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炒股赚钱致富的人,他们到底是怎么成功的?
讲真!股市,的确给那些缺乏经济基础的人带来了以小钱换大钱的机会……
就因为此,所以,很多人入圈股市,也经常会寻求咨询建议,毕竟,股市有风险这是众人皆知的道理。经常的,会有很多股民粉丝咨询睿睿一些常见问题:
比如,现在适不适合投资股票?什么行业比较值得投资?有什么股票适合长期持有?
比如,某只股票接下来到底会怎么走?往上走的空间有多大?往下走又会走到哪里去?
又或是,最近出了一个新闻,会不会有什么热点投资机会??
其实,总结起来,关于股票投资的问题主要就以下三种:
关于基本面;
关于技术面;
关于消息面。
每一个面展开了看,其实都是一种股票投资的体系和方法。而在实际的投资中,针对同一个问题,不同方法得出的结论可能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啊,真正有经验、厉害的股民,他在做股票投资的时候就会着重问题想方法,趋利避害,找到窍门。最主要的,就是在于思维上的窍门。
逆向思维,让股民与钱更接近
睿睿在这里给股民们提个建议:把事情反过来想,也许会看到事情不一样的精彩。有时候对一个问题苦苦思索无法得出一个完满的答案,但反过来思考却可能让人豁然开朗。比如我们可能很难说清楚怎样才能获得幸福的生活,但我们至少都可以列举出来一些生活不幸福的例子。就像当对于投资中的一些问题无法充分证实的时候,试着从相反的方向看看能否证伪,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是吗?
所以啊,在股市中大众的心理和情绪之所以经常受到市场噪声的操纵,主要的原因之一也在于普遍缺乏逆向思维的习惯。而与之相反,专业投资者总是体现出反方向思考的特征:
当某一个板块业绩突出并且受到市场热捧的时候,他们会考虑:这种优秀的业绩和强烈的市场偏好会永远持续吗?看起来非常确定的东西真的不存在一些高风险的隐患吗?
当一个公司出现“黑天鹤”事件而让大众高声健责唯恐避之不及时,他们会想:这到底是一个行业性问题还是一个公司的问题?这种问题是否可以经过改善而得到市场的认可?这种危机会真的影响行业的长期市场格局吗?
当某些公司或者行业利好频出、前景一片乐观的时候,他们会衡量:所有的积极信息能否最终反映在公司的现金流上呢?兴旺的市场需求是否会使得竟争加剧,反而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负面的影响?
逆向思维看起来并没什么技术难度,但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逆向思维的前提是独立和理性,仅这一条已经足够把一半儿以上的人淘汰掉了。股市是一个典型的群体性的活动场所,虽然人的实体并不聚集在一起,但股市价格的波动将成千上万人的关注力牢牢地吸引在交易软件前。
当然,逆向思维并不总会带来正确的结果——特别是当某种趋势远远未到达转折点的时候,“为了逆向而逆向”的倾向更是容易招致主动性的错误。但从更普遍的角度和更长的时间周期来看,逆向思维确实能够帮助投资者更好地规避风险和发现机会。
把控三大心理障碍,让交易更稳
其实,大家都非常羡慕那些炒股赚钱致富的人,认为他们身上肯定有一些先天优势,比如,他是学习金融投资专业的人士,比如他是数学系高材生,比如他是高智商的人才等等……他们肯定炒股厉害得多吧?
在这里,睿睿要郑重的说明一下,这些因素,基本优势微乎其微!为什么,因为简单说这个可能多凭运气,靠运气得来的钱,最后还会靠“实力”亏回去。
睿睿认为A股是一个价格投机占主导的市场,在这样的市场里考验股民的并不是价值发现的能力,而是人跟人斗的技巧,所以数学家、金融专家,很多时候都不如一个心理学家来的有用。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我后来特地去看了一些行为金融学的书,最后总结出股民在做交易时最大的三个心理障碍:沉没成本、锚定效应、处置效应。
一、沉没成本
什么是沉没成本?其主要意思是形容人因为前期错误投入的成本而影响后期行为的心理。
举个例子:当你在家里下载了一部内容很渣的电影,看了10分钟觉得实在不能忍,你肯定会毫不犹豫的关掉,然后删掉影片。但同样一部电影,你如果在电影院买票进场观看,你很有可能会一直强忍着把它看完。为什么呢?因为你观影之前投入的成本不一样,在家里下载盗版除了可以忽略不计的电费网费外没有成本,而电影票40元一张,你觉得中途退场太可惜了,于是就忍了下来。其实无论你看不看完电影,你的票钱影院是不会退给你的,你坚持看完并不能减少损失,相反,你还得多浪费一个半小时。
买电影票的40元就是沉没成本,因为你摆脱不了它的影响,额外又付出了一个半小时的代价。
沉没成本在股市里最常见的应用就是补仓。很多人买股票不会一上来就倾其所有,而是先用小仓位买入,发现被套住了以后,就开始连续补仓,越补越大,最后把所有的钱都买了进去。更糟糕的是,有些人因为急红了眼,还从其他渠道把钱转过来补仓,而这一切的根源都是最开始那一小部分被套住的仓位。
所以,这个时候你不及时止损,那只会一错再错,继续股票被套牢,后果,可想而知了~
二、锚定效应
什么是锚定效应?它主要指人很容易因为近期出现过的一些信号而影响自己的判断。这种效应,睿睿也举个例子。
一姑娘25岁时找过一个高富帅,后因一些原因没成,之后每找一个男朋友她都要和那个高富帅比,心想当初那么好条件的我都没要,后面要找的最起码不能比那个差。姑娘没有看到自己年龄渐大的现实,眼睛就盯着25岁时抛下的那个锚,这就是典型的锚定效应。
股市交易的时候很容易出现锚定效应,4900点的时候舍不得卖,是因为看到前几天5100点的价格,觉得出手亏了,想着等涨到5100的那个价格我再卖,结果再也没有等到,一阵心痛……
4300点的时候被4500点锚住。
3700点的时候被3900点锚住。
3200点的时候被3400点锚住。
一路下跌,一路被锚定,一路不甘心。这就是为什么连续暴跌的时候股民往往呆若木鸡,丧失操作能力,而当大盘开始反弹的时候如梦初醒,纷纷挥刀割肉。因为一反弹,股价容易达到之前锚定住的位置,于是就很有割肉的冲动。
从这个角度看,锚定效应中的人其实没比猩猩聪明多少。因为股市跌下去还是有可能会涨回来的啊,所以,有些教训不深刻领悟,股民们下次还会吃亏,还谈什么赚钱?
三、处置效应
对于一只股票,在持续大涨的时刻,很多人就会开始无法自持,纷纷想要卖出烫的跟烙铁一样的股票,美其名曰锁定利润,但其实锁住的是你在这轮行情中继续获得收益的可能性。
很多人都听说过“让利润奔跑,截断亏损”这句话,讲讲容易做起来难。因为金融行为学里讲过,散户对踏空的忍耐能力是亏损的2倍,怎么说,意思是你踏空2万块钱的痛苦,和亏损1万块钱的痛苦是一样的,这是很多人拿不住盈利股,却喜欢和亏损股死磕的重要原因,因为人本能地会选择痛苦更少的那种选择。
大部分人都买到过牛股,但大部分人都没拿住牛股,你可以冷静的想想自己过往的经历,再来判断一下睿睿说的是否有道理。
睿睿在这里为大家分享3套止盈方案,供股民们进行参考:
1、当股价出现最近10个交易日内最低价时卖出,这是海龟的止盈机制;
2、 当浮盈低于持仓20%时,设置股价回撤10%即卖出;当浮盈大于持仓20%时,跌去浮盈的40%即卖出;
3、 股价在20日线上坚决持有,跌破20日线卖出。
总而言之一句话,永远不在下跌浪中买股票、补仓,就算因此错过坑底的低位也不要觉得可惜,股价在20日线以下的永远不要买……
规避三大交易心理陷阱
1、抗争的心理
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都是建立在抗争和竞争的基础上,如征服自然,战胜各种艰难障碍,与困难搏斗。这种意识已经深深地扎根于我们的内在。当我们进入证券市场还是带着这样的心理意识。
在股票市场要生存下去往往需要一些反人性的品质,柔软而有弹性的交易者更适合投机市场,坚硬的人很快就会被淘汰。
在人性中有这样一个几乎是最顽固的倾向,那就是扞卫自己的观点和不情愿承认自己在判断上出现的失误。所以一个人不管自己是对是错,都会把自己的态度坚持到底。因为那个观点是自己的观点,所以他扞卫的不是真理,而是他的自我。
2、追求完美的心理
追求完美是一种非常贪婪的心理,是一种极端的心理。因为追求完美,你就不允许有一点瑕疵,就不能承担哪怕小小的损失,该止损时就难以下手执行。
把单次交易的结果看得过重,图谋在一次交易中暴富,那怎么行?
证券交易是长期的过程,没有必要为一次交易的结果弄得要死要活,死去活来的。有时候接受一些小的损失是非常健康的,这样就能够预防大的亏损。
3、数钱的心理
这是一种患得患失的心理。我们更应该注重过程的正确,结果会随之而来。如果提前去考虑结果,就会扰乱整个交易过程,从而导致动作变形。人的头脑总是提前跳到远处想着虚幻的结果而忽略当下真实发生的事情,这是我们生命中最大的荒谬和颠倒。
投资固然有风险,但不投资肯定是没有收益的。对我们工薪族来说,只要心态平,运用一定的风险控制方法,那么会在风险市场上才能化“险”为“益”,找到自己的奶酪。
炒股中只有平常心,才能在大盘高位的时不会盲目看高而多一份警惕,在大盘大跌的时多一份理性面主动持股和积极介入,才能在个股盘整的时多一份耐心主动坚守,才能克服恐惧,贪婪和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