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得好诗”037:《一碗泡面》(蒙面21)
《一碗泡面》
@ 蒙面21
在贵州偏远的大山里
记者去探访一位单亲妈妈
昏暗的小屋
透过破旧的窗户
带来一丝光亮
一个三岁大的小孩
坐在棉被上
手里捧着一个大碗
碗里装着泡面
记者说:
“不能总给孩子吃这个”
妈妈说:
“不总吃
今天是孩子生日
她想吃很久了”
关爱的关键,首先需要真正的换位思考,不要老站在自己的角度和固有经验上去思考问题,而是要真正换位,站在对方角度,体验真正的痛感,才能对症下药。
这首《一碗泡面》受一篇新闻报道启发,记者采访到的“事实”具有现实的“诗意”,于是诗人用诗歌的形式进行了重新呈现。
能够看出,这位记者贫困乡村跑得少,但仍不失为一个有良知的记者,或许好多次采访因为误了饭点只能吃泡面,把肠胃吃坏了也有可能。他是带着自己的固有经验和惯性思维进行此次采访的,于是就出现了“不能总给孩子吃这个”与“今天是孩子生日,她想吃很久了”这样的逆转情节。
我并不认为记者“虚情假意”,其爱心应是真诚的,但因为对贫困农村真实情况没有深入了解,才让自己说了一句不合实际、不合时宜的“正确”的笑话。这或许是上头派下来的临时采访任务,时间紧得无法蹲点,只能来了现采,采到手的只能是表象。
不了解,就不可能真正理解,释放出的爱或善意也会大打折扣,帮扶也就不可能帮到关键点上。
但我们的官员们、记者们,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去真正了解这些身在底层的贫困人口吗?了解他们的家庭负担、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了解他们的孩子有没有学校可上吗?
说得更透一点,有时即使你能做到换位思考,也不一定能真正解决问题,因为事物每天在不断变化发展,表象可以改,内部逻辑和发展规律改不了。不相信你来一次真正的彻底“换位”试试。不能蜻蜓点水,必须久久为功。
蒙面21,诗人。
南人,诗人,现居北京。
“南得好诗”001:《七十多岁的爸爸在喊他的妈妈》(沈浩波)
“南得好诗”020:《地火——在老G伊沙的图书室》(庞琼珍)
“南得好诗”023:《参加诗会的下午看中一栋房子》(杜思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