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拾荒】凝神罗埠下横街
近日以来,老天被谁戳了个洞。好像霉雨季节,提前两个月,急急笼罩江南大地。没完没了的雨滴,果树花粉落。
好久不见,意外接了个电话。问到罗埠去不去,吃个烂松菜滚豆腐,还有各色豆制品。地方特色,有点吸引人。
应朋友之约,上午九点半车子来了。小区附近马路边,已经几年不见,寒喧了几句。上车后,一路直奔罗埠镇。
罗埠镇,地处婺城区西部。金华地区名埠之一,历史上曾称花园市,到清朝康熙年间为新兴市,后改称罗埠。
金华地区的时候,经常下乡罗埠。每年都去几趟,下农村基层一线,还摆渡对岸游埠。偶尔也会,蹲点住上几天。
时间过得快,十年没来这地方了。记忆停留在,不起眼的小镇中,只知道豆制品好。闻着臭,吃起来特别香。
车子一进镇区,不觉大开眼界。当年的灰土气味,西部破败的景象,没有了踪迹。小镇文化气息,扑鼻而来。
当年的下横街,整个焕然一新。江南小镇的韵味,特色小街的生机,咉入自己眼帘。忍不住,掏出手机拍上几张。
两位同行朋友,介绍了自己的出生地。这处房子爷爷盖,对面沿街属哥哥,处处指引。浓浓年代感,但觉十分清新。
移个十来步,介绍沿街房子归属。有曾经的同事,有驻外办事处,还有银行工作朋友。十有七八,都是认识。
朋友们的介绍,亲切感油然而生。边逛边回忆,曾经工作上的交集,仿佛昨天的事。十分后悔,应该早点来看看。
此时此地,银行朋友的电话追来了。没见到人,就听出来了声音,下次一定请坐。他们家门前,更觉得亲切。
小街另一头,女性姐妹人家。姐姐为老同事夫人,妹妹更亲近,驻外办事处几十年。已经几年不见,现在还好吧。
一条古老下横街,前后也就两百米。朋友如数家珍,居然出了十位,县处级以上领导。小小的街道,深耕的土壤。
下横街口,古色古香扑鼻而来。走近看个究竟,原来是土馒头,人家过年必备品。招待客人,夹块红烧两头乌。
义乌乡下老家,隔壁也是馒头店。刚出笼时,经常给一个吃吃,强山珍海味几倍。那是小时候的事,绝无假话。
一进馒头店,老板娘十分干练。馒头出自她手,不可能不好吃,那是非常笃定。一看人的模样,馒头定然溢街香。
小老板听到动静,随即就迎上来了。咋一看,眼珠子会打转,一转十个注意的那种。灵气中,透出一股子能干。
随手拍了张照,看看蒸笼旁边的人。店里的老板,偷老婆馒头的样子,活灵活现。老板娘啊,得小心防着点。
蒸宠叠成山,蒸出好日子模样。那层层叠叠,都是层层幸福满满,叠叠真诚迎接客人。让你品个香,驻足往返。
小老板这男人,据说还玩石头。没有看个清楚,下次如若再来,一定刨根问底探究竟。馒头和石头,如何过渡。
吃过仙桥馒头,首次看到壹號馒头。听说写横批的儿子,也喜欢书法,上小学写横批。写的隶书,真的像模像样。
听说他们的儿子,就读金二中。随父母的基因,好好的加以培养,将来肯定有出息。蒸笼出馒头,店家生贵子。
壹號馒头,蒸在这处下横街口。蒸出一条街的肥沃,后大溪流宛转,诗情画意衢江。奔向钱塘,和那不远的太平洋。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厚重。罗埠这条小街上,朗朗书声承载,历史文化积淀。当年的小伙伴,都已经飞翔。
通风接水,那一定向阳向前。回望从前的灵性,驻足当下的风景,期待明天再归来。朋友们,我已经记住这小巷。
这条下横街,也就一个普通小巷。但是此时此刻,一定不可小瞧,脚下的朴实路。已经走出来,这么多能干。
怪就怪朋友,今天才介绍下横街。百宝箱深藏,也不显个山,更不露个水。当下的好时光,此次来值了。
罗埠巷深,更有一方好客人。中餐极土菜饭,千张润滑细腻,臭豆腐满口留余香。没来罗埠,那是你没有口福。
一小帮朋友,全是小学初中同学。质朴的话语,没有粉刷的笑脸,一个诚心了得。过眼难忘,他们的热心肠。
待客的温馨,塞满两百米小巷。新新宾馆老板娘,另未记住名的女朋友,实在是抱歉。下次再去过,记得清楚点。
物以类聚,馒头香不怕巷子深。当老师房东,这个房子里出产,罗埠壹號馒头。还有不远处菜场,千张加臭豆腐干。
人以群分,小巷子深藏聚集人文。肥沃土壤,才有可能高产,那不是说说的乌托邦。点点人头,个个都是精干。
知道罗埠,但是去过下横街吗。这么个小地方,古人都知道可以叫花园,还有新兴。那是市称呼,而且是两番……
俗夫 2021年4月12日随笔
以文会友 以笔理学 以德行善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