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几凡小快题模拟评图-03| 驻村教授工作站设计(内附讲解视频和部分学员作品展示)

SECTION A   
快题考查趋势与应对策略

 快题考察趋势:

在近四年的同济快题中,着重考察环境分析与应对能力的题目占了80%的比重。这似乎也体现出一种趋势,即快题的关注重点不再局限于建筑单体的功能排布或形式塑造,而更多地转向在一个区域特色较为鲜明、环境因素比较复杂的基地中设计一个“此地”应有的建筑。
如果说17、18年的复试题目(将基地设置在公园之中)是这种出题意图的初步体现;那么18年的夏令营题目乡土展示馆、19年初试及复试题目、20年夏令营题目,则已经是一种对考生相关能力的充分考察

 应对策略:

面对这种趋势,以往那些漠视环境的万能套路或万能平面早已不再有效,也越来越为人所诟病。单一呆板的解决手法已经不能应对复杂而多样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及时地端正态度、调整策略,仔细分析题目所给的场地特点和任务书中的所有考点,并给予充分的重视!场地的特点可以催生出建筑的特点,而建筑的特点反过来也使场地特点更加得到彰显。这才是出题人想要看到的结果。而想要得到这样的结果,必须要储备丰富多样的环境应对手法。
通过对优秀案例进行分析与转译,结合具体的题目设置,将由此得到的应对策略和手法使用在相应的环境中,就会出现灵活而适宜的设计方案,从而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在一众平庸而类似的答卷中脱颖而出!

 住宅考法分类:

100%住宅——里弄三代居、七口之家等,功能为居住空间和家庭成员关系(私密性+共享性)的考查。
75%住宅+25%工作——雕塑家工作室,工作会客与家庭起居关系。
50%住宅+50%工作——SOHO设计,家和对外空间,功能复合度与功能分区的考查。
25%住宅+75%工作——驻村教授工作站,削弱家的功能,建筑的公共性加大。
 3h快题vs6h快题区别:
1.建成环境(概念类除外)
对周围环境的承接,和你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如采光退距,消防退距,场地内人的聚散与穿行。(纯自然环境的题目比较老,近几年环境多既有建筑的影响)
2.功能
重功能,还是重对周边环境的反馈。(1-2h快题会大大缩减功能复合程度)

SECTION B   

真题详解


 题目展示
 解题思路
01——宏观
基地位于江南某乡村之中,拟建一驻村教授工作站。基地形状为南北向狭长地块,东西两侧均为居住区,在这种街区环境中新建建筑颇具有微更新的性质,因此建筑必须考虑与现有民居风貌和肌理相协调。同时,要考虑居民和基地的相互适应性。
02——微观—宏01——宏观01——宏观
本题中环境要素较多,同时对教授工作站的基本模式和空间品质也有其考察和要求,因此对应的考点也较多,请大家耐心仔细阅读。
(1)基地南段东西两面各有两个居民出入口,必须保证顺畅连通,切忌堵死。
(2)保留居民到达河岸观景的通道,并结合节点空间进行设计。

三种通行扩展:

1.通路往大了说可以做成轴线。或对体量进行切割。轴线给建筑可以带来 1.灰空间2.击穿

2.体量偏移让出通廊,上做覆盖。

3.做成外部空间,如借用平台空间进行穿越。注意,要注意穿行带来的空间开放的问题。

(3)基地北端围绕树木设计开放空间。

(4)朝向河道的视线空间设计:景观渗透、收放有致、曲折婉转......
(5)工作室的基本模式设定,即如何处理工作与居住的关系:可以选择对工作区和居住区进行垂直分区的SOHO模式,也可以选择在同层解决工作和居住两种功能。

(6)建筑内部---公共空间VS私密空间:总体上遵循下层公共上层私密的原则,可在一层布置展厅和接待,二层布置工作和居住;也可在一层布置展厅和工作,二层布置居住。
(7)基地地块狭小,首层占地极限约120m²,两层满铺面积约有240m²,而总建筑面积≤200m²。考虑到肌理的适应性,不宜把建筑两层满铺,宜出现小体量、平台、局部小院落空间等,如果将建筑面积做到150m²左右,即可使空间具有相当的灵活度。

(8)两个教授工作室与卧室的相对独立分离:两个教授各自的活动区域应该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与私密性。两个单元应该平等而互不干扰。

 03——考场中出现的问题:


(1)将南端四个居民出入口堵死。
(2)将体量做成横向三条,中间挖出庭院,这种做法过于重复周边的肌理体量与风格,缺少创造性。
(3)此题目功能相对简单,但部分考生想的太多,认为其中必有陷阱,把题目理解得太复杂。3h快题考试重在考察建筑学基本原则与关系,这种大的原则关系好比皮,而形式如同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大量学生从形式出发的做法无异于舍本逐末。
此题应该着重关注地块的适应性;功能中开放与私密的关系;空间设计的意境和品质(如何看树、如何看河、通向河岸的路径及节点设计、内部空间的转折变化等等)。

 04——本次评图要点:

1.自身内部功能组织好:两个教授起居空间要分开,强调私密性。平面分区通过一头一个的方式,或者剖面分区实现。

2.对周边环境的应对:通往河边的道路要有,村落入口小广场退让

SECTION C   

参考案例
01——朱家角人文艺术中心:

资料源于谷德网站https://www.gooood.cn/zhujiajiao-museum-of-humanities-arts-by-scenic-architecture-office.htm
建筑师:祝晓峰 / 山水秀建筑事务所
项目地点:上海 朱家角古镇
设计/建成:2008-2010
建筑面积:1818平米
▼总平面图
基地环境:朱家角作为上海保存最完整的水乡古镇,具有典型的传统江南风貌。而人文艺术馆位于古镇入口处,并且东邻两棵470年树龄的古银杏。在传统的环境语汇中加入新的建筑单体,必须慎重应对现有的风貌与肌理,思考如何在实现自身话语权的同时与周围环境和谐共生。(而这也正是本题一大重要考点)同时,如何去应对古银杏,以不同的方式挖掘这一景观元素的最大价值也是影响设计的重要因素。(本题中也设置了树木这一景观元素)
▼空间逻辑分析图
▼首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空间组织:位于建筑中心的室内中庭是动线的核心。在首层,环绕式的集中展厅从中庭引入自然光;在二层,展室分散在几间小屋中,籍由中庭外圈的环廊联系在一起,展厅之间则形成了气氛各异的庭院,适合举办多个小型的展览活动。这种室内外配对的院落空间参照了古镇的空间肌理,使参观者游走于艺术作品和古镇的真实风景之间。
▼轴测图
回应肌理:底层平面形状相对完整统一,上层空间化为分散小体量的做法也使建筑的最终形态很好地融入了古镇肌理之中。体现出对古镇文脉的尊重与理解。
▼水院照片
二楼东侧的小院,一泓清水映照出老银杏的倒影,完成了一次借景式的收藏。
▼室内照片
二楼山墙处变为整片玻璃窗,正对银杏树,实现了框景式的观赏效果。对古树多角度多层次的视看体现了建筑对植物景观与文脉的重视,也使观赏更具趣味性和多样性。
02——艺术家工坊:

资料来源于在库言库http://www.ikuku.cn/project/zhongjianjianzhu-yishujia-gongfang-cuikai
建筑师:崔愷
项目地点:北京
完成时间:2009年
建筑面积:24200㎡
▼总平面图
中间建筑艺术家工坊位于西山创意产业基地,其位于海淀区杏石口路四季青锅炉厂旧址,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沉淀。项目旨在为成熟主流艺术家和设计师打造创作、展示、生活和交流的空间,因此取名中间建筑。
▼模型照片
▼剖面图
项目最重要的一个主题就是设定艺术家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模式,艺术家喜欢“聚成圈子”以交流思想,他们的个体生活和艺术状态又呈现出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因此,该项目采取的方案是将每个工作室单元分为上下两个空间,下部大空间作为工作展示空间,上部小空间作为生活空间。各单元互相毗邻,围合成一个正方形的圈子,院落和二层内街成为艺术家交流讨论的空间。上部和下部空间既有区分又互相交融渗透,同时各单元又有各自独立性,形成了艺术家群体的独特聚落建筑。
▼首层平面
▼二层平面
▼三层平面
建筑平面呈回字形,以7米为基本工作室单元的开间宽度,回字中间是34.3m×34.3m的方形内院,二层有环绕内街。主入口设在西北角,四角都有公共楼梯。西北角和东南角设有电梯。工作室基本开间为7米×14米,层高4米到5.4米,设有天窗,生活空间基本开间7米×7米,层高3米。
▼方形内院
▼环绕内街
03——漂浮三联宅:
资料来源于《时代建筑》2003年06期《漂浮三连宅》---王方戟;http://deshaus.com/Cn
/Script/detail/catid/4/id/29.html
建筑师:大舍建筑工作室
项目地点:江苏省昆山市
完成时间:2003年
建筑面积:450㎡
▼立面照片
在毗邻淀山湖的一片别墅区内,建筑师为三位朋友设计建造了一栋有别于周边其它尖顶式样的房屋,供他们有时在此居住或工作。在四周坡顶独立住宅的映衬下“三连宅”显得非常独特,它封闭而结实的外观和建筑内部的开敞和透明形成了鲜明对比。
▼首层平面
▼二层平面
▼剖面图
三连宅是三个横向空间支撑着的三个纵向空间,下面的三个横向空间之间是相互开敞的,上面的三个纵向空间是相互独立的。它是为三个朋友设计的周末居所,共享的基本生活设施都集中在建筑的一层,而各自的私密领域在二楼被分为三个独立的单元。开放的底层的四段横墙对应的都是被划分开的有限视野,而看似有限的二层四道纵墙,限定出的都是看得见湖景的开放视野。
▼内院照片
院子是自然形成的,有数种形式,它们在一层是连通的,在二层则形成了分开的三个天井。院子在靠工作室一侧整齐地种满了竹子,这些竹子是调节内院尺度和气质的重要空间元素。
▼立面图
建筑虽然放弃了类似周边房屋的多数人喜爱的坡顶别墅形式,但外墙材料还是采用了相同的片石和白色涂料的外墙。片石是贴上去而不是砌筑的,这和周边房子的做法一样,也是现在中国人盖房子的习惯做法,有所不同的是在片石贴面墙的端头有意清晰地表露了这种“粘贴”的表面特征。
▼室内照片
SECTION D  
快题转译与优秀范图

快题转译

有没有看出三个案例的影子?基座+小盒子、单元体的并置组合、丰富的庭院空间、露台对景观的呼应......

具体思路:

(1)场地要素上,底层需要留出通行空间,所以在南侧留出小广场方便居民使用。二层需要有室外空间应对北侧景观。
(2)功能上,为了公共和私密空间区分清楚、方便居住者使用,将工作和居住单元化处理,并确保每个单元都有良好的景观朝向和日照环境。
(3)形体上,每个单元为独立体块,并用公共空间将其串联,形成基座+单元的样式。再用坡屋顶整合形体,以适应周边肌理。
(4)细节上,路径和节点的处理通而不畅、错落有致。
学员优秀范图
总结
看过了全面的题目解析和三个精心挑选的紧扣考点的实际案例及范图,相信大家已经有所学习和领悟。可以说,优秀的快题解法诞生于全面细致的考点分析和灵活适宜的应对策略,这二者缺一不可。
在解读任务书的时候,不仅要逐字细读文字部分,也要细细分析总平面所给的周围环境,由此总结出所有需要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也就是我们所谓的考点。
而应对策略的生成,一需要逻辑,二需要知识储备
由场地条件和功能要求逼出一种或几种策略,再把它们以合适的手法表现出来,而这些手法就来自于平时对优秀实际案例和优秀快题作品的总结和积累。只有在平时的学习中广泛吸收广泛积累,同时把握同济快题正确的取向,才能厚积薄发,取得理想的成绩!
SECTION E   
学员作品点评
下面10位同学为一组,进行评图的讲解。

滑动查看更多

点评:
同学2.大关系不错,用单元体量方式应对,底层过于开放,容易受行人干扰。注意一下家具与户型尺度。内部楼梯设置过多。
同学3.图底关系不错,结构分析功能分析不错。但要注意建筑体块的长宽比,(条形和“小胖墩”体块表达上感受完全不同。)
同学4.房间尽量避免不规则形,要思考体块咬合的逻辑。
同学5.注意钝角空间和锐角空间的问题。并且这个做法为100%住宅,题目理解有一点偏差。
同学6.图面表达十分棒。但通往河道的路不要堵,卧室的开窗景观界面优化一点。
同学7.体量组织的方式比较聪明,但通行的问题要注意。
同学8.注意采光问题。
同学9.注意通路的空间节点。要有收有放
同学10.图底分析,建筑朝向,与周边建筑关系,问题同同学5,做成了纯住宅。

滑动查看更多

同学1.图底关系,古村落感觉,房间朝向,路径,等问题注意。做成了100%住宅
同学2.回字形原型带来了功能上南北向的不好调整。厨房面积太大
同学3.底部架空,形成三个节点,方案不错
同学4.剖面图记得画标高,注意功能朝向和景观朝向的关系
同学5.建筑体量和地形关联性小,没考虑不规则地形。
同学6.这个做法建筑做的比较拥挤,面积尺寸可能不够
同学7.底层穿越的公共性做的太大了,功能置入的太少,
同学8.和前面同学共性问题一致
同学9 没考虑人的来向,分区出现了问题
同学10 注意家具尺度及画法,两部分过于独立没有联系

滑动查看更多

同学1 效果图和平面图保持画风一致

同学2 S型穿越不适合本题,会客厅画法有问题。

同学3 连坡的形式和内部有冲突

同学4 屋面平台的人流引导逻辑性低,入口广场覆盖的太多,使用感受不好

同学5 柱子和墙的关系注意,使用功能私密性和楼梯关系注意

同学6 竖向三条的逻辑得注意

同学7 折板具有敞向性,回避了南北向

同学8 进行了体量扭转,S型穿越不适合

同学9 坡屋顶的形式缺失,场地穿行不够

同学10 总图必须画,大台阶的做法不合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