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宇的拧巴,源自于他对演戏的执着

章宇自称是个拧巴的人,拧巴来拧巴去,纠结来纠结去,也就成了电影中的黄毛、劫匪胡广生、混混头子于城,还有这次《风平浪静》中的宋浩。

他饰演的角色和他一样,都在生活的戏法里转着圈,在迷雾中寻找希望。黄毛是和病魔抗争,胡广生是在和生存较劲,于城和理想中的爱情谈了场空,宋浩与父亲和内心的道德争执不下。

而现实中的章宇呢,也经常和自己过不去,有时候拧得好,有时拧得不好。

章宇说,自己在对剧本的要求上面,其实有点偏执。经历了疫情,他发现也许电影也不是那么重要的事,所以他也试着想把这个东西看得不要那么重,否则自己的伤害和失望就会更大。

可他真的能做到这一点吗?

这个1982年出生的男孩子出生于贵州都匀,成绩不好,只考到了贵州大学艺术学院表演系,毕业后进入当地剧团。

后来,章宇并不能满足与在本地进行自己的表演事业,他觉得只有北京才能满足自己对艺术事业的狂热追求,于是干脆请了个假直接去了北京,也因此被剧团开除了,他唯一的后路,被斩断了。

刚到北京的时候,他自己的经历,就是那些他演的小人物的缩影。

一方面是房租压力,一方面是戏约少,片酬低,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都很费力。

唯有表演,成了自我的救赎之道,就像他选择的角色一样,总是需要某种方式来实现自我的价值。

《风平浪静》的结局,也无风雨也无晴,章宇的内心从挣扎到麻木,写在脸上,是等待觉醒的憧憬。于是,有人说他这段表演表面风平浪静,内心波涛汹涌。

汹涌和平静是一对反义词,可在表演上也是一对同义词。在这段将犯罪,爱情和亲情杂糅于一体的故事中,人物的基底本就是丰富的,而章宇的塑造,无疑给这个角色增加了几分痛苦。

宋浩长久背负着的罪恶、压抑的隐忍,无名之辈般的存活却又渴望一丝挣脱现状的那种无力,都被章宇很好的诠释出来了。人物的绝望和观众的心随着剧情和表演,一层一层推向了最高点,然后轰然坍塌,俄狄浦斯式的悲情结局让观众的心揪在了一起。影片结束,你不禁开始问自己,为什么明明电影名为《风平浪静》,内心却久久不能平复。

宋浩的痛苦,没有得到解脱,他和黄毛不一样。

第一次对章宇产生深刻的印象是源自于《我不是药神》中的黄毛。

黄毛来自社会底层,因为得了病不想耽误家里跑了出来。

章宇对黄毛的诠释才是真正的“风平浪静”。

《我不是药神》中他饰演身患白血病的孤僻男孩,研究剧本后,他向导演要求,把15句的台词缩减到11句。在影片结尾,面对警方的追查,黄毛决定牺牲自己,保护程勇,让其他患者有活下去的希望。那个含泪的笑容,赋予了人物独特的灵魂,性格孤僻的黄毛,热情、勇敢、仗义。

在《我不是药神》中,章宇抓的最准的地方就是黄毛的孤而不独。黄毛其实是个缺少家庭温暖的人,但是他不缺少向死而生的勇气,因为他年轻、无畏。

孤独两个字拆开来看,有孩童,有瓜果,有走兽,有飞虫,但是黄毛所面临的是,纵使人间繁华多笑语,惟我空余两鬓风。但是,正是因为如此,这些筑成了黄毛在外独自闯荡时那种勇敢和坚韧。在剧情走向转折点的时候,他剃去了一头黄毛,露出了温暖的笑容,这说明他在抗争病魔的路上找到了家人和朋友,代表着一种新生。

而这部电影也是章宇的新生。

他凭借《我不是药神》入围第5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配角奖,同年,获得智族GQ年度人物盛典年度新锐演员奖 。2019年10月22日,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提名名单公布,章宇凭在《我不是药神》中饰彭浩(黄毛)获最佳男配角提名。

后来,《无名之辈》中的胡广生再次证明了他对小人物这种角色的拿捏已经游刃有余。

《无名之辈》中,他饰演悍匪胡广生,通过一系列笨拙的行为塑造,加强了影片的喜剧效果。有人说章宇长得糙,所以每每扮演社会底层的人物都能演出他们身上那股野蛮生长的味道。但是,章宇演戏的特点是,糙中可见细节。

在他得知女主的瘫痪后,我们能看出他心理状态的转变。凶猛的眼神中慢慢溢出同情,片尾,他望向女主的柔情眼神,一下道出了胡广生的真心,产生了击中人心的力量。

没有迎风而上,是章宇的第二次选择。《我不是药神》后,章宇拒绝了很多剧本,他知道,自己的成名,始于角色,也该终于角色。

章宇是属于那种对自己要求很高的演员。在他的采访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角色的理解是层层递进的,从早期的黄毛,到胡广生,再到宋浩,章宇看到了角色身上最拧巴和挣扎的地方,和他们心底的颜色。而他本人,却不愿将自己过多的暴露在大众面前,因为,只有角色才是他的保护色,也是他的栖息地。

《四味毒叔》是由策划人谭飞,剧评人李星文,编剧汪海林、宋方金、史航五人发起的影视文化行业第一垂直独立视频表达平台。欢迎有个性、有观点的导演、制片人、编剧、演员、经纪人、评论人、出品人等前来发声,或脱口秀,或对话,观点不需一致,但求发自内心。“说” 责自负,拳拳真诚在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