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禹胜:大能源观下的电力系统控制与保护

(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

环境安全是生命延续的基本保障,能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经济可靠的电力支撑了能源安全及环境安全,更是对现代文明的重要支持。

电网是电力传输及电力市场的物理平台,其稳定性的分析与控制一直被高度关注,但充裕性的分析与控制则长期被忽视。

南瑞公司在25年前创立的稳定性定量分析理论,至今仍在国际上独一无二。以此为核心技术,开发了广域监测分析保护控制系统WARMAP。WARMAP的防御范围覆盖了中国4/5的电网,已日常运行在:国调、南网总调、华东、华北、西北、江苏、四川、河南、广东、陕西、山西、安徽、云南、湖南、福建、新疆、上海、江西、浙江、贵州、宁夏、辽宁、吉林、内蒙、西藏、广西、云南、海南等28 个省级以上的调度中心。

中国在电力安全预警防御技术上引领世界,但是,至少在下述方面不能满足需求:问题之一,充裕性问题被粗犷处理为固定比率的备用容量;问题之二,即使对稳定性的研究也是在给定边界条件下,故不能真实反映上下游环节的变化对电网的影响;问题之三,缺乏对外部环节的自适应能力。

能源分为三个层次:一次能源;二次能源;终端能源。电力流是一次能源与终端能源之间的绿色通道,但电力流毕竟只是能源流的一部分,即使在二次能源中也还有其它形式。因此,电网仅是能源网中的一部分。

1、综合能源网上游的变化对电力流的影响如下

1)系统的安全稳定性遇到新的挑战:可再生能源都难以直接输送及使用,需要通过电力转换;强间歇性及强随机性增加了不可预测性及不可控性;电网规模扩大化及结构复杂化使风险加大;潮流的不确定性大,难以预测,负荷峰谷差增大。

2)备用容量的矛盾日益突出:调频容量、旋转备用、热备用、冷备用;降低运行经济性,甚至影响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初衷;为满足上海183h/年的峰荷,所增输配电能力的年均利用率不到2%,因此适当容量的储能调峰效果更好;协调预测技术、需求侧管理、可中断及可调节负荷的作用。

3)需要强大的输电网及灵活的智能配电网。

2、《中国2050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情景暨路径研究》

国家能源局于2015年4月发布该报告,指出2050年中国终端能源消费量约为32亿吨标准煤,届时发电用的一次能源中化石能源只占9 %。其中:一次能源中的化石类能源仅占34%;终端能源中的电力占62%,比2010年高36个百分点;终端能源中直接消费的化石能源为9亿吨标准煤。

虽然我觉得上述预测有些超前,但不失为参考路径。

3、综合能源网下游的变化对电力流的影响如下

1)终端能源消费模式的改革。2)电能替代,用电量继续增加。3)用户高度参与:分布式发电,用户兼具发电和耗电双重身份;不确定性增加;也带来很大的负荷弹性。4)配网电力流成为方向不确定的双向流动。

4、能源的两个替代是能源安全及环境安全的必要条件,如下

1)一次能源中的清洁替代:2013年全球约77.9%的电力来自化石类能源;化石类能源日趋枯竭,环境压力日益加剧,清洁发电任重道远。

2)终端能源中的电能替代:燃料及动力类的终端需求都可以用电能替代;电能在终端能源的占比增加1个点,能源强度将降3.7个点;中国将从2009年的18.5% 增长到2020年的28.0%及2030年的32.0%。

3)非化石类能源成为终端能源的主要方式是发电:电能是联系一次能源及终端能源的高效、灵活而绿色的纽带。

5、大能源观下的备用调度

1)调频、旋转、热、冷备用的协调优化。2)大力发展各种储能技术及其综合应用,包括煤矿多层地下水库群的抽水蓄能。3)充分发挥煤电机组的运行弹性:支撑循环开停机;供热机组及非供热机组的快速深度调峰;与可中断负荷协调调度,以总风险最小为优化目标。4)必须仅靠一次能源-发-输-配-储-用电的时空协调:提高风电预报精度;完善风机并网技术标准;在更大范围内互联,特高压输电,智能配电网;科学地对待弃风弃光问题。

6、智能电网的框架并不能完整地反映能源革命赋予电力系统的使命

1)智能电网内涵需要深化:可再生能源在电能生产中绝对占优;分布式发电及分布式储能系统遍地皆是;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在电力负荷中占优时。

2)智能电网功能需要外延:更好发挥电能作为核心二次能源的作用;承担一次能源与终端电源之间大范围协调优化的桥梁作用;在确保电力可靠性的同时支撑大能源安全及环境安全。

3)需要更全面地概括能源革命及电力系统在其中的使命:与自然环境、社会发展、经济系统、一次能源、用电模式、基础建设、信息系统、科技、人才、博弈竞争、监管的交互。

7、研究智能电网如何在能源流中承上启下,兼顾左右

1)中国的RE将从一次能源的13% 增到2050年的66 %。2)RE在发电用的一次能源中最终将高于90%。3)电力必须适应并支撑大能源的变革。4)一次能源的清洁替代:化石类能源的清洁燃烧;非化石能源发电的大规模入网。5)终端能源的电能替代:大规模电动汽车与电网的互动。6)能源流与自然界生态自愈能力的交互影响。7)能源经济的安全稳定性。8)新术语存在合理性,但其内涵必须不同于智能电网。

8、各国关注着能源领域的顶层设计

1)美能源部2001年要求综合规划电力和天然气系统:高效、低投资、可靠灵活的集成能源系统。2)欧洲强调可再生能源(RES)的综合开发及利用:传统能源和RES的互补及优化;大规模RES与电网的协调;交通运输的清洁化;集中式与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协调。3)日本2010年提出电力、燃气、氢能、交通、供水和信息系统的集成。

9、大能源观

1)国网公司领导提出大能源观。2)可持续发展有赖于密切交互的能源、经济和环境安全。3)注重以电力为主的全方位的能源安全。4)电力可靠性与一次能源与终端能源的革命密切相关。5)智能电网清晰阐明了信息流与电力流深度融合的理念。6)进一步的拓展应从电力系统延伸到相关的外部环节:研究各种非电力环节对电力可靠性及经济性的影响;避免电力系统及电力市场发展中不必要的弯路;避免突发的极端事件引起长时间内难以恢复的大面积停电;也应研究电力如何更好地推动大能源及环境安全。7)需要从大能源观点研究电力流的上、下游。

10、大能源观需要信息技术与物理系统的深度融合

1)综合能源网是由物理系统(电网、气网、热力网、交通网)与信息网络构成的信息物理融合系统。2)大能源框架中的信息采集范围大大超出智能电网。3)建模与分析涉及大量一次能源、市场、环境环节。4)决策与控制必须提高自适应能力,专用网的可靠性及实时性。5)决策支持必须面对多领域的风险管理及大量博弈行为。6)对社会开放的售电业务、新能源业务紧密融合互联网。

11、信息事件影响电力可靠性,需要专用网,但目前忽视了信息系统不可靠的影响

1)当前在线预警及决策中隐含的假设:所需信息都能及时采集到,并精确地反映系统状态;发生的事件都在预案范围之内;决策支持系统运作正确;运行人员头脑清醒;命令能及时下达,正确执行。

2)不了解信息系统可靠性与电力系统可靠性之间的关系:2003年9月意大利大停电反映了电网与互联网间的复杂交互;综合能源网基于开放信息网络,黑客入侵途径大大增加;综合能源网覆盖不同的物理系统,漏洞增加,防护困难;缺乏联合仿真的手段。

3)缺乏信息系统安全防御系统的概念。

12、开放的网络经济需要互联网平台,因此Internet与专用网两者都不可或缺

1)整合能源链中的清洁替代与电能替代;2)清洁能源一体化解决方案;3)售电业务对社会资本开放;4)销售电力产品,经营绿色能源和碳资产;5)融资租赁业务为基础的金融业务;6)建设开放式平台,提高效益;7)Internet用于开放参与的场合,但信息安全及实时性较差;8)专用(通信)网用于对信息安全性或实时性要求高的场合,非开放式接入;9)Internet不能代替专用网,反之亦然。

13、大能源网vs智能电网

1)智能电网:电网本身就意味着互联及大范围优化电能,但未涉及与自然环境、一次能源、市场行为的交互。2)若新术语的内涵与智能电网相同,就无必要引入。3)研究的需求:从电能扩展到各种二次能源的综合;从二次能源扩展到其上下游,针对大能源;从物理系统扩展到环境系统及金融系统;从数学模型扩展到理性/非理性博弈。

14、信息网vs Internet

1)信息系统与物理系统的融合也要有相应的扩展。2)Internet是计算机按通信协议交互的一种技术:专用术语,如IP地址、路由器、通信协议等;可指定接受者,调度路径,可缓冲、存储或滞后传送。3)计算机通信除了通过Internet外,还有各种专用网。4)Internet不能覆盖全部的通信网。

15、信息能源系统vs Energy Internet

1)电力流服从的物理规律与信息流不同:电功率在任何时间断面上一定平衡;电力流服从Kirchhoff Law,不能缓冲或滞后;功率的不平衡只会发生在转子,而引起机电稳定性问题。

2)直购电(特定用户购买指定电厂的电能)仅能从市场结算的含义去理解,在物理层面上,不可能指定。

3)不宜用互联网的术语及规律来描述能源流:简单地将电网与信息网“一体化”只能引入困惑;不能反映一次能源之间,终端能源之间的互相转换;不能反映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及终端能源之间的关系。

4)需要拓展的概念是integrated(综合的),即使沿用“能源互联网”,也应读为信息能源网,不是energy Internet,而是comprehensiveenergy network 或integrated energy networks。

16、在大能源层次上研究充裕性和稳定性风险

自然环境、能源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人才环节、创新环境、基础设施、政策与监管的扰动都会影响供电可靠性。反之,电力系统的充裕性与稳定性也影响各外部环节。

应认真考虑极端灾害的风险,将停电防御范围相应扩大(研究其外部灾害的演化过程及其机理;监测点及预测尽量推前,支撑早期预警),从大能源观点研究电力流的上下游,如:电力与一次能源及终端电源的交互,如何适应大能源变革?能源转换及储能技术的影响;针对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分布发电、V2G及储能,要哪些外延?

利用风险观点协调安全与经济性,安全约束不再单独需要,量化分析是约束优化及控制优化的基础。

17、结语

1)综合能源网之类的新概念必须不同于智能电网,也区别于“Energy Internet”。

2)大能源观下,电力系统监控与分析的概念也需要延伸:电厂与电网,设备与系统,博弈与机理的交互影响;技术措施、经济领域与管理决策;能源、经济与环境的综合分析与控制;多领域、跨学科的系统工程。

3)自适应的多道防线是重要的发展趋势。

4)全面提升应对高风险极端事件的能力:勿以概率小而不设防,也勿因太自信而不思进;“XX年不遇”的准则并不科学。

(本文根据“2015第十届中国电工装备创新与发展论坛”会议PPT编辑而成)

(0)

相关推荐

  • 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循环实现能源清洁利用

    [高质量能源内容,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十三五"以来,国家能源局坚持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在推动能源供给革命.消费革命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

  • 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之路——电动是唯一?

    新能源之风在祖国大地上也吹了那么几年了.几年下来大家都发现,所谓的新能源汽车基本都以电动的形式表现出来.于是乎大家就产生了一个疑问:难道电能才是新能源,其他能源就不是新能源了?究竟新能源的定义是什么? ...

  • 辨析 | 新能源 & 可再生能源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能源行业中经常会使用到的术语,二者的范畴经常被混淆.本文附图厘清这两个术语. 图片:新能源 & 可再生能源,制图:璞金 能源 ...

  •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消费报告常见问题说明

    节能降碳,绿色发展.为加强节能管理,年综合能耗量5000吨标准煤及以上的工业重点用能单位要定期进行节能降碳自查,并按要求向节能主管部门报送数据,包括年度能源消费情况.能源消费数据及来源.折标系数及来源 ...

  • 科技知识:常见能源分类

    在事业单位的考试中,能源分类一直是不变的热点和易错点,因此,对各种能源的归类整理和记忆就十分必要,现将常考能源及其分类整理如下,帮助大家理清易错易混点,在能源类考题中方可战无不胜. 一.一次能源和二次 ...

  • 碳中和约束下的我国中长期能源电力发展展望

    碳排放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对于能源电力低碳化转型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形势下能源电力中长期发展路径亟待明确.国网能源研究院<中国能源电力发展展望>研究团队通过模型构建与量化分析,研判了当前到2 ...

  •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薛禹胜:电力系统对“30‧60”目标的主动支撑

    为支撑中国战略"30·60"目标,2021年1月27日,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名誉院长薛禹胜院士结合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基础性.前瞻性研究团队20年来对能源领域 ...

  •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薛禹胜:新型电力系统通过CPSSE主动支撑中国的双碳目标

    作者简介 薛禹胜 中国工程院院士,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名誉院长.主要研究方向:非自治非线性动力系统稳定性.电力系统动态分析与控制.实验经济学在电力与能源市场中的应用.学术期 ...

  •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薛禹胜:碳中和路径优化中的系统科学

    2021年10月22日IEEE PES中国区技术委员会大会在北京开幕,此次会议的主题是"推进清洁低碳能源发展 共建新型能源电力系统".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国网电 ...

  • 薛永武:为什么要让孩子树立大学习观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薛 夫 子 寄 语 所谓大学习观,是指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基础上,把课外的一切人生实践都看作一种广义的学习,即人生就是学习,学习就是人生." ...

  • 薛永武:人才开发为什么要培养大学习观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阅读 学习的本来含义是指从阅读.听讲.研究和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但由于近二十年来,社会空前重视高学历,而非重视高"学力" ...

  • 薛永武:大学习观需要人才开发的自律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大学习观在理论上是可以理解的,但在实践的操作层面上仍然有不少的困难,这主要表现在个人如何在认识大学习观的基础上,去实践自己的大学习观,这是摆在每一 ...

  • 薛永武:孔子的大学习观与择善和改不善的价值选择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薛 说 人 才 论 语 新 说 孔子之所以能够成为圣人,这与他重视主观努力.具有大学习观是分不开的,也与他具有择善和改不善的正确价值选择密切相关. ...

  • 杨宝林:大文艺观视阈下的刘熙载书论略说

    大文艺观视阈下的刘熙载书论略说 杨宝林 (全国)教育书画协会高等书法教育分会理事 沈阳师范大学书法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 内容提要:刘熙载的书论,历来为书界所称道,好评如潮.本文尝试从大文艺观这一角度来 ...

  • 沈尹默楷书大咖(下)

    民国初年,书坛有"南沈北于"之名, 于是于右任,沈是沈尹默: 又过了30年,书坛又有"南沈北吴"之称, 吴是吴玉如,沈是沈尹默. 这么看来,在上世纪20至4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