月这个话题,是因为如今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不识愁滋味,衣食无忧,很少知道祖父辈们当年那愁吃愁穿的滋味. 上世纪50.60后可是尝尽了饥饿的味道,顿顿吃 ...

  • 散文||再忆山芋那些事

    再忆山芋那些事 记忆深处,童年时正处于人民公社后期.那个年代,村组不叫村组,而被喊成某某大队第几生产队:那时的土地也不是每家每户的,而是生产队集体所有.当年的生产队,虽然只是最小的农村组织,却是一个拥 ...

  • 山芋

    某一日,我从市场上买回了一大网兜约10公斤的山芋,儿子见了十分惊讶.我妻子更是干脆地说:"你买这许多山芋干什么?家里就你一个人喜欢吃,你不怕吃坏了?"我笑道:"我跟山芋可 ...

  • 入围作品|胡树林:父亲养猪

    每年清明,都要给父亲烧一陌纸,寄托哀思."祭如在",此时,我总想象父亲就在那里,嘴里边念叨:"爸爸,您花钱",边讲一讲家里的变化,说一说心里话. 父亲在乡亲们眼 ...

  • 徐良观:老队长

    老队长 作者:徐良观 那年(2012)6月,老队长离世了.这位在大呼隆时期叱咤风云把一个六七十户人家的生产队管理得调调适适的硬汉子,在遭受病魔两年多的折磨后离开了人世.那些日子,我的心情和他的家人一样 ...

  • 【灵璧随笔】黄金山芋

      黄全山芋 文/刘辉 我每次走到大街上,便会被烤山芋的香味直钻肺腑,看见山芋不由勾起我儿时的回忆. 过去在物质匮乏的童年,山芋是我们小孩眼中的稀罕物.用水洗净生可以当零食,烤熟吃又能充饥.许多次放学 ...

  • 秋韵尽染农家院

    我们这一代人注定和家乡有扯不断的缘,移居他乡也少不了对家乡的牵挂.这不,秋风一吹,家乡那片应该成熟的玉米,刚栽上新苗的大棚,充满生机的农家院就挂在了心上.脑子里总也忘不了多年来农家小院的秋色之变. 在 ...

  • 佤咯开滴番芋情结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作者微语 番芋的情结几乎是我们家乡人所共有的.于我 ...

  • 人间章回:我的童年(作者 李玉华)

    八岁的时候,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那个年月,大多数人家都很贫困,更别说我们家人口多,劳力少了.吃饭就更成了问题,父亲看着左邻右舍和我差不多大的同龄人都上学了,他也不甘示弱,咬着牙把我送入了学校,读一年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