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悠悠】孙传海‖暑假摘枸杞
作者简介
孙传海,1968年10月出生于山东平度,大学学历,中共党员,1987年独闯内蒙 古后先后在乌拉特前旗蓿亥中学、大佘太中学、旭日中学从教十余年。2003年考入中共乌拉特中旗委员会宣传部,并工作至今。曾任《临河晚报》《巴彦淖尔晚报》《巴彦淖尔日报》记者,《乌拉特中旗周刊》主编,乌拉特中旗电视台《今日视点》栏目制片人,在《巴彦淖尔日报》《内蒙古日报》等地市级以上媒体发表过新闻作品1500余篇,著有新闻作品集《梦回草原》。现兼任巴彦淖尔市网络与新文艺群体协会副主席。
往事悠悠
暑假摘枸杞
孙传海
在学校当老师时,为了增加点收入,我一般在暑假期间给学生补课。可是在巴盟教育学院念书时,因为已经离开学校,再收学生补课已不现实了。但我又不能坐下来,我得想办法挣点下学期的生活费。
1991年,学院一放暑假,我就来到了我四姨家。
1991年,作者照于巴盟教育学院。
“你去先锋你大爷家摘枸杞吧,一个假期也能挣点生活费。”我四姨夫见我放假了,建议我去摘枸杞,“明天就让刚刚领你去先锋,去你大爷家。”
我四姨夫提到的我那个大爷,叫张少华,住在先锋乡根子厂大队吴三圪旦小队里。他是我四姨夫刚来内蒙古在包头一家屠宰场干活时交往的好朋友。
第二天,表弟刚刚就领上我,来到了张少华大爷家里。
“这样吧,我的地不多,枸杞种得少,你去你二姐家摘吧。她种的枸杞多,你也能多挣点。”
张少华大爷知道了我的情况以后,为了让我能多挣点钱,让我去他的二闺女家里摘枸杞。
二姐叫张贵凤,1955年出生,也在这个队里住。大爷领上我来到了二姐家。
“啊呀,大学生来我家摘枸杞,热烈欢迎,这会儿我家里可是蓬荜生辉了!”
大爷把我介绍给二姐后,二姐喜笑颜开,主动和我握手,表示热烈欢迎。
这时我仔细端详了一下二姐,三十多岁的样子,身高有一米六左右,一说话就爱笑,那双眼睛虽然不是太大,但却炯炯有神,一看就是个精明强干的女人。
“现在摘一斤枸杞有的两毛钱,有的两毛五。你来了,就按两毛五一斤吧。另外,来这里以后,我们吃肉你吃肉,我们吃菜你吃菜,每天就是家常便饭,你敞开肚皮吃,不要取心。”二姐笑着对我说。
二姐刚说完,眼光又突然转向我的手:“看看你那双手,和那大姑娘的手一样,细皮嫩肉的,摘枸杞时小心点,要不会划破你那小手手的。”
二姐说完又大笑起来。
摘枸杞还真不是个轻松的营生。不说一不小心会被枸杞树上的刺划破手,那炎热的天气就让人受不了。就是戴上遮阳帽,也不顶用,因为夏天的大地,就像是个蒸笼似的,让人不知不觉地汗流浃背。
“来一场雨多好!”我给二姐说。
二姐一听我这话,感觉天真的就要下雨似的,往天上看了一眼,说:“啊呀,我的好兄弟呀,来什么也不能来雨。枸杞要是被雨淋了,院子里晾晒的会变黑,变黑了,就卖不出去了。树上的枸杞淋了雨也会裂开。现在枸杞,好的能卖七块钱一斤,要是淋雨了,你说损失有多大。”
那个时候,在先锋乡,在枸杞成熟的季节,那大片大片鲜红的枸杞挂满枝头,把整个季节浸染得娇艳剔透。田野中就是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这风景线,对我没有任何吸引力。因为我当时想的,就是如何提高摘枸杞的技术,每天就想多摘点枸杞。
二姐一家
二姐当时就雇了我一个人。她每天就像小队长一样,带上我,还有她的两个儿子,吃完饭就去枸杞地里摘枸杞,当然中午吃完饭后要休息一会儿。
每天摘完枸杞回家,二姐夫就用秤给我称枸杞。当时我每天坚持写日记,每到晚上睡觉之前,我会在我的日记里记下我的劳动成果。
我摘枸杞的水平实在差劲儿,第一天下午就摘了8斤。后来随着采摘技术的逐渐“成熟”,我的采摘量也逐渐地上升,但最多的一天也就是37斤。
“行了,你摘枸杞的水平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了。我也是手慢,每天就是四五十斤,人家有手快的,有的一天能摘100多斤。”二姐说。
今年67岁的二姐
我在二姐家里整整摘了一个月的枸杞。按照我摘的枸杞的数量,这个假期我应该拿160多块工钱。
“你也不容易,一共给你175块钱吧。二姐家里也有两个娃娃念书,也不太宽裕,要不能多给你点。”
结账时 ,二姐还多给算了点。
作品链接
编辑:孙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