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哥侃论语——学而第一
01 快乐学习的秘诀
《论语》开篇第一章第一则第一句话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这句话,党员同志最是熟悉。每天做“学习强国”,打开手机映入眼帘的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这句话是谁说的呢?
“子曰”。
这里的“子曰”就是指孔子说,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师徒交流对话的语录集。
孔子我们都很熟悉,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门弟子非常多,所谓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其中,特别有名气的有颜回、闵子骞、冉伯牛、冉雍、子贡、子路、宰我、冉求、子夏、子游十人,被称为“孔门十哲”。但是,能够称得上“子”的,除了孔子,却只有曾参、有若、冉求等寥寥数(shù)人。《论语》中,凡是“子曰”,就是指孔子说;其他的,曾参说,就是“曾子曰”,有若说,就是“有子曰”。别的人发言就是直接题名道姓了。子贡曰,冉求曰,颜渊曰……所以,有人以此猜测,《论语》的整理和编撰主要应该是有由曾参和有若的弟子们完成了,所以他两个也就被尊称为“子”。
这里的“子”,和“儿子”的“子”,“孙子”的“子”是一个字。但是,凡是被称为“子”的,可都是个顶个的牛人。我们知道的“老子”、“孙子”、“墨子”、“孟子”、“庄子”、“韩非子”、“荀子”……那可都是了不起的大人物。
02
《论语》开篇第一则三句话:
zǐ yuē xué ér shí xí zhī bù yì yuè hū
子 曰: 学 而 时 习 之, 不 亦 悦 乎?
yǒu péng zì yuǎn fāng lái Bù yì lè hū
有 朋 自 远 方 来,不 亦 乐 乎?
rén bù zhī ér bú yùn bú yì jūn zǐ hū
人 不 知 而 不 愠,不 亦 君 子 乎?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放到了第一章第一则第一句话。由此可见这句话的重要性。
“不亦说乎”的意思就是:不也很愉快吗?这话有些莫名其妙,快乐就快乐吧,为什么加一个“亦”呢?
我们猜测一下,这话一定是有背景的,可能大家不觉得学习快乐。孔子说如果能做到“学而时习之”,就能变苦学为乐学。
有人说,“不亦说乎”的“说”,怎么看着像是说话的“说”字?是不是写错了?
您是火眼金睛!还真是说话的“说”。但是在这里,这个字不能读作“说(shuō)”,而应该读作“悦”(yuè),和喜悦的悦,是通假字。
“悦”和“说”为什么能够通用呢?
《说文系传 统论》是这样说的:“悦,犹说也,拭也,解脱也。若人心有郁结能解释之也”。
什么意思呢?“若人心有郁结能解释之也”,说人不开心是因为想不开,放不下,忘不掉,情绪在心里郁结,所以“窝火”“窝心”。怎么解决呢?“悦,犹说也,拭也,解脱也。”想要开心起来,喜悦起来,就要通过说,把情绪排解出去,或者多听听高人指点,“拭也,解脱也”。经过高人的劝解,“窝着的情绪”经过引导排解出来了,“解脱也”,小心眼亮堂了,死心眼打开了,人也就释怀了。
03
“学而时习之”如何能让人开心喜悦呢?
这要看学什么,怎么学。
无用的屠龙之术,难以引起学习者的兴趣;枯燥的繁难偏旧,难以引起学习者的兴趣;木偶一样的被动学习,难以引起学习者的兴趣;无意义的重复做题,难以引起学习者的兴趣。学有所好,学有所用,学有所乐,才是学习的王道。
孔子所说的学,从学习内容的实用性上,和学习形式的趣味性上,都是符合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的。
西周时代,学校分“小学”和“大学”。小学学习“小六艺”,为所有贵族子弟的必修技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大学学习“大六艺”,则是做官前的职业培训,包括:《诗》、《书》、《礼》、《易》、《乐》、《春秋》。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私立学校”的校长。在他之前,“学在官府”,所有的学校都是官家办的,毕业后直接就可以被推荐做官。当然,这样的好事只有功勋(gōng xūn)贵族子弟才能享受,普通老百姓的孩子想都别想,根本没有资格上学。当然,也就没有资格做官。
孔子的伟大,就在于他改变了这种垄断,创建了普通老百姓子弟也都能上的学校。“学而优则仕”,这些贫民子弟读了书,有了本事,也就有机会从政为官。贫民出身的子路、原宪、冉求、樊迟等人,商人出身的子贡,按照原来的情况,都没有当官的机会,但是因为跟着孔子学习,有了当官的本领,后来也就都有了当官的机会。
学习的效果,取决于学习的动机,学习的动机取决于学习者的志向。格局越大,学习的动机越强烈,就越容易找到学习的兴趣。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因为他有一个梦——天下大同。他要恢复“文武之道,周公之礼”,他要追求“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当然,如果我们的学习动机不强烈,或者境界不高,只是为了不挨骂,或者讨好爸爸妈妈和老师,找不到学习本身的乐趣,就很难实现乐学的境界。
04
能够实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还有一个关键,那就是学习的形式。这里的“时”,在周秦时候当做副词用,意思是“在一定时候”,或者“在适当时候”。被解释做为“时常”的,起源于朱熹。现代人都习惯把“时”当做“时常”,所以,有人才会把这句话翻译成“学习了新知后时常复习、经常温习”。但是,这样翻译是很勉强的,误解了孔子的本意。
而且,还有一个字非常关键,那就是“习”。这里的“习”不能翻译成后“复习”或者“温习”,而应该翻译成练习和实践。
“习”的繁体字是“習”,这是一个会意字。《说文解字》对“習”的解释是:“习,数飞也。从羽从白。”
什么意思呢?“習”,上边的羽代表小鸟,下边的“白”表示在太阳底下。本义是:小鸟在太阳下反复地练习飞翔。
我们都知道:自由飞翔,是每只鸟的梦想。妈妈刚教会了小鸟怎么飞,小鸟跃跃欲试想自己飞起来,在阳光下尝试,一次,两次,乐此不疲。终于,真的可以自由飞翔了,那肯定特别兴奋、特别开心。这就是“不亦悦乎”的状态,由内而外,发自肺腑的开心。
这种感受,我们很多人都有过:学溜冰、打球、跳舞、弹琴、唱歌、讲故事、做实验,一开始老师教,自己有些吃力,然后自己反复摸索,突然开悟,大功告成。成功的喜悦,历尽千辛万苦,最终奋斗成功的喜悦,最是激动人心。运动员取得世界冠军,雄壮的国歌响起,常常会让他们激动得热泪盈眶,就是这个道理。
05
2019年,有一句调侃学习的话曾经刷屏——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快乐!
学习内容、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快乐学习的秘诀就在于变被动为主动,变死记硬背为活学活用,发现知识的魅力,实现知识、生活和生命的共舞,这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秘密。
下一期,我们探讨与朋友的相处之道,如何找到好朋友,结交好朋友,珍惜好朋友,下一期我们不见不散,继续收听“猴哥侃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