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湿热痹之祖方——加减木防己汤,为啥就失...
有一个患者,他右踝、右膝关节红肿疼痛,伴右脚底抽掣,右肩关节疼痛,大便素来干结,小便黄赤,口干喜饮,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血沉测定:50毫米/小时。
给他用了加减木防己汤:木防己、桂枝、杏仁、滑石、通草、苍术、蚕沙、生石膏、苡米、海桐皮。
结果呢?也不能说是完全没有用,只是作用很是一般。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个患者,很容易可以辩证的出来,是湿热痹,他多食厚味,又喜服性热温补之品,而使阳盛热多,然后突然感受风寒湿三邪,则从阳化而为湿热,湿热邪气痹阻经络关节,气血不通,则形成了湿热痹。
而这个方,重用了石膏,以清热为主,配以滑石、杏仁、苡米,清利三焦之湿热;防己、桂枝,又能宣通经脉之气;通草,能通利经关节之气血,总体上做到了清热利湿,宣气通络之功,但是因何失去了作用呢?
因为有一点被忽略掉了,那就是湿热从何而来?湿热的源头在哪里?这是作为一个具备中医思维的人,该思考的东西,若是湿热的源头,无法被铲除,就像你家中,苍蝇很多,你不去把家里的卫生搞好,只是一味地用药喷之类的,能解决根本性的问题吗?
当然是不能的,那么,湿热的根源在哪里?
我认为是在于脾肾:
脾气不足,就会引起体内的津液,还有营养物质的代谢,出现紊乱,那么瘀久就会生热,所以脾气虚弱是湿热的根源之一。
其次,肾主水液的代谢,如果肾虚了,那么体内的清浊代谢就会紊乱,把湿热往外排的通道给封闭了,那么湿热就会内伏,这是湿热的根源之二。
就像这个湿热痹,就是脾气不足,瘀久生热,然后流注于关节,造成了关节局部红肿热痛,然后加之肾虚,湿热内蕴,排不出去,循环往复,所以呢,这个患者,其实就是缺少了健脾、温肾这一个最关键的环节。
所以呢,最后,我再患者的方中,又加入了一些健脾、温肾、活血化瘀的药,结果四个礼拜后,患者关节疼痛明显减轻,血沉测定:3毫米/小时,从此病愈。
那么,为什么要加活血化瘀的药呢?这依旧是出于中医思维的考虑,既然是瘀久就会生湿热,那么是不是需要化瘀?其次呢,不管是瘀、还是湿热,都像是一条河流里面,淤堵的垃圾、砂石,对不?是不是让水流动起来,就能更快的把这些淤堵,给冲走?
所以啊,中医看病,靠的是什么?无非就是辨证论治罢了,思维永远是站在最顶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