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颂下的大悲悯

 牵 笔 君 子

温度◆品味◆性灵◆觉知

 欢乐颂下的大悲悯

                    

                              □ 远 牵 

提起马航事件,人们心里多多少少都会有挥之不去的谜团阴影,这事件本身是一起非常复杂诡谲,非常让人迷惑费解的一个国际性灾难事件,无论这起事件涉及到的是多么复杂的各阵营间的利害与搏弈,又无论是多么难以趋避的不可抗因素使然,作家眼里看到的本质是:一个甲乙之间的简单游戏而已。甲方与乙方(当然也不排除还有第三方)的这一出在云里雾里上演的对抗游戏,无论游戏技法多么高逼格,其结果却很简单,玩死对手或被对手玩死,死亡就是最后也是唯一的解脱。让人痛心的是那些无辜者,他们从踏上MH370的那一刻,就等于踏上一个被诅咒的没有归路的迷途,正是基于这一点,作者用一部小说精准地追溯并还原了普通生活中的正常人性和那种极端事件中反人性的不可理喻的罪之本源。

那么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来一步步绝妙呈现的吧!

井水的第一利器是深有所指的文旨锋芒,机乘人员马小哈,马中哈,直至马大哈的出场,机上的一出以马航系的“马”串出来的的拍手游戏歌,已经将事件的绝对真相用萌翻天的形式做了你懂我懂他也懂的不算隐晦的交待,但还不止于此,又冒出来一个劫匪卖卖萌,卖卖萌的明目张胆的高调恐吓被大家有意或无意地现场调侃着,最后恶的始作佣者终因寡不敌众而被制服,这时看似有惊无险了,但灾难终究是灾难,最后来的一个大反转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当中,即所有人都被丢失在邪恶的诅咒里了回不去了。我想井水试图表达的应当是这个意思,即人类的恶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断萌生出来的恶的意念,诅咒的恶念不绝,人类将会不断地迷失自我,找不到自己真正的身心可以归属的家园。

井水的第二利器便是轻松诙谐的语言包。越是沉重的题材,井水表达得越轻松,轻松得简直让人怀疑作者放出来的这些搞笑分子怎么才能在沉重的事件中各就各位地妥当收场,轻松得让人觉得明明这内容该用方正黑体字写的可井水怎么偏偏要选用呆萌的幼圆体去写,作者的表达剑走偏锋,看似南辕北辙,而一待最后的反转情节尘埃落定,读者才恍悟到作者独具的匠心,唯其有如此大的反差,才有大的对比,才能产生足够大的文字张力达到发人深省的余味,这其中又恰似是作者与读者的一个游戏,读者被井水兜了一圈后又回来了,正因为有了这貌似欢乐的一圈才蓦然发觉这个主题原来这么严肃,这么沉痛,才发现井水像是在笑着给你讲故事,可当你明白了这个故事再去看讲故事的人,才发现他其实满眼都是泪。

井水的第三利器是刻意夸张的情节,尤其是机乘人员的脸色堪称剧情的推进器:由烟熏色的马空姐与乘客互动开始,乘客的取笑起哄让马空姐的脸色立刻成了酱肉色,为挽回面子马空姐表演大有寓意的拍手歌,起哄升级中劫匪徒趁乱登场,乘客对劫匪大智若愚真假难辨的调侃,蜡肉色的的机长与劫匪周旋,劫匪要把飞机开往阿富汗,机长的腊肉色变成了香肠色,男乘客与女乘客用众人的配合将劫匪制服,欢乐颂也达到高潮,可是机长的脸一下又变成了青紫色,他绝望地告知了众人一个残酷的事实,大家在时间里与熟悉的世界失联了,故事到此戛然而止。作者给人物涂抹的这几种脸色,既是基于人物的种族肤色,又体现了机乘人员的失措窘态,这样用人物的变脸来递进情节,既可笑又可怜,而当警报解除后又意外迷失于不可改变的诅咒中,可以相见一声斗智斗勇的欢乐之后是何等悲摧失控的场面,但作者让文字停在这里结束了,在这处节点上果断收笔,达到了无字却有声,文止而味长的效果。

井水的最后一个利器也是最犀利的,就是他文字中的悲悯意识。敢于直接呈现马航迷途这个社会敏感话题作为小说创作素材,体现了西部井水在创作上敢于自我挑战的态度,也反映出作者在马航事件的一种反思,小说所呈现和表达出来的是一种可贵的探索与尝试。马航事件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个人不同的感悟,要用小说唤起阅读共情,没有一定功力的绝不敢趟这趟浑水,西部井水不光写出来了,还写得非常巧妙,他借用我们现实生活中容易感受到的若干欢乐元素,为马航事件的不幸者们立起了一座让人印象深刻的纪念碑,这座碑是肃穆的,碑言中刻有大悲悯,有无尽的追问,还有足够充分的留白,一切只有交给时间。

用马航事件连接到人们的现实生活,用轻松的生活来映照马航的不测迷途,西部井水告诉我们原来可以这样,清醒地运用现实这面欢乐明快的镜子,去反照那些藏在事件后面真正兴风作浪的恶之本源,正是这部小说带给我们的最大启发。

牵笔

 喜 欢 读 我 好 简 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