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8.7【2017-1-14】
#每日学论语#8.7【2017-1-14】
【原文】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wéi)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
曾子说:“士人是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强的,这是因为,作为士人,其责任重大,路途遥远。把仁作为自己的责任,这样的担当,不重吗?到死才停止,这样的路途,不远吗?”
【微言微感】
提起“士”,马上想到“勇士”“壮士”“志士”“学士”“国士”“隐士”……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为了天下苍生,抱着必死决心,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毅然决然去刺杀秦王,这是壮士,勇士。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为尊严做隐士,不妥协,甘清贫,这是学士,隐士。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无论身在何处,但是心怀社稷苍生。这是志士,国士。
士的光芒,照耀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成为中华民族的钢铁脊梁。
“士”,从造字上说,上边“十”下边“一”,表示“十取其一。”挑出来干什么?学在官府,培养做官啊。后来,“士”的内涵不断丰富,变成了读书人,求知者,奋斗者。
“士”需要具备两个品质:“弘”和“毅”
弘者,恢弘,博大。志存高远,气吞山河,胸襟开阔,目光远大。
如雨果所说:“比大地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的心灵。”
孔子说:“岁寒知松柏之后凋也。”
孟子说:“吾养吾浩然之正气。”
孙中山说:“天下为公。”
毛泽东说:“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周恩来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够得上弘的,都不是胸无大志的人。“非弘不胜其重。”领导如车胎,能受得多大委屈,顶得住多大压力,就能承担多大职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横渠先生四句话,把“弘”解释得酣畅淋漓。
“毅”呢?
很多人翻译成毅力,也有人翻译成刚毅。这个“毅”,不仅仅是持之以恒的坚持,还有眼光独到,见解深刻,决断智慧,立场公正。看得准,拿得稳,咬得住,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弘毅,就是格局,就是行动,就是坚守。其格局也大,其动力也足,其本领也高,其求索也执着。这才是“弘毅”。
斤斤计较难成大事,志大才疏难逃失败,浅尝辄止难求真经,虎头蛇尾难见彩虹。因为,无限风光在险峰,彩虹总在风雨后。
为什么士一定要弘毅呢?因为士的使命是以仁为己任,修仁德之身,行仁德之政,这谈何容易?自然任重而道远。
孔夫子前边多次议论过仁,除了颜回,子路算不得仁,子贡算不得仁,冉求算不得仁,公西华算不得仁,他连自己都不敢自称做到了仁。颜回能做到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止矣。
汪精卫曾经是刺杀大清重臣的仁人志士,他刺杀摄政王失败入狱,视死如归,说出豪言壮语如下: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后来呢,为一己之私,屈膝投降了日本人,成了不折不扣的汪伪汉奸。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做到仁,坚守仁,有时候是需要用一生来兑现承诺,有时候需要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是故,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