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产品,卖的不是满足,是稀缺!

导读
本文是中国啤酒营销管理群里,方刚老师和刘春雄老师围绕着产品在互联网时代下如何打造而进行的一番讨论,观点很有启发性,小编特地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方刚老师:今晚的讨论围绕一个关键词“稀缺”展开。稀缺是个好东西!是营销过程中梦寐一求的,但是,如何制造和利用稀缺,成了大学问,尤其是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有没有一个稀缺制造路径,成了需要梳理和探讨的话题。

  我先从啤酒行业的发展历程和各位梳理一下,寻找“稀缺”在哪里?

  1900年是中国啤酒的工业化元年! 1900年,俄国人投资在哈尔滨南岗建立了第一家啤酒厂,由俄国人经营。1939年,哈尔滨啤酒厂年产量为180万瓶,折算也就是100余吨。1949年,中国啤酒总产量7000吨。1980年,中国啤酒总产量80万吨。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与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矛盾。1985年,中国啤酒总产量310万吨。 1988年,中国啤酒总产量654万吨 1993年,中国啤酒总产量1225万吨,世界第二,批发模式 1997年,跑马圈地开始。相信资本的力量! 2000年,中国啤酒总产量2231万吨 2002年,中国啤酒总产量2386万吨,世界第一,深度分销开始。 2013年,中国啤酒总产量5061万吨。 2014年,中国啤酒总产量4922万吨。 2015年,中国啤酒总产量4715万吨。

  1949年,中国啤酒的总产量不过是7000吨,这个销量小到几乎可以忽略,而啤酒作为一个新兴品类出现,只是在外国人或达官贵人层面很稀薄的存在,这个阶段没有品牌,只有品类,这个品类的存在是以稀薄状态存在的。

  从解放后到2000年左右,啤酒的市场一直存在着旺盛的需求与落后的生产能力之间的矛盾。

  国内市场井喷的需求蛋糕像啤酒泡沫一样急剧膨胀,始终是需求大于供给状态!

  这个阶段之前,是有酒不怕巷子深的阶段,没有营销的概念,甚至没有营销部门……买啤酒需要脱关系,批条子。

  这个阶段是解决生产力落后为主要手段时期!

  旺盛的消费需求成就了一批瞄着固定靶位的企业!

  需求在这里,我不怕!这是这个阶段很多企业底气所在!之后,行业开始跑马圈地,成就了几个巨头企业!

  啤酒的营销动作加强是从强调销售开始的!

  2002年左右开始,行业以青啤为代表开始了深度分销,以渠道争夺,以终端拼抢为核心深度分销体系开始发威!

  从2002年到2013年,行业从2386万吨到历史最高点5061万吨,用了仅仅十年的时间!这期间,需求蛋糕在扩大,但是已经没有了当年的火爆!

  啤酒企业的销量靠抢终端,占地盘,做基地来形成挤压式的销量!啤酒从稀缺、时尚、高端逐步下沉到无所不在,无人不喝的阶段!

  通过这个梳理,我们会发现:今天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就是:供给过剩,不仅仅是啤酒这样,整个快消品行业都一样!无所不在的供给,见缝插针的营销,花样百出的产品……

  稀缺,还有吗?稀缺怎么造?

  刘春雄老师:方刚刚才讲的稀缺,是产能的稀缺,这是一个特殊阶段的稀缺。我们今天讲的稀缺,肯定不是这方面的稀缺。

  我们讲的稀缺,也不是小米的饥饿营销。这也不是真正的稀缺。

  对小米的饥饿营销,大众一直有个误解,好像雷军真要搞饥饿营销,其实这是误打误撞的,很难策划

  手机这样的行业,很难预测。一款手机,下了大功夫,结果不受欢迎。随便弄个产品,反而大行其道。

  我在公众号写的文章也是如此,精心写的,点击率低,随便写篇,点击率高。

  所以手机行业的前辈告诉雷军,这个行业只有撑死的,没有饿死的。

  雷军很害怕,就只有先拿订单,再下订单。刚好小米双特别火,于是好像形成了饥饿营销。这其实是无意中形成的。

  所以,饥饿营销其实是很难策划的。

  所以,我讲的稀缺,不是饥饿营销。

  公众很容易根据公众人物的成功,反而多么英明。这是媒体误导。我采访过不少企业,与媒体宣传的不是那么回事。

  回到主题,过去的稀缺,是产能不足。现在产能过剩,怎么会有稀缺呢?

  我们可以问一句:过去饿着,第一需求是吃饱。现在吃饱了,吃什么呢?

  我们先举几个例子:中国的白酒,只要卖得好了,立马开足马力生产,最后必然过剩。

  只有茅台是不这么做的,不管市场需求是多少,我每年的产量都只有1万多吨,而且还必须存够年限,否则不上市。

  茅台的做法算什么呢?我认为制造稀缺。产品不够卖了,有两种选择:一是加班生产,二是涨价。茅台选择了后者。

  茅台还给选择后者一个非常合理的理由:一是异地建厂,质量达不到标准;二是生产工艺决定了,不存放几年品质不好。这样就合理形成了稀缺。

  经济学告诉我们:只要稀缺,价格就上涨。

  增加产量,价格不变,收入增加;产量不变,价格上涨,利润增加。这是两种不同的经营思路。

  还有法国葡萄酒,也是卖稀缺,每年就那么多瓶,几十年,上百年如此。

  还给稀缺一个非常合理的理由:葡萄最佳生长带。

  现在中国各行业的基本需求已经满足,那么剩下的是高端需求、升级的需求。我今天给几个商会的人讲,我们要学会在销量下降的情况下,利润怎么增加。

  过去的思维是:销量增加,利润增长。这个时代过去了。

  我们要做高端产品,高端不仅是质量好,而且要有一定的稀缺性。只要产量过剩,一定价格下降,价格下降,还算高端吗?

  我们谈稀缺,有几个隐含的前置条件:一是它不是针对普通消费者的,它一定是相对比较高的消费者,或者普通消费者偶尔尝鲜消费。

  二是它是有特色的。什么是特色呢?就是不容易被替代,不容易扩大产能。凡是能轻易扩大产能的,都容易被复制,被模仿。

  三是一定要找到某个自然性的因素,自然性的稀缺,消费者非常认同。比如做奶,如果讲只有内蒙某个区域,就有了自然因素。

  凡是能用现代工艺解决的,都很难形成稀缺。

  现在一窝风做高端,高端无限扩大产能,结果会高端也不赚钱。产能无限扩大,就没有稀缺了。

  我在公众号讲的那个烧饼的例子,他是怎么制造稀缺的?他告诉我们:第一,我这个烤法,别人不会,只有传人才会;第二,我这个炉子,烤得很慢,烤不了几个。这样就形成了稀缺。

  这是自然因素产生的稀缺。

  世界各地的民族产业,多半是可以用自然因素讲稀缺的道理的。

  我前几年到福建,政府对开山种茶是有规模限制的,我认为很好。但是,茶农做生意扩大种植规模。据说产能不够还到安溪收茶,几年后,武一山的茶肯定烂大街。

  中国的茶,是完全可以制造稀缺的,稀缺了一定涨价。

  群友问@刘春雄老师: 刘老师我回发现一个现象今年水果黄蟠桃果农能卖到12-15一斤黄油蟠桃能卖到20-30元一斤,算稀缺吧?

  是稀缺,但过几年就不稀缺了,你只是产能稀缺,很容易扩大产能。

  你要讲这种油蟠桃只有什么土壤、气候条件等长出来才好吃,这样就真正稀缺了。

  我吃一种软石榴,只有一小片区域能长出来,这样就稀缺了。

  方刚老师:从稀缺走向大众就是品牌死亡的整个过程,烂大街是不需要品牌的,只有价格就行了……

  刘春雄老师:工业化产品,只能短期的产能短缺,没有真正的稀缺。

  我讲一个给白酒企业讲过的故事。

  白酒,新酒一年内是不好喝的,即使茅台也是如此。

  尽管茅台原酒储藏了几年,但勾兑后仍然不好喝,主要是有点爆,不够绵。

  即使是好酒,勾兑后也要至少放一年才好喝。厂家给我的酒,我一定要地下室放一年以上。

  但是,厂家等不急,新酒都立即出厂,所以酒都不好喝。

  我给一个厂出几点主意:拿一款好酒,勾兑好后放一年,比如说1万酒,然后拿出来大家尝,一定说好喝。但告诉大家,只有1万瓶。卖一瓶少一瓶,新酒还得第二年才能喝。随着酒越来越少,价格就往上涨。

  这就制造了一个稀缺:告诉大家,要想喝好酒,要等一年。

  一个白酒经销商请我喝酒,拿出酒坛,装了半坛原酒,至少存了三年以后的。我觉得很好喝,就告诉他:你不卖别的了,就拿今天的坛子(5斤),专卖原酒。边卖边涨价。据说他已经有很多年没赚过钱了,这个办法他很快就赚钱了。

  方刚老师:梳理一下稀缺的制造路径在哪里?

  稀缺是个好东西!高大强是个坏人!

  刘春雄老师:工匠精神也是制造稀缺的一个合理的理由。

  方刚老师:品牌试图去满足所有人需求的时候,就是品牌退化为品类的时候,甚至是死亡的时候!

  刘春雄老师:高端需求不可能像普通产品那样井喷,一定要布局,慢慢培育。

  我讲一个多年前做高端产品的例子。

  98年我到双汇任职,当时双汇春都价格品质轮番降,都快不行了。春都推春都王,双汇推王中王。都是高端产品,毛利40%,普通产品亏损每吨800元。

  98年刚好发大水,我们就捐实物,一般把库存不好卖的捐了,双汇就捐了最高端的王中王,让百姓免费吃。同时,当时政府征用火腿肠,我们也是发高端。等于水退了,很多消费者已经尝到了王中王,到处去找。一下就卖开了。

  当时我还亲自听到一些谣言,说双汇王中王是人肉做的,因为太好吃了。

  今年又发大水,我总想起这个例子。

  回到现在的互联网思维,不就是免费体验吗?只要好吃,还怕免费体验吗?

  现在推高端产品,最佳办法是:选准KOL,让他们免费体验,然后用互联网传播。

  现在很多推高端产品,先渠道铺货,然后促销。逻辑错了。

  免费吃了还不领情,要么是产品不好,要么是选错了KOL。

  方刚老师:是的,逻辑错了……就怕这种规模思维做价值

  关键意见领袖(Key Opinion Leader,KOL) 基本上就是在互联网社交平台上有话语权的那些人。 中文名:关键意见领袖,外文名:Key Opinion Leader,KOL提出者拉扎斯菲尔德影响力单一型、综合型

  刘春雄老师:KOL四大条件:爱尝鲜、爱传播、专业、有影响力。符合两个条件就行。四个条件是极品。

  方刚老师:传统营销里面的意见领袖是通过终端控制来捕获的,尤其是餐饮终端,通过压货、促销、排他性协议等将餐饮终端转化为消费者代表的孵化器,这也是买店的初衷……

  永远的28法则,稀缺不在8,关键是在于2!

  刘春雄老师:高端产品不能用渠道推广,要用圈层推广。

  方刚老师:传统营销的思维就是在这里面跳不出来,尤其是在深度分销体系里面的人们!

  刘春雄老师:青啤经销商送我两箱红运当头,我拿出来给朋友喝了,都说不错。我想买点,自己喝,才知道批发价就是每瓶30元。还是有人喝。

  方刚说得对,高端一定不能用深度分销和促销的逻辑。喝精酿是会上瘾的,我现在已经不愿喝普通啤酒了,到饭店也自带啤酒。

  方刚老师:深度分销是销量神器,但是会是品牌杀手,稀缺的克星!

  刘春雄老师:啤酒要做高端,估计得学德国

  方刚老师:德国模式,美国精酿模式是国内啤酒行业真的要下功夫学习的

  刘春雄老师:高端白酒原来是盘中盘,后来是后备厢,现在没办法。

  方刚老师:KOL=互联网盘中盘

  刘春雄老师:高端都是自带酒,白酒做高端的思路值得啤酒学习

  方刚老师:传统啤酒里面的高端产品必须是独立部队,这只部队的打造不是成本,是投资!

  刘春雄老师:我觉得啤酒的价格带未来会大大拉长,甚至可能超过德国。

  啤酒企事业做高端,最好独立出来一支队伍。普啤根本找不到高端消费者。

  方刚老师:一定不要从红军里面挑这只部队,否则,换旗不换药!

  刘春雄老师:高端与普啤,代理商都不一样。

  方刚老师:如果今天,啤酒的销量依然维持在1949年的7000吨,今天的啤酒价格可能会超过茅台。

  刘春雄老师:白酒啤酒葡萄酒,不能比绝对价格。

  方刚老师:产品:价值+控量。渠道:圈层+渠道。团队:纯种蓝军,独立作战!稀缺制造的关键点梳理:价值挖掘、KOL(28法则),独立部队!

(0)

相关推荐

  • 谁能成为啤酒界的茅台?

    随着3月6日青岛啤酒披露2020年业绩快报,中国啤酒三巨头终于交出了自己在关键之年的成绩单. 青岛啤酒业绩增长超过18%,华润啤酒因产品结构调整和资产减值减少,净利润增长超过50%,百威亚太延续了港股 ...

  • UC头条:酱酒热的四点冷思考

    点击加载图片 酱酒依然成为白酒发展的新风口,可以看到,各渠道商在抢夺上游品牌的酱酒资源,各投资商在争夺酱酒核心产区的酿酒资源.在酱酒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我们也应该冷静地对待酱酒热,虽然"春 ...

  • 酱酒热发展的四点冷思考

    面对喷薄爆发的酱酒热潮,各渠道商在抢夺上游品牌的酱酒资源,各投资商在争夺酱酒核心产区的酿酒资源,在酱酒形势一片大好之际,我们应该冷静地对待酱酒热,虽然春江水暖鸭先知,但每一次的风口中也不乏被吹得过远而 ...

  • 「夺命大乌苏」狂扫50亿,要命的就这两招

    乌苏啤酒,"夺命大乌苏"aka"新疆绿瓶口服液" "夺命大乌苏"这五个字在老板嘴里已经蹦跶几天了,我寻思着,是不是想请我们去撸个串喝个小酒? ...

  • 4年一遇的世界杯来了,你的餐厅能抓住这波红利吗?

    餐饮新纪元,让你的餐厅经营更容易!餐饮实战第一自媒体. 导读 2018年是第21届世界杯足球赛.比赛于2018年6月14日至7月15日在俄罗斯联邦境内11座城市中的12座球场进行. 最为全球最有形象力 ...

  • 又收智商税?华润雪花为何要推500元一瓶的高端啤酒?

    5月以来,华润高端啤酒"醴"的推出引发了铺天盖地的争议,原因无他,价格太贵了,两瓶合计999元,一瓶接近500元.这个贵,并不是说它的绝对价格高到离谱,而是500元的价格远远超出了 ...

  • 青葱新媒体桑兮兮:品牌营销这些年,我总结了12个方法论

    桑兮兮 青葱新媒体CEO 我认为上一个互联网10年是流量平台化的10年,无论是APP还是公众号.微博大号,他们当时的任务都是把粉丝汇聚到自己旗下.当流量红利的潮水退去,流量变现的重要性就开始凸显,这也 ...

  • 雪花推500块天价啤酒:割韭菜or智商税?不,他已站在营销界顶端

    船长观舆:本文从文化内涵.概念标签.战略布局以及市场定位等四个方面分析了雪花推出的高端啤酒"醴"系列的营销策略及背后深意,印证了华润雪花营销鬼才的说法,对于日后高端消费品.天价产品 ...

  • 五粮液:白酒行业二哥,距离一哥宝座还有多远?

    三十年前,五粮液是白酒行业的龙头,如今三十年过去,行业龙头早已变成贵州茅台.1998年五粮液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都是茅台的4倍左右.然而,这种局面在2005年发生了反转,当年茅台的净利润赶超五粮液,三年 ...

  • 燕京啤酒半年报发布,业绩双增长,“四大天王”位置提升

    来源|啤酒板 根据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啤酒产业经济指标数据,2020年我国规模以上啤酒企业完成酿酒总产量3411.11万千升,同比下降7.04%.一个不容忽视的情况悄然而至:在啤酒产业产能扩张.渠道拓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