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西华部队
李 郁
抗战时期的西华部队成立于1938年5月。7月,西华部队第一次东征一一出兵水东,沈东平等十八勇士血染马路口;11月,西华部队组成千人东进支队奔赴豫皖苏边抗战;1939年底,西华部队果断摆脱国民党的控制,到永城与新四军游击支队会师。在抗日战场上,西华部队的官兵不怕牺牲,英勇杀敌,为抗日救国作出了伟大贡献。
一、西华抗日武装的建立
1938年5月初,在豫东特委的领导下,全县开始组建抗日武装。县长楚博以县政府的名义布告全县:18至30岁的青年参军,豫东特委号召共产党员和参加过抗日训练班的学员要带头参军。5月底,3000人枪的 “西华人民抗敌自卫团”正式成立。
豫东特委收记沈东平任参谋,而实际上是政委;西华县长楚博任司令; 王其梅任政治部主任;四个区长胡晓初、屈申亭、 侯香山、 魏凤楼任副司令,同时每人又兼本区的团长。
6月中旬,因魏凤楼带几百人武装去扶沟任县长,“自卫团”改称 “自卫军”, 整编为三个支队,每个支队辖三个大队。沈东平、楚博、王其梅职务不变,胡晓初、侯香山、屈申亭分任三个支队的司令。
7月,陕北干部学校政治大队政委长征干部李耀,经武汉八路军办事处介绍,直接到西华工作。沈东平接见了他,任西华抗日自卫军副参谋长。
8月,老红军团政委滕海清到西华,任一支队一大队副大队长。
9月,陕北独立第一师政治部主任长征干部孔石泉奉命由延安到西华,任西华抗日自卫军二支队政治部主任。
二、三次东征
7月中旬,西华抗日自卫军一支队、三支队1500多人,在楚博、沈东平的率领下,东渡新黄河到达水东睢杞太地区同日伪作战。到睢县的平岗驻扎,距日军据点河堤岭仅12里。
28日,沈东平得知日军四五十人押运多辆汽车、马车军用物资,经马路口去河堤岭的消息,当即决定在马路口伏击。沈东平带的一排人埋伏到路两边的院子里,当押运车辆的日军进入伏击圈时,沈东平率先开枪,于是全排开始对敌射击,当场毙日军20多人。由于敌人对情况不明,其尖兵发现被伏,并没回救,而是跑向河堤岭。当时,全排因打了第一个胜仗,都很高兴,想扩大战果再搬运战利品。河堤岭之敌很快来援,百余敌人包围了手枪排。在敌人的强大火力下,沈东平等退守一处大院子,最后退守到一楼房据高坚守。
很快,睢县、柘城县的日军乘汽车赶到,而我后援部队被日军火力封阻。退守楼上的十八勇士只要敌人接近,就近射击,不让敌人攻占楼房。最后,日军用机枪火力把楼房门窗封死,战士不能抬头把枪伸出去。日军用汽油、柴草放火烧楼,沈东平等十八勇士壮烈牺牲。
这是西华部队第一次东征。
1938年10月,彭雪枫率领东征部队从确山竹沟出发来到西华,和西华部队及吴芝圃率领的豫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萧望东率领的抗日先遣大队在西华杜岗胜利会师,并成立了新四军抗日游击支队。而后从西华出发东征豫皖苏边。
11月,彭雪枫代表河南省委电示西华部队分出一部东进,配合游击支队在太康淮阳一带打游击。西华部队很快组成千人枪的东进支队,由李耀、周季方等带领,下属两个大队。东进支队东渡新黄河后,边筹集冬衣,边与日伪军周旋,以策应游击支队。
12月底,在永城县书案店与新四军游击支队会师并召开会师大会,西华部队完成了第二次东征。
1939年初,国民党下令把西华部队改编为第一战区抗日自卫军第七路,5月,又把西华部队调往周口驻防。由新任专员刘庄甫兼任司令,胡晓初、侯香山任副司令。这时西华部队辖二个支队。一支队队长胡晓初兼任,二支队队长侯香山兼任。
西华部队到周口后,11月,国民党调西华部队去舞阳一一准备吃掉西华部队。豫东特委召开会议以研究对策,认为西华部队东进时机已经成熟,各级军政干部的思想工作和物资都要做好准备,决定先西行,佯称接受去舞阳改编,摆脱周口的国民党势力,再伺机东进。
第一天,西华部队走了三十里,就吹立正号了。第二天又走三十里就准备宿营了。同行的刘庄甫“司令”很生气,埋怨西华部队拖延时间,而豫东特委则果断决定:停止西进一一扣押刘庄甫。
晚上,胡晓初向刘庄甫申明:你当你的专员,我们要向东去抗日。三天之内不许报告西华部队的行动,我们现在保证你的生命安全,你要保证我们家属的安全,如出意外,那后会有期。
刘庄甫只得都答应照办。于是扣押了刘庄甫,当夜立即掉头向东急行军。等国民党第一战区接到情报,即派骑兵尾追。
西华部队一路疾进。第三天到界首的新黄河边上,侯香山带一连兵力集中12挺机枪成功阻击国民党追来的骑兵,迅速渡河。过河后,经两天急行军,又有一条河挡住去路,桥上有守敌不让通过。侯香山带一队人马先另选地方绕道过河后,从后面对桥上守敌发起攻击,将守桥敌人驱逐,部队顺利过桥。
过了新黄河到了敌占区,所经各村,村村打枪,处处喊叫;老百姓手执长矛大刀,站在较远的地方喊叫、威胁,不靠近也不走远。原来他们是红枪会联防,一有情况,四方声援。
情况既明,一支队三大队长刘少庸曾参加过红枪会,懂得会道、隐语和规矩。于是带上两名警卫员,买了黄表纸和香烛鞭炮前去接洽。按红枪会的礼节,刘少庸在神像前烧纸、上香、跪拜、叩头。然后说明:我们是抗日队伍,现在要和新四军共同抗日,保护老百姓,在此借道,望给方便。第二天出发时,西华部队斗志昂扬,高唱着抗日战歌,向群众挥手致意,一路东进。
部队赶到涡河边,彭雪枫已派人派船接应。至此,西华部队的第三次东征胜利完成。
三、浴血豫皖苏边
很快新四军游击支队改番号为新四军六支队,西华部队编为六支队二总队,辖第四、第五两个团。总队长胡晓初,副总队长侯香山、屈申亭,政委向明。
第二总队第四团团长胡晓初兼任,第五团团长侯香山兼任。
西华部队整编后,1940年春季,按上级命令先后消灭了对永城危害最大的地方恶势力一一土匪高秃子部和伪军王福来部。二百余人匪顽被歼,高秃子被击毙,缴获了不少枪支弹药和其它战利品。
因战斗频繁,大量战斗减员和非战斗减员数量不断增加,到1940年5月,第二总队两个团合编为一个团,仍称二总队。
在6月1日,日军分三路突然进攻游击支队驻地新兴集。司令部立即命二总队四团向东南阻挡来犯之敌。四团立即跑步到一个叫鸭子流的地方准备战斗。这是敌人进攻必经之地。西华官兵表示此战宁愿战死,不准日本鬼子打到新兴集。团长胡晓初命令:一营为第一梯队,二营为第二梯队接敌。孙营长带一营跑步去占领一个村庄,正好和打着几面太阳旗的鬼子先头部队相遇,双方都不明对方情况,一接火就很猛烈。从上午九点打到下午两点,虽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但一营伤亡很大,且弹药将尽。
密切关注着战斗进展情况的团长胡晓初下令:“二营上!”
张曼萍带全营冲进村子,与敌人死拼,天快黑的时候,日本鬼子开始撤退。二营发起追击,一路又消灭不少鬼子。四团胜利完成了阻敌任务,保卫了新兴集司令部的安全。
这次战斗,西华部队伤亡尤其惨重,四团二营四连牺牲大半,营长负重伤。
第二天,二营一连奉命去掩埋战友。100个战友的遗体中,就有90个西华的战友,他们中间有战士、班长、排长、司务长。他们都是从西华一同出发来到这里,为抗日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6月底,西华部队再缩编为一个加强营。后再改编为六支队二团四营。
1940年7月,黄克诚率领的八路军南下部队与六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西华营”成为四纵五旅警卫营,任务是保卫旅司令部机关,随旅司令部行动。
11月,警卫营随司令部驻扎皖北蒙城县的板桥。一天夜里,警卫营排长冯建忠带一个班在桥上放哨。天未明,敌人偷袭,冯建忠指挥全班凭借工事把前面的十几个敌骑兵打得人仰马翻。紧接着敌人大队人马开始向桥上进攻,全班向敌人打了一阵枪和手榴弹后撤出,抢占另一有利地形,直到敌人离20米时,排长下令“打!”前面的伪军被炸得血肉横飞,后面的鬼子被打得抬不起头来。敌人很快调整为炮火掩护,全班战士在排长的指挥下,凭借地利虽再次将敌击退,但牺牲了副班长。然后敌人动用了燃烧弹、汽油弹,冯建忠刚喊了一声“撤”就中弹牺牲了,接着又倒下一名姓孙的战士。剩下的七个人在烟幕弹的掩护下撤了出来,为全旅部署作战赢得了时间。
下午三点,敌人再次发起进攻。“西华营”提出“保阵地、保旅部”的战斗口号,敌人的五六次进攻都被“西华营”打了回去。最后弹尽后撤,三排长赵长顺和十多名战士先后殉国。
战斗一直打到夜里停止,第二天一早再战。“西华营”不仅大量杀伤敌人,还在教导员刘瑞方的指挥下,用机枪击落日军飞机一架,机上3名日军当即毙命。战斗结束后,彭雪枫等纵队领导在飞机残骸前留影纪念,将机骸送往洛阳供军民参观。
“西华营”为最后击溃日军取得板桥战斗胜利又遭重大伤亡。
1941年皖南事变后,八路军四纵五旅改称新四军四师十一旅,“西华营”由五旅警卫营改称十一旅警卫营。
1941年4月,西华官兵组成的警卫营编入四师十一旅三十一团,序为第二营。该营在而后的津浦铁路西反扫荡中,转移到津浦路东的反顽斗争中,特别是在1944年8月回师路西收复失地的第一战一一小朱庄战斗中,都是担任主攻。全营英勇作战,屡立战功,直到迎来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