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有倒装句?

我们都做过把“常态句”变成“倒装句”的题目,那么,为什么有时候要用倒装句?你都按顺序说话,人家还会以为你是螃蟹?
原来,这倒装句(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和定语后置)也都有它存在的道理。我们用古文来做例子说明。
倒装句的第一个作用,是使语句连贯。我们说话时有个“句末重心”原则,就是读者注意的重心往往放在句子末尾,这样如果上一句的末尾词语,恰好是下一句子开始的词语,那就会感觉连贯衔接。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本来应该说“舟尾一楫横卧”,但倒过来说,上下句用“楫”来连接,就更连贯。
倒装句的第二个作用,是突出重点。每个句子末尾的词,往往是作者要强调的重点。那么,作者想强调什么,就可以把它放在句末。
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本来应该说成“求可使报秦人”,但前一句强调虎狼之国“秦”,突出任务的艰难;后一句则是突出寻找的人。
再如“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这么说,“修狭”这个特点就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倒装句的第三个作用,是音韵和谐。特别是律诗,要求平平仄仄、音律和谐。王维本来可以说“浣女归喧竹,渔舟下动莲”,可是,这样就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不符合这一句应有的音律,所以改成“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样一改,诗意更加浓厚了。
你看,小小一个倒装句,竟也有这么多学问!语文老师,真是不好当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