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在线】春夏秋冬看红楼
春夏秋冬看红楼
——谈谈《红楼梦》的结构
文/ 温小牛
一部【红楼梦】描写了一园二府四大家族四百多人前后八年的盛衰史。尽管内容博大,情节细小,但其结构可谓类若天成。
曹雪芹借鉴【金瓶梅】‘蝉蜕于秽’,创造出一种彩线穿梭、缜密严整的织锦式网状结构。小说故事齐头并进,情节繁而有章。宝、黛、钗爱情婚姻发展是主线、经线;四大家族衰亡历史是副线、纬线。
主副运行、经纬交织,形成诸多结构网眼,曹雪芹以此作为透析社会生活的窗口,通过一个个前伏后应、金针暗度,一波挂号、万波摇曳,浓淡相间、疏密映衬的网眼,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情景,人物丰富多元的性格特征凸显出来,把众多的人物和纷繁的事件组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复杂的艺术生活巨网,形成了一个有机的艺术机体。
前五回的结构意义----这是整部书的‘凤头’,也是全书的结构提纲。主要勾勒轮廓,点染背景,概说贾府全貌,交待人物及其关系,对全书的艺术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回以神话开头,构置了一个青埂峰的特殊环境,并且交待贾宝玉的两个前身,即千年顽石和神瑛侍者,也作了评价。‘补天’他是一块无用之石;爱情他是一块通灵宝玉。
宝玉、黛玉是木石前盟,二玉合传写爱情悲剧;宝玉、宝钗是金玉良缘,二宝合传写婚姻悲剧。这代表了作者对书中基本情节的总构思和对人物的总看法。
甄士隐、贾雨村两个次要人物的首先出场,一个看破红尘,一个热衷名利,两相对比,有暗示主题的作用,同时也是故事发展的两条引线。
第二回通过冷子兴的谈话,简要介绍四百多人物生活的环境荣、宁二府。第三、四回,钗、黛出场,二、三号人物继第一回暗示式的介绍后,正式亮相。这两人,一个热出场,一个冷出场;一个是叛逆者,一个是卫道士。介绍黛玉身世从简,宝钗从繁。二人进府方式不同,林黛玉无依无靠,寄居贾府;薛宝钗入宫待选,投靠贾府。林黛玉进贾府主要介绍贾府的内眷,写贾府的富贵;薛宝钗进贾府旨在介绍贾府的外戚,写贾府的霸道。
第五回通过谶语式的悲剧抒情诗---判词、曲词, 提供主要人物命运的总体蓝图,对书中主题及十几个贵族女子、上等丫环的性格、身世、归宿作了提纲携领的隐括,对人生的看法也作了概括。同时,也从纵横两个方面加强了全书结构的整体性。横向看,它扩展了前几回介绍的主要人物范围,补充了其他人物的基本情况,形成了一张人物表;纵向看,它提动着宝、黛、钗悲剧和贾府衰亡两条基本线索,作为整部作品的基本旋律,揭开了悲剧的序幕。
有人认为,曹雪芹写了一百一十回,前八十回基本写成,八十回后仅写了三十回的回目和初稿。清朝有学者把书中叙述的人物命运、社会变迁与自然季节演进相对应来读这部书,说它写了春、夏、秋、冬四种意象。
春
第六---三十四回,这是宝、黛爱情和四大家族的春天。
第六回有‘头’过渡到‘身’。小说从刘姥姥入贾府写起,与钗、黛进府相互映衬。通过她和其他人物的接触,一方面抽出贾府外部联系【贵族之府与下层人民之间】中的情节线索;一方面通过追叙王府历史,埋下贾府内部当权人物王氏婆媳与邢、赦之间重要矛盾线索的根源。尤其是她经历了贾家的盛衰过程【曹雪芹写她后来从妓院救出巧姐,并使之与板儿结婚后,过上了纺绩耕作,自食其力的贫民生活】。此后,各种人物关系及矛盾情节便以贾宝玉、贾政为轴心,以王熙凤为支柱向前推进。
7--18回,故事在行进中继续介绍环境。通过秦可卿出丧和元妃省亲交代贾府与公侯、皇室的联系。19--22回,着力描 写贾宝玉、林黛玉从初恋到热恋的发展。23--34回,女孩子们包括贾宝玉进大观园,缩小环境,集中笔墨表现以‘金陵十二钗’为重点、以贾宝玉为中心的典型生活。这一部分尽管‘微露悲音’,但总是以欢乐之调来写,有一种春天般的温馨。
夏
第三十五---五十五回,这是贾府‘烈火烹油,鲜花著锦’的鼎盛期,宝、黛爱情也到了火红的夏日。宝、黛以帕订情之后,再也没有发生口角,二人进入了两心默契的阶段。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互相关心,无话找话,‘沥血滴髓’的语言表现出已经冲破两性隔膜。这期间写了十多次宴会,没有一回以悲音命目,全以欢乐调子写来,但却是按伤音的变调来构思的。
秋
第五十六---约八十二回,这部分以三姑娘探春理家始,远嫁终。鲁迅说,‘大放迭起,破败死亡相继’,‘中流砥柱’难以挽救‘忽喇喇似大厦倾’的颓局。坐吃山空,家族破败,女儿相继出亡,贾府死亡的日子为时不远了。这种形势对宝、黛越来越不利。随着宝玉、宝钗婚姻悲剧的剧演,宝、黛爱情也进入了萧条的秋天。
冬
约第八十三回---第一百一十回,依前情节透露及脂批推测:元春死于宫廷倾轧,贾府失去靠山被抄后一败涂地。史、薛、王受牵连一损俱损,树倒猢狲散。“三春过后诸芳尽,各自去投各自门”。宝玉入狱,黛玉日夜悲泣,夏末而亡;宝玉出狱,宝钗与之结婚,曾经有过一段举案齐眉的夫妻生活,但终因没有共同感情,宝玉离家出走,宝钗孤寂冷落,雪中寻夫,悲惨死去;迎春被虐,死于非命;惜春缁衣乞食----,封建的血盆大口吞噬了女儿们的青春和生命,“黄金似的斧头,砍去了她们一个个高贵的头颅”。严酷的现实,使死去的成为冤鬼,活下的成了怨鬼。曹雪芹给女主人们设置了地狱之门、天国之门、人间之门,但在他看来,最理想的恐怕唯有天国之门了。
末回“青埂峰下证前缘,警幻仙姑揭情榜”,宝玉梦看情榜,他是榜主,情不清;黛玉情清;其余之人,不得而知。全书结构完整,天衣无缝,首尾呼应,气魄宏伟。以大悲剧形式结尾,“擦掉了鬼脸上的雪花膏,给人肉酱缸上撕去了金印”,使封建社会显示了本来面目。程高本写贾府在经历了一个“冬天”之后,又呈现出“家道复出”的好兆头,实为曲解其中味。
但曹雪芹原作的结构安排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一、把宝黛爱情悲剧和四大家族衰亡等量齐观,将美与丑同置于艺术祭坛,一样的表现出惋惜之情,给它们同唱挽歌;
二、处处流露出悲观情绪和宿命论思想。这些都是时代特征,阶级本质给作家创作带来的局限。
温小牛
作者简介:陇坂行者,本名温小牛,天水人,现居北京。蒙元史学者、作家。
痴红初语
微刊主编 | 红柳
图片版权归原图作者、投稿请联系微信号:330894227