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小说里面的阅读障碍

某编辑(这里不明确说了,省得他又回复我)修改网文,然后一些网文读者,有说改的好的,也有说改的不好的。我觉得,就像某人所说,编辑的修改大部分是对的,个别地方过于“求精炼”了,过于钻牛角尖了。主要的,是他没有给出一个为什么这样修改的说明,其实看这个编辑的修改,就能知道杂志内部是如何挑选作品的了。当然知名作家的作品,编辑也肯定不会苛刻到如此地步。而且杂志里面的诗歌,烂到没边,编辑也没说什么啊,他们还认为某些烂诗是一种创新呢。其实钻牛角尖,对新人不是有友好,但对一般作家算是个启发。

新人的作品,个别时候是没有必要写得太好。

不管是网文还是传统小说领域,编辑都掌控着作者的生死大权,编辑说你行就行,你不行就是不行。比如当初马未都说王朔行,另一个编辑就差一点把王朔的作品扔进垃圾桶。有的时候,行与不行,也在于编辑眼光。

上面讲的那个编辑,一般都是直播或录播教大家如何修改自己的稿件。他教的都是修改稿件里面的句子或词语,有些新人当然不懂了——问简练与不简练的原则是什么,自己怎么知道这样更简练。

其实就像盖房子一样,编辑所讲的,就是盖好房子后,装修的问题。但是装修的前提,你的房子能盖好。小说怎么叫“房子盖好”,就是小说技巧的问题。你把小说技巧写好了,剩下的是装修的问题。有的作家装修水平高,有的就不行。

技巧搞好了,你就知道哪里该省简了——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还需要对句子精心打磨。但是技巧有了后(房子盖好),编辑一看,大体上是那么回事了。

当然了,也不是每个文学爱好者都适合当作家。如果你写作十年,连一篇作品都发表不了(指的是知名杂志),要么你去报名个正规的写作改稿班,要么放弃写作,没必要再耗费自己的青春——或者在网上写写也行。人各有命,你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

其实小小说这种体裁,适合天赋不高的新人进行练习。你一开始就玩长中篇小说,除非你天赋很高,否则一般情况下,你很难在短时间内有什么成绩。

说回创作的事情。比如编辑修改的《雪中悍刀行》那一段话(我这里就不复制了,免得通过不了。之前的文章里有)。

某老道……背负一柄不常见的小钟馗式桃木剑。

编辑把“一柄”删除了。成了“背负不常见的小钟馗式桃木剑”了。

其实我们常见的写作和阅读习惯是,“背负一柄不常见的钟馗式桃木剑”,删除一柄后,略有些不舒服。当然也有的人觉得很正常。

我们看看文学杂志上的作品,比如最新一期的《北京文学》中的作品,“看元宝吃完,小艾摸出一根火腿肠往他嘴里塞”。我们要不要修改成“看元宝吃完,小艾摸出火腿肠往他嘴里塞”呢?后面还强调了,这根火腿肠有小胳膊粗。

前文中,编辑的意思是,觉得你就算不写“一柄”,读者也知道是一柄。但是万一是两柄呢?所以作者要强调是一柄。当然其实也不是强调,只是习惯这样写。

那么“小艾摸出一根火腿肠”,这个“一根”要不要删除。反正你写不写“一根”,或者是“两根”,目的都是把火腿肠塞到对方嘴里了。所以你这“一根”有没有都没什么区别。当然根据后文强调的,这一根火腿肠有小胳膊粗(笑)。

我阅读一些名著的感受是,文学作品中,要不要删除某些词语,不光在于一个“啰嗦不啰嗦”,而在于“有没有美感”。那段话里,删除一些量词,让这段话更有美感。

比如“背负不常见的小钟馗式桃木剑”,不光是作为网文读者,就算是某些传统小说读者,读起来感觉也不是很舒服。但是这种不舒服感,造成了一种“美感”。

如果说,我的认为是错误的,其实你可以读读作家王占黑的小说。她的作品就属于“有阅读障碍”的那种。她的作品里的人物也好,对话也好,会时常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比如某个人物没有做任何介绍,突然“从天而降”加入了进来。最主要的不是这些,这个在这里没办法描述,也没办法引用,需要看小说才能明白。

我读的时候一头雾水。人物对话,有时候也显得莫名其妙,需要猜一会儿才知道说什么。

更不用提《尤利西斯》了。《尤利西斯》的第二章,看起来特别头大。熬过第二章,虽然后面的章节也没那么容易懂,但是好歹有了故事情节。其实《尤利西斯》本就是故意制造阅读障碍,这样一来,形成了一种“阅读美感”。

你觉得我说得不对,可以把双雪涛班宇郑执,和王占黑的小说做一下对比。双雪涛等作家的作品,没有什么阅读障碍(网文读者除外)。而王占黑的小说,就稍微有一点难读。

还有导演兼作家徐浩峰的小说,个别时候也有一些阅读障碍,你需要猜一会儿才知道说的是什么。

其实阅读障碍,本来就是个别作家故意搞出来的一种“审美”。这样读起来,虽然读着不舒服,但是有一种可以回味的美感。

网文呢,毕竟是商业文。如果像某些经典严肃小说那样写作,会劝退大部分读者——或者可以说,会劝退所有读者。当然《诡秘之主》的文笔不错。其实网文界有《诡秘之主》的水平就已经相当不错了,真要写成王占黑,或者《尤利西斯》那样,大众是不会阅读的。

拙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