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对联
我家的对联
□曾宝祥
作为大家喜闻乐见的传统艺术形式的对联,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不管红事还是白事,家家都离不开它。
我家的对联大约经过这样几个阶段。
小时候,父母健在,因家中无识字之人,过年的春联都是父亲请人写的,由于年代久远,加上不懂意思,已记不清什么内容。只觉得字很潇洒。后来知道,是当地的私塾先生写的,内容想必是言简义丰的吉祥之语了。
可恨苍天无眼,父母早亡,在祖母和伯父的帮助下,我竟考上了大学,也算是出人头地了。虽有叔伯,终鲜兄弟,终究是寄人篱下。后来不知从什么地方看到一副对联“年难过,年难过,年年难过年年过;事无成,事无成,事事无成事事成”,觉得很贴合我的实际,于是过年了就把它写了贴在自家的门上。这就是我这一时期的真实写照。
我的农历生日是十一月十一日。关于十一月十一日还有不少佳话:传说彭祖生日乃十一月十一日,清代纪晓岚曾为乾隆皇帝贺寿一联:“十一月十一日生,三千春三千秋寿”。乾隆当时责怪他把自己的生辰日搞错了,纪解释说,彭祖是这一天生日,我是把万岁比作彭祖啊。乾隆听后乃大喜,以重金赐之。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二年,谈了女朋友,确定1985年元旦节结婚。碰巧的是,这一天竟然是我的农历生日十一月十一日。由于父母早亡,校长做主,为我筹办了这次婚礼。场面是隆重的,气氛是热烈的。当时的婚联是同事帮我共同研究拟定的:生日节日偕连吉日;亲情友情饱浸党情。横批:三喜临门。确实如此,如果党的春风不度玉门关,我就与高校无缘了,按我的条件当时是很难找到对象的。如果学校不为我张罗这场婚礼,婚礼也不可能办得那么隆重。所以我从内心深处感谢校长,感谢小平同志,感谢党。
走上工作岗位,算是解决了衣食问题,结婚解决了家庭问题,紧接而来的就是住房的问题了。学校分配的一间一厨,只能是权宜之计。调进城后,连一间一厨也没有了。只好租房住,住房问题更加迫在眉睫。东挪西借,好不容易在学校西面买了一处便宜的商品房。虽然地处郊区,但毕竟是自己的安身之所。搬家之后,第一年的春节,我就在门上写了一副春联:新地新时新气象;好儿好女好家庭。
近年,许多出版单位印刷春联出售,就不用写春联了,人也懒了。三年前春节时,以前的老房东找到我,叫我给他拟几副春联,其中一副,我按照房东的名字张同齐,想了一副嵌字联:一院同增一岁;三台齐落三家。因为他的房子租给两个房客,连他自己正好三家。他感到很高兴,认为这副对联拟得好。受此启发,我也就势为自家拟了几副春联,其中一副也是嵌字联:宝气盈门满室瑞;祥云绕宅阖家欢。自己感到也还满意。
古代理发店有这样一副对联:虽是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虽是形容理发技艺的,但笔者认为,用来形容对联自身倒也很恰当。试想,对联虽然是雕虫小技,却也反映出一个人的文化底蕴,反映出社会现状。更主要的是,她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放眼当下,许多对联平仄不讲倒也罢了,甚至连结构、词性都抛在一边了,有的对联甚至出现上下联同一位置的字是重复的情况,岂不谬哉!
想起几年前,老家一个小侄结婚,叫我帮他拟几副婚联。拟好后,我因有事耽搁未能及时回去,儿子回去早,我就叫他把对联带上,叮嘱他,哪为上联,哪为下联,怎么贴法。他当时点头答应,结果我回去一看,有两三副都贴倒了。我问儿子怎么贴倒了,你猜他怎么说:“有哪个看啊!”我听后瞠目结舌。我真担心,过不了多久,作为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化形式对联也将名存实亡。
作者简介:曾宝祥,泗阳县一中学语文教师 ,热爱传统文化,可惜不懂不通;喜欢教书育人,却又误人子弟。一生毫无建树可言,地地道道是一个难容世俗之辈,不学无术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