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苏秦举一人之力,六国合纵!见赵王,会魏王访楚王

“六国兴亡事系君”,是唐人贾岛咏叹苏秦的诗句,虽说诗家之言,难免夸张,但还是能从中觉出,苏秦举一人之力,兴亡六国之事,实在不可小觑。

苏秦是东周洛阳人,年轻时,游学齐国,曾追随鬼谷子学纵横捭阖之术。可游历数年,却“大困而归”,一时“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让他的脸面输得精光。苏秦不甘就此罢休,他读书的目的简单明了,就是要将书本的知识为己所用,“以取尊荣”。于是,苏秦“闭室不出”,潜心读书。《战国策》 记载: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可见其雪耻决心之大。在众多的书中,他对《周书阴符》情有独钟,伏案研读,孜孜不倦。由此,他获取了许多如何揣测君王心意的诀窍,不由开怀释然:“ 此可以说是当世之君矣。’

苏秦踌躇满志,请求游说周显王,可显王的近臣对苏秦的斤两,了然于胸,根本瞧不上苏秦。苏秦西去秦国,以“吞天下,称帝而治”,蛊惑秦惠王,可秦惠王觉得时机不成熟,不为所动。苏秦又东向到了赵国,赵相奉阳君因讨厌苏秦,干脆将之拒之门外。

一番番白忙活,非但没有让苏秦知难而退,而是加倍激发出他内心的斗志。苏秦又游历到燕国,经过一年多的耐心等待,终于见到燕文侯。苏秦巧舌如弹簧,先言燕国的“天府”之优,再言潜在的危机,最后提出燕、赵合纵相亲,联为-体, 可确保国泰民安国国力不足,西边比邻的赵国,南面接壤的齐国都是强国。燕文档梦寐以求的,就是能够偏安处。 现在有人想自己所想,急自己所急,自然求之不得。于是,“ 资苏秦车马金帛以至赵”。苏秦在燕国挖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可以说,燕国是他的发迹之地。随后,苏秦的游说之路走得风生水起。见赵王,抵掌而谈:韩王,摇唇鼓舌;会魏王,引经据典:拜齐王,挑逗野心;访楚王,画饼充饥。

《苏秦列传》里,司马迁援引了苏秦大量的说辞。平心而论,苏秦确有战略谋划的眼光,也深谙各诸侯王的心理。借事说事、借话说话,鞭辟入里,加之辞藻华丽,比喻随手拈来,自然就有了很大的亲和力和说服力。当然,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本领,也便在不断的历练中铸就。
六国合纵盟约,是苏秦的最得意之作,为此,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苏秦声名大振,显赫一时。北上赵国,途径洛阳,随从车马,络绎不绝,颇有大王出巡之威。周显王闻风而胆惊,连忙为之“除道”,并“使人郊劳”。而苏秦的兄弟、妻子、嫂子则个个俯伏于地,“侧目不敢仰视”。苏秦笑着问嫂子,何以前倨后恭?嫂子则直言不讳,是因为你的地位高了钱多了。钱可以改变贵贱,位可以改变尊卑,苏秦不由自鸣得意:假如当初我在洛阳城边有了二顷良田,我还能佩上六国的相印吗?于是,“ 散千金以赐宗族朋友”。

赵国封苏秦为武安君,苏秦将六国盟约传送到秦国,秦国兵不出关,长达十五年。《战国策》 就曾以“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海夸苏秦合纵之策的伟业。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诸侯间的国事也是这样。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先是秦国以利诱惑,假言与齐、魏两国联合,攻打赵国。齐、魏两国,果然将战火烧到了赵国。赵王便对苏秦颇多微词,苏秦害怕引火烧身,便请求出使燕国,以报复齐国的毁约。

苏秦到了燕国,燕国的太子已是秦惠王的乘龙快婿。这一年,燕文侯去世,太子即位为燕易王。齐国趁火打劫,举兵夺取了燕城十座。燕易王很是不快:六国合约是你苏秦借先王的重金促成,现在齐国挑起事端,先是攻打赵国,接着又是掠夺燕城,弄得燕国为天下耻笑,无论如何你得替燕国要回失地。

苏秦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出使齐国。他以燕易王是秦惠王的小女婿为由,向齐王晓之以利害:“ 大王利其十城而长与强秦为仇”,亦如饥饿之人强食剧毒“乌头”,非但不能充饥,反而可能被毒死。齐王掂量自己的分量,又揣度秦国的国力,最终,归还了所夺的城池。
苏秦虽然不辱使命,却不再风光无限。于是,见不得苏秦志满意得的齐国人,开始兴风作浪,诋毁苏秦:“左右卖国反覆之臣也,将作乱。”苏秦害怕了,连忙回到燕国,可燕易王不打算再授予他什么官职。苏秦很是委屈:自己厚着脸皮,连哄带骗,说服了齐王,替燕国要回了失地,却因“不信”授人以柄。原以为燕易王会为此“益亲”,不料却是“不官”。

于是,苏秦大言不惭:“臣之不信,王之福也。”并振振有词:像曾参那样孝顺,像伯夷那样廉洁,像尾生那样守信,无以成君王之事。曾参孝顺而不肯远离父母,怎能指望他不辞千里为君王奔走效力?伯夷廉洁而不君、不臣,不接受赏赐,宁愿饿死于首阳山下,怎能指望他为君王游说齐国干出一番进取的事业?尾生确实守信,与女子桥下相约,不见女子,不肯离开,结果大水淹来,抱柱而溺,这样的人又怎能为君王说退齐国的强兵?
燕易王遇事不多,阅人有限,竟为苏秦的这番“高论”所迷惑。苏秦官复原职,不久,竟胆大妄为,与燕易王的母亲私通。事后,苏秦担心劣迹败露,引来杀身之祸,便主动要求前往齐国:“臣居燕不能使燕重,而在齐则燕必重。”于是,苏秦假装得罪了燕国又逃奔到了齐国。

齐宜王死,齐滑王即位。苏秦便趁机游说齐滑王:“厚葬以明孝,高宫室大苑囿以明得意。”这实际是个阴招,让齐滑王大业木,劳民伤财,以消耗国力,从而为燕国提供可乘之机。
齐国的许多大夫不甘久居于苏秦之下,便联合起来,豢养刺发暗杀苏秦。虽然,苏秦得以逃脱,却受了致命的一击。 苏秦临死前献策于齐王:我如果死了,就把我车裂于刑场示众,并宣布,苏奉是为了燕国而作乱于齐国,如此就能抓到凶手。
齐湣王果真按苏秦之策行事,凶手也果真自我暴露。齐湣王杀了凶手以息事宁人。宋人王安石诗云:“已分将身死势权,恶名麻灭几何年。想君魂魄千秋后,却悔初无二项田。”可人世间哪有什么后悔之药?
苏秦死后,他为燕国而使坏齐国的事最终暴露。齐滑王大为震怒,愤恨难平。为此,燕易王忧心忡忡,寝食不安,唯恐遭致齐国的报复。苏秦的弟弟苏代求见燕易王,“欲袭故事”, 于是,翻过去的历史,又开始重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