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父母聊聊死亡 - 这个可以轻松愉快的话题!
与父母谈论死亡?是生猛无忌还是口无遮拦?其实都不是,最近看到BBC的一篇深度报道,主旨大意是告诉我们,谈论死亡会让我们感到放松,甚至是愉悦。所以试着和父母谈论死亡,会让对死亡的焦虑与恐惧的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个世界上最快乐的国家不丹就是这么做的,因为不丹人认为与其回避这个无法避免的事件,不如勇敢的拥抱它,在思想上做好准备,这样反而会让我们活在当下,忘记忧愁。
曾经看过这样一篇文章,讲的是陈思寇老师的故事,题目叫做陈老师的最后一课:如何面对老年、疾病和死亡。这里面关于健康养生的部分暂且不谈,先看看陈老师是怎么理解死亡的,第一不怕死'从70岁时我就开始思考这个事情了,人活七十古来稀,黄泉路上无长幼。到了这个年纪活一天已经是赚一天了。所以只要每天活得有质量,走的时候也就没有遗憾了。’第二不爱钱'许多老人越是到了晚年,越是锱铢必较,把钱抠的紧紧的。他们真是没想明白呀。我现在每个月几千元退休金,根本花不完。所以孩子们来看我,我都自掏腰包请他们吃饭。儿女过六十岁生日,我每人送上一万元。我想,自己也就这几十万元的存款,等我死了儿女们继承,他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也不会感激我。不如现在就拿出来给大家共享,弄个皆大欢喜,何乐而不为呢?哈哈!’第三放下自我'现在很多老人想问题只从自己出发,想来想去总觉得别人对不住自己。或是领导对不起自己,或是同事对不住自己,或是儿女对自己照顾不周,特别是儿媳妇又如何亏欠了自己。内心总是不愉快。这又何必呢。要想得开,就一定要放下自我,换位思维。’
所以记叙这篇文章的作者相信是获益最多的,而且这篇文章的开头陈老师当面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孩子,你想过如何养老么?’
很多事情的误解和恐惧,就是没有敞开来谈,所以总是在猜测,因为没有提问(比如对死亡的疑问),所以永远都没有可以证实的合适自己的答案。如果我们敞开心扉和父母天天这些问题,是不是会有意外的收获呢?
在这里我列举了一个问题清单,抛砖引玉供大家参考:
如果知道自己讲不久于人世,我是否知道自己的人生愿望还有哪些没有实现?在最后的时间是否有实现的可能?
关于自己的情况是否已经和家人详细的讨论过,是否平静的征求了他们的看法和意见?
死之将至,我是否需要宗教来安抚内心,是否因此需要别人的帮助?
我的财产是否已经做好了妥善的安排,家人是否对此满意,是不是还要借助一下法律的帮助?
我是否需要或者已经写下了自己的人生经历,留给子女作为最后的财富和纪念?
是否需要留下一些文字,寄给人生中难忘的亲人或者朋友?
关于葬礼还有什么需要提前安排的?希望是一个怎样的安排?
好了,下面这六句话需要考虑说给谁听了。
'对不起’
'我原谅你’
'真的感谢您’
'我爱你’
'现在可以走了,没有什么遗憾了’
'各位,再见’
当您准备好的时候,就和父母聊一聊这个严肃又重要的话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