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看电影的那些年轻男女们

本文作者:师建军


在我记忆里的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电影业的普及,给落后的农村庄户人带来了精神和文化享受,改变了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传统劳作观念。庄户人不再是只能听听收音机里的新闻广播,听听单天芳、田连元、袁阔成说的评书,而是真正能从银幕上看到人、听到声,能看到国家的重大活动,观赏精彩的故事影片。电影事业的发展,给农村青年男女提供了单独见面搞对象、谈恋爱的机会,彻底打破了几千年传统的婚姻制度,取代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陈规旧俗,开启了男女青年自由恋爱、自由结婚的大门。

过去年轻人找对象一直是延用父母包办的那套老办法,通过媒人中间说合,相看人家,两家大人感觉满意合适才能同意把两人的婚事确定下来,那时候叫订婚。自从农村普及了电影以后,年轻人才有了单独接触的机会。通过看电影,两人能够多见面,在一起加深相互之间的了解,也能把各自的爱慕之情表达出来,找对象成功率很高的。所以说那个时候农村放电影是庄户人最隆重的日子,人们一听说村子里或邻近的村子放电影,都笼罩在幸福和忙乱中。大人、孩子们也感到特别的欢乐和喜庆,家家早早吃了晚饭,经留好牲口,锁好大小门,十里八乡的人们扶老携幼,跌跌绊绊赶往演出场地。要是在本村演,人们乐滋滋地享受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越性,孩子们早早的占场地,抢坐位,大人们拿上板凳一排一排围满了整个演出场地。外村来的人就不同了,占不到好的位置,看电影很受影响,特别是那些迟到的人左挤右突,才能找到一条缝隙往里眊。有时候难免互相踩了脚,碰了胳膊腿的埋怨几句,大家为了集中精力看电影,也就不计较不生气啦。

用不了多大功夫,本村的、上下邻村的就挤满了整个场子。靠前边坐着的大部分是上了年纪的老头,老太太,还有中年男女,孩子们,后边坐板凳的或者干脆站在凳子上看的是小媳妇和大闺女们。有些年轻人到了演出这天,且不明盼不黑,心慌了跳单等太阳早早落山,黑夜快快来临。他(她)根本不是看电影的心思,而是电影一开,原来有联系的,就有了谈情说爱的机会,两人悄悄地圪溜到一块,提心吊胆,鬼眉六眼像偷人贼一样怕人瞅见。不像人家城里的年轻人搞对象,提前就买好了糖蛋蛋、瓜子、饮料一类的,电影院里一坐,一吃一喝,搞个小动作黑咕隆咚谁也看不见个谁。可是咱们农村人哪有那个条件,就是看个电影,半月二十天也不一定能等到一次机会,村里的闺女们平时晚上父母连门也不让出,看对哪个后生只有看电影才能见面。两人都有那么个意思也联络不上,那个时候没有传呼机、电话,更没有手机来传递信息,只有见面后偷偷塞给对方个纸条条,圪躲得远远的,鬼厾鬼打约好见面的时间地点。当时定下的约会时间双方必须是守信的,如果一方有特殊原因来不了错过了时间,就极有可能与对方擦肩而过了,也许永远没有再见面的机会啦。

那个年代年轻男女谈对象见了面都含蓄羞涩,紧张的不得了,怀里像揣着一只兔子跳个不停,胆子大的拉拉手就心满意足了,就那也很怕人看到不好意思。不像现在的人搞对象,老少不分,年轻人更不用说,共公场合,大庭广众面前,明目张胆圪谄地搂搂抱抱,吸溜马爬地亲嘴嘴,根本不怕人看见。特别是二零零年以后农村外出打工潮的兴起,男女年轻人看对眼后直接进了旅馆开房去了,有的干脆租房住到一块儿,肚子大了或者是孩子跑得圪颠颠时候领回家认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了。大人们根本不知道咋回事,生米给你煮成熟饭啦,接受也得接受,不接受也得接受。

大集体的时候男女出工劳动都是一群一伙的,单独说话的机会很少,就是见面说个话脸能红到脖根子,非常保守封建。七八十年代前自行车是个稀罕物,有自行车的人家大都是有门路的或者是找下媳妇买的,看电影时人家骑着自行车驮着心爱的人抬头挺胸,非常自豪,路上说说笑笑,也能捉捉闺女的绵手手,一溜烟跑得没了踪影。那时候家里有辆自行车不亚于现在开着一辆大奔驰。大部分人家没那个条件买自行车,就是有钱没门路也很难买到,很多人外出都是拉步杆。像黄羊城、广昌隆、塔布勿洞公社,离我们村足有二三十里路,只要问寻见哪个村里演电影,年轻人相跟上一伙也不怕远,总要去看的。就是比较近的村子,像是西营子、井沟子、福家庄、四龙泉、东西油房、大小东滩、贾家营,也场场不误。人们早早把营生做完,简单吃上几口饭,没等阳婆落山就开始出发,接跑带颠要在开演之前赶到目的地,散场回到家大都是后半夜。虽然身体挺累,但心里很高兴,有些年轻人头天晚上看完电影,第二天你问他昨晚演的啥电影说不上来,他根本就没看,也不是看电影的心事,是专门“踅火盘”去了(就是看有没有对点的),戗风唵炒面好那一把把。

大部分年轻人三个一伙、五个一群站在场子的外畔,夏秋两季的天气还好说,要是到了冬天,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就那天气他们也不穿棉衣裳,不戴皮帽子。为了引起闺女们的注意,而是穿着薄薄的衣裳,亮着大风头,冻得瑟瑟发抖,硬要表现出一副“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吃饭”的英雄气概。也要显示出男子汉的阳刚之气,要风流压倒寒流,后生、闺女们个个表现得神采飞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荣光。还有些后生们不看电影而是左顾右盼,这里站站,那里瞭一瞭看哪个闺女对他有意思,也就是老年人损年轻人叫"镶边了"。有的为了能找到合适的人选,花点代价提前去供销社买好糖蛋蛋、瓜子装进倒衩衩,给那些看对眼的闺女见面礼,开始往一块圪挤圪挤,没话找话,和人家寡说六道。如果女方对你有好感,互相说开话,并且接收你的小吃喝,说明事情有所进展,就那也要通过多次接触,对你有了好的印象,又把自已心爱的小手绢给了你,答应和你处朋友,你就可以拉拉闺女的手,才算事情成功一半,这时候你就可以找个媒人和女方大人说合。如果男方家庭不算富裕,但是后生人缘挺好,看个哇以后潜力很大,就有成功的把握。如果男方花麻不调嘴,做营生腰打二晃的,二流子劲气名声不太好,就是闺女看对,大人们不同意也成不了的。不像现在越是那种油嘴滑舌贼眉忽拉眼的忽拉盖才能吃得开,有句老话:好马出在腿,好汉出在嘴。虽然你没本事,没能力,但能说会道,把死人也能说活,有张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会骗人的好嘴,走到哪里也不吃亏,这种人根本不愁找不下个媳妇,把闺女们日哄上了勾以后,就住了一块啦,说什么培养感情,搞试婚。过去俩人订了婚,领了证,但没典礼也不能住到一块,如果住到一块,会让村里人笑话烂你,丢人马爬的。

我记得七五年夏天,我们广昌隆公社召开全旗农业学大寨,建设万亩滩经验交流大会,旗委带了电影站的放映队晚上在公社后墙放电影(因为年长日久,没记住放的什么影片)。邻村上下看电影的人特别多,有目标的男女年轻人早早圪挤了场场后边谈情说爱,像着了热的麻糖往一块圪沾,可是有些没目标的后生们看见人家眼馋,跟着一伙二流子们瞎起混,往前挤,往后涌,前边坐着尽是些老人孩子们,怕把他们踩着挤坏,电影场内秩序特别不好,经公社领导商议,让公安特派员和几个公社干部把男女分开,中间拉根绳子,不让男女混群,通过这样一摆弄效果很好,演出继续进行。

我还清楚记得七四年春天,和我同村一同龄朋友与邻村一闺女见了几次面,印象都不错,相互都有那么个意思,可就是没机会到一块表白。有次福家庄演电影,俩人见面后,圪退到边边上,圪擦到一块,圪躲到背影处。俩人没朽嘎拉挺害羞,手各自圪搓着,眼晴相互凝视着对方,心里着急的谁也不敢先开口,真是“约我等在墙角旁,羞而遮蔽细端祥,搔头绯徊很紧张,相互不敢诉衷肠”。电影快散场的时候,再要不表达就会失去机会了,最后男方鼓足勇气向那闺女圪菜菜说出一句“我爱你,想和你处对象”,女方羞涩地点头答应和男方处朋友。我的那个朋友非常高兴,当时还有一个后生,在村里我们三人是要好的朋友,都是由于家里穷,没有房子住,三个人住在别人不用的一个烂窑圪旦里,我们像打了胜仗一样,在村里买了三斤鸡蛋,一瓶烧酒,专门庆祝了一番。但是那段姻缘最终因为我的那个朋友家穷,闺女大人说啥也不同意,人家说他连个住的地方也没有,怕跟上带了害,讨了吃受了罪。因为家庭的阻拦,父母嫌贫爱富,两个有情人没能走到一起,造成终身遗憾,最后相互之间怀着一颗放不下的心各奔东西,真是棒打鸳鸯各自飞,父母之命很无奈。

我的那个朋友经历初恋失败的打击后,他发誓要活出个人样来让人看看,通过几年的努力奋斗盖起了砖瓦房,有了存款,在当地小有名气,又娶了个心爱的姑娘,草鸡变成了凤凰。

写到这里也该到结尾的时间了,当年看电影给农村大部分年轻人带来了自由恋爱的机会,组成了幸福的家庭,成为了终生的伴侣;也给一些人留下了永远的怀念,勾起了许许多多美好而苦涩的记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