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端芹丨《那飘雨的日子》后记
又到了飘雨的季节。
时光匆匆,距离第一本文集《山风吹来》出版已有三个年头。回想过去的三年,鲜花和汗水并存。文集的出版给我带来了一些荣誉。在县教育局董标老师的关注下,《山风吹来》出版的消息在安徽教育网站发布,之后,省内各大媒体网站纷纷转载,我竟然成了红极一时的知名作家。在县文联王明文主席的引荐下,我又幸运的成为安徽省作家协会的一员,知名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酵,真有点飘飘然。可静下心来,细想,这算什么呀,那本文集收集的多是一些前期之作,再次捧读,感觉尤其稚嫩,心中暗暗鼓劲:切不可满足现状,生命尚未结束,写作还须努力。
于是,我在读书思考之余,继续笔耕不辍。三年来,我先后在淮北日报《晨刊》、《相城》杂志、《濉溪文艺》、《烈山文化》、《陕西散文论坛》、《行参菩提》等省内外报刊媒体刊发散文、随笔,小说百余篇。我自感文字水平有限,只有勤奋写作,才能弥补不足。写作中,我结识了好多老师、文友,是他们给了我鼓励和支持。首先要感谢淮北日报《晨刊》编辑程文老师,她是个随和的人,她曾不嫌弃我文字的肤浅,始终给与我鼓励,每每有文字刊发,她都会第一时间告知我,让我开心,让我激动;还要感谢淮北市作协的林敏主席,她的学识和人品令我敬仰,每每读到她的文字,我都会细细咀嚼,就像品味一盘美味大餐,从她的文字里,我学会了写作,学会了做人。
因为纸质媒体发文的局限性,再加上我文笔的粗糙稚嫩,为了多发文,我只好把眼光投向新媒体,新媒体发文不受时空限制,随发随推,见文较快,于是我的文字频频在省外各大新媒体上出现。最让我感动的是河南一家新媒体,编辑老师姓贾,人很朴实,做事实在,指导也细致。发文多了,自然有了交流。他鼓励我投稿,指导我参加一些征文,借以提升自己。每发一篇文字,他都要精心编辑,大到更换标题、文章插图,小到标点符号,事无巨细,处处渗透着贾老师的心血。时间久了,我才清楚,《行参菩提》新媒体是中国著名行走作家联盟旗下的一支劲旅。我有意加入,就征询贾老师意见,他不厌其烦给我指点迷津,并给我寄来《行参菩提》签约作家荣誉证书,2017年5月18日,我终于成为中国著名行走作家联盟成员、《行参菩提》新媒体签约作家。
文章发的多了,我又萌发了出版第二本文集的冲动。这几年,林林总总发文百余篇,题材繁杂,体裁混乱,整理起来,实感困难。但为了满足自己的愿望,我还是硬着头皮从百余篇文字里遴选出90篇文稿,经粗略甄别,按题材分成六辑,分别是:亲情回放、岁月如歌、凡人琐事、人生百味、心灵絮语、行走天下。这些文字里,有亲情纪实,比如《父亲的眼神》《母亲的炊烟》等;有驾考经历,如《那飘雨的日子》等;有身边人物缩影,如《邂逅上帝》《红色守卫者》等;有历史人物汇编,如《才子的爱情》《红颜玉陨英雄泪》等;有根据现实人物改编的故事,如《老海哥》、《婚变》等;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劝酒》、《漫谈饭局》等;还有心灵鸡汤类的文字,如《男人的浪漫》、《微笑》等;有旅游散记,如《登尧山记》《初探净慈寺》等。一路整理下来,总感文字粗陋,体例不明,标点错字掺杂其中,尤其是文集的命名,让我颇伤脑筋,无论如何,暂拟为《那飘雨的日子》,待文集出版之日,再请广大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文集整理后期,特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行为证据》杂志社主编、新媒体《行参菩提》创始人贾国勇先生为本书作序,濉溪县文联主席王明文先生为文集的出版鞍前马后的奔波,在此,一并感谢!
2019年6月
作者简介:
李端芹,男,淮北市濉溪县人,民革党员,县政协委员。中学高级教师。系淮北市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新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家。业余从事文学创作,网络发表散文、小说、杂文数百篇,有多篇稿件被市县报刊采用,出版文集《山风吹来》《那飘雨的日子》。现供职于淮北市濉溪县城关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