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有意思】21:卖股票,你会卖出亏损的还是盈利的?

全文1000字  不到3分钟

权威的实验  有趣的文章


两只股票,一个亏了,一个赚了,你要卖出,会卖哪一只?

90%以上的人,都会卖出那个赚了的股票。

所以,能够从股票中赚钱的,只是非常少的一部分人,而你并不是那个最少数。

明星投资基金经理彼得·林奇(Peter Lynch)管这种行为叫做:“铲除鲜花,浇灌杂草”。巴菲特有一年致股东的信中,还专门引述了这句名言。

在行为经济学中,这种行为有一个专有名称,“处置效应”(Disposition Effect)。

1

框架效应

啥意思?有读者问,学那些深奥的理论有啥用?能赚钱啊。

比如,有两个选择:

决策一:

  • 选项A:肯定会获得240美元

  • 选项B:25%的概率获得1000美元,75%的概率什么也得不到

计算一下期望值,A选项是240元,B选项是250元,理论上选B选项更好。但是B选项是不确定的,A选项是确定的。一笔确定到手的钱,比可能的更多的钱更有吸引力。所谓,“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别说只多10元钱,老喻有个思想实验,发现即使有100倍的收益差,有的人宁愿还是选择确定的收益。所以他说,穷人思维是打折甩卖了概率权

决策二:

  • 选项C:肯定会输掉740美元

  • 选项D:75%的概率输掉1000美元,25%的概率什么也不会输掉

C选项是肯定亏740元,D选项的期望值是亏损750元,理论上C选项更好。但更多人选择D选项。

这就是——在确定性收益的情况下选择风险规避,在确定性损失的情况下选择风险寻求。

有趣的是,能够同时选择B和C选项的人,只有3%。你是那3%吗?那么恭喜你,你可能会成为那个真正从股市中赚钱的人。

2

心理账户

心理账户(Mental Accounting),是诺奖得主理查德·塞勒提出的经典理论。如果我们买了一只股票,股价低于买入价格,但只要没有卖出,我们认为这笔钱没有亏损,只是“套牢”。

这其实是非常一厢情愿的鸵鸟政策。

套牢就是浮亏,投资者宁可忍着不卖,在这“套”着,损失巨大的机会成本,也不愿意果断卖出,买更有机会的股票,赚更多的钱。解套就是坐等股价回到购买价,然后卖掉了事。

用自己的买入价格,作为衡量投资成本的依据,这是几乎所有投资者都会犯的错误。

事实上,如果A股票的价格,从10元跌到8元,如果有另外一个机会出现,B股票可以从8元涨到12元,应该果断的以8元卖出A股票,买入B股票。

没人愿意认亏,所以开启不了新的未来。

同样的道理,有的人停留在一个明显没有前途的行业中,混吃等死,就相当于套牢在没有希望的股票上。既然没有希望,为什么不换个赛道,去更好的辉煌的未来去找自己的位置。

马云说,有的人因为看见所以相信,企业家因为相信所以看见。你在等待确定性,先发者早已抢走早期红利了。

如果自己的过去已经很糟糕,为何还要继续糟糕,不开启新的生活呢?

因为沉没成本,下一讲再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