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官场的“十样口诀”,简明而又精辟,领悟到家的可保终生富贵
郑逸梅在他的《艺林散叶》中记述了李鸿章曾经讲过的一句名言:“天下最容易的事,便是做官,倘使这人连官都不会做,那就太不中用了。”李鸿章这话有点言不由衷,实际上对于大部分官僚来说,做官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清初时期,统治者为了长治久安,对官员的要求还是很严格的,在这个历史阶段出现了《吏部成语》之类的工具书,此书共420条,是让初入仕途的新人学习的。到了清中晚期,又出现了许多类似的工具书,无非都是教人如何做官,如何适应官场的潜规则。
这些著作,绝大多数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或成语,让人一目了然,易记于心。官员如果熟悉这些口诀式的行止规则,那么成为一个被上司赏识的良吏应该不成问题。那么清代官场到底有哪些“官场口诀”呢?下面就列出几个重要的“十样口诀”。
官场上的出现的各种工具书,有的是教人当好官的,但大多数多是教人保官位的。这些另类“十样口诀”很多,如笔记小说《途说》中的《把势十全决》,要求官场中人要:
“一笔好字,两首歪诗,三等围棋,四季衣服,五斤酒量,六张叶子,七笔呆画、八套清油,九归算法,便是十全秘诀。”
梁章钜在《归田琐记》中又将其加以变化:
“一笔好字,二等才情,三斤酒量,四季衣服,五子围棋,六出昆曲,七字歪诗,八张马吊,九品头衔,十分和气。”
梁章钜还进一步总结道:
“一笔好字不错,二等才情不露,三斤酒量不吐,四季衣服不当,五子围棋不悔,六出昆曲不推,七字歪诗不迟,八张马吊不查,九品头衔不选,十分和气不俗。”
如果除去酒量,单从其他九项标准去看,清代官员还要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这样的口诀是围绕清代官场特定的需要而制定的。所以,许多人结合时尚,不断加以揣摩,作出新的增添,以求更加完善,以适应官场的风云变幻。秀芝轩主人《酒阑灯灺谈》将此“十样要诀”进一步总结道:
“一团和气要不变,二等才情要不露,三斛酒量要不醉,四季衣服要不当,五声音律要不错,六品官衔要不做,七言诗句要不慌,八面张罗要不断,九流通透要不短,十分应酬要不俗。”
秀芝轩主人认为这一有所变异的口诀与以前的大体相同,诗曲可以删去,衣服也不必求全责备,“小异”之处在加以“八面张罗”、“九流通透”、“十分应酬”,则神妙不测,用此不仅可以当京官,就是做了州县,成为能员大吏,也是断断不能将其束之高阁的。
这也是吸取了当时清代官场上的精华而作出的经验总结,是行之有效,非常宝贵的。因此,有必要将其传播,清代戏剧中就出现了这种口诀,如《桂枝香》第三出《浪酒》,有以扮丑角的人物上场,又将此口诀加以变化:
“一表人物不粗陋,二分才情休浅露,三斤酒量莫呕吐,四季衣服怕破旧,五声音律要谙度,六品顶戴谁查究,七言诗句闻屁臭,八股文章难句读,九流杂技尽通透,十成张罗戒疏漏。”
尽管其中夹杂着嘲讽,但这是对封建官员的十个方面“才能”加以精饰,对官员的“标准”分寸掌握得还是很适度的。
此类口诀还常向辛辣讽刺官僚的昏庸方向转化。独逸窝退士《笑笑录》就记载有讽刺县官的“十样口诀”:
红,圆融,路路通,认识古董,不怕大亏空,围棋马吊中中,梨园子弟殷勤奉,衣服齐整言语从容,主恩宪眷满口称颂,坐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
还有所谓的“十得口诀”:
“一命之荣,称得;两片竹板,拖得;三十俸银,领得;四乡地保,传得;五下嘴巴,打得;六角文书,发得;七品堂官,靠得;八字衙门,开得;九品补服,借得;十分高兴,不得。”
这与前面的那些口诀是要所不同的,一派苟且、势利、奸诈的气味,不过如果能从中领悟这些口诀的精髓,也能在清代后期没落的官场上纵横自如,至少能混上好一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